| 图书 | 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百部红色经典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宋之的报告文学集《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一九三六年在太原》等作品,《一九三六年在太原》一文,讲述了1939年红军东征后,山西军阀阎锡山草木皆兵,在太原镇压人民的现实情况。因笔法冷峻犀利,形式新颖巧妙,被誉为中国早期报告文学之佳作。《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记叙了诸多长征途中的真实故事,并且宋之的将红军在长征路上的斗争和历史上这些地区的农民革命进行对比,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的特点。 目录 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 英雄的城 井冈山速写 访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岭风云 人民的怀念 滇西行 安顺场——我国近代史的见证人 草地颂歌 附?录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在国防前线的西安 新生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之访问 长子风景线 墙 一个相识者的死 忆邓中夏同志——写于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开会的日子 上前线去——又名《壮丁》 怀乡曲 导语 ★重走万里长征路。《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是一篇报告文学佳作,作者宋之的从爆发八一起义的英雄之城南昌出发,历经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五岭、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在和平年代,重走万里征程,忠实记录所见所闻,探访亲历者,一起追忆长征往事。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意义深远,它不仅锤炼了党和人民军队,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依靠群众……种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播撒火种,传承荣光。“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书评(媒体评论) 宋之的同志自他投身于戏剧事业就是站在战斗 的前列的。他是共产党的优秀的文艺战士之一。他 开始创作活动不过二十来岁,他的创作是和二十五 年我国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紧密的联系着的。 ——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 从战地回来后,宋之的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 抓住“从不同角度,抒写暴露黑暗”这一基本主题 ,与坚持抗战紧密结合的特点,从而创作出有力地 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呼喊出大众要抗日 、要民主的心声。 ——《河北图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百部红色经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之的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6508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2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 首版时间 | 2021-07-01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4 |
| CIP核字 | 2021030393 |
| 中图分类号 | I21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