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课: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全3册)
内容
亮点展示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课(全3册)》--详情.jpg

编辑推荐

用哲学帮孩子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

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认知真理——对世界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将开启孩子的智慧人生。

认知自己——将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世界,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

认知生活——可让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自由的头脑和理智的生活态度。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

聪明的孩子是这样思考的!

内容简介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

听到猫的叫声,你知道它为什么而叫吗?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此刻镜子里的你和去年镜子里的你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你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几百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吗?

……

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来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一个好奇宝宝。

他们总是瞪着大眼睛关注这个世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是为了给别人找麻烦。

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发现世间万物的真相,他们不希望人们活在无知之中。

对哲学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非常重要。

小朋友,你想成为哲学家吗?

只要你有一颗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确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个小小的哲学家。

本书将教会你用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作者简介

知吖亲子。

上海数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知吖”品牌的亲子频道。知吖亲子,拥有一支包括数十位优秀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和作家的作者队伍,专注于亲子教育、孕产胎教、早教游戏、少儿读物等领域的内容创作,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内容,从而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精彩书摘

爸爸妈妈说的都对吗

哲学家的使命,就是追求真理,把人们不懂的事情搞清楚,钻研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问题,直至找到解答。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是很好的态度,但好的态度还需要搭配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说,某一天你忽然很想念老家的奶奶,于是你决定回家看奶奶,但是你不搭高铁,也不搭飞机,放弃搭乘任何交通工具,打算走回去看奶奶,结果走了几个小时就因为太累放弃了。这样看来,你想要回老家看奶奶的孝心尽管很好,但终究没有实现。

再如,某一天你生病了,爸爸妈妈不带你去看医生,而是带你去找工程师、找警察、找法官……这些人在各自的职业领域虽然都是专家,但他们都不懂怎么治病。找他们治病,并不能帮你把病治好。

也即,当遇到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如果要求助某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先要确认他能不能做到。

如果某天你有几道数学题不会做,而你的爸爸是记者、妈妈是会计,你会找谁来帮助你呢?

小朋友,基于前面的内容,你可能已经在思考,既然是要解答数学问题,当然要找爸爸妈妈中数学好的一方来帮自己。

于是,你也许会这样推理,记者和会计的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记者的主要工作首先是采访,然后是基于采访的内容写稿子;而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

这么来看,既然妈妈是会计,那么妈妈能帮上忙的概率就大得多。

小朋友,如果你是这么推理的,那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不错喔!但是也有例外情况。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有许多刻板印象,比如男性的数学天赋肯定比女性好、女性比男性爱哭等。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先天就有很多差异。

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她一直很努力地读书、做研究。她主要研究自然世界中各种元素的放射性。

有的元素放射性很强,其射线能穿透很厚的墙;有的则很弱,其射线穿透纸张都是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想要杀死癌症病人身体里的癌细胞,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找一种放射性很强的元素,利用其放射线,穿透皮肤,击中癌细胞,同时又能避开健康的身体组织,是不是很棒呢!其实,这种方法在现代医学上已被广泛应用。

尽管这个小女孩长大之后,成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甚至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很多人仍然认为女性研究自然科学没有优势,甚至认为女性不该进入实验室。

这个小女孩用她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证明了偏见是不科学的。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她就是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马上去找寻答案,而是放下偏见。比如,上面的那种情况,妈妈是会计,成天埋首在数字堆里,但妈妈就真的擅长解答数学问题吗?爸爸虽是记者,但有没有可能他对数学有更深的研究,只是选择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了呢?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道数学题,爸爸妈妈都不会做。毕竟,科技日新月异,每天都有被发现的新知识,每天也有被推翻的旧知识。

最后,回归本文的主题,爸爸妈妈说的都对吗?或者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谁是一定对的吗?其实,没有人什么都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所短。比如,车坏了,修车师傅可能比物理学教授更有办法。

那么,针对某一难题,如果我们身边没有人能帮我们解决,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试着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查数据或是求教相关专家。

想要换个爸爸妈妈可以吗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爸爸妈妈可以随意更换吗?我们的小汽车的一个轮子坏了,我们可以给它换一个轮子。衣服破了,我们可以买件新衣服。但如果我们想要把爸爸妈妈换掉,这可以吗?

说到这,我们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森林里有只小青蛙,它每天都不怎么快乐。它的妈妈每天不是强迫它学习游泳,就是让它学习抓虫子,它觉得自己每天都很辛苦。于是,有天它离家出走了,想要找其他动物当自己的妈妈。

小青蛙遇到麻雀时,它问麻雀妈妈,愿不愿意当它的妈妈。麻雀妈妈说可以,然后每天教小青蛙在天上飞,可是小青蛙没有翅膀,怎么学都学不会。小青蛙很沮丧,只好离开麻雀妈妈。

小青蛙遇到蜜蜂时,它问蜜蜂妈妈,愿不愿意当它的妈妈。蜜蜂妈妈答应了,然后每天教小青蛙采蜜,但是小青蛙的嘴巴太大,不仅没办法采到蜜,还把花给压坏了。没过几天,蜜蜂妈妈就把小青蛙赶走了。

小青蛙很沮丧,猴子妈妈看见了,问小青蛙怎么了。小青蛙便请猴子妈妈当它的妈妈。

猴子妈妈笑了,跟小青蛙说:“如果想成为我的孩子,你得会干很多事情,可是你……你想一想,你在出门找新的妈妈之前,什么时候最快乐呢?”

小青蛙想了想,它发现跟青蛙妈妈在一起时比跟其他动物妈妈在一起时更快乐。它突然想通了,它永远不可能变成麻雀、蜜蜂或猴子,它也不需要变成麻雀、蜜蜂或猴子,它只需要做一只青蛙,它需要的只是青蛙妈妈,而不是别的妈妈。

于是,小青蛙回到了青蛙妈妈身边。这时,它才发现,比起学习在天上飞和采蜜,学习游泳其实轻松多了。

听完这个故事,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像它一样选择回到妈妈身边吗?

其实,换个妈妈,好像并不能解决小青蛙的困惑。

你发现了吗?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问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对故事中的小青蛙来说,它想要换个妈妈的目的是什么呢?

不管是希望爸爸给我们多买一些玩具,还是希望妈妈不要逼我们吃青菜,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有要求。而当他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换个爸爸或妈妈呢?

事实上,换个爸爸或妈妈,并不一定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一个常给你买玩具,却不能经常陪伴你的爸爸,你愿意要这样的爸爸吗?

一个不逼你吃青菜的妈妈,就一定是个好妈妈吗?

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当下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所谓的快乐,但事后我们却能因此得到更大的快乐。

比如,妈妈要你吃青菜,是要帮你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你就不容易生病。因此,当其他小朋友因为生病,必须忍受身体上的不舒服,待在家里不能出去玩的时候,你却能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爸爸没有给你买很多玩具,而是给你买了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故事书。对于一个玩具,可能玩上几次,你就不想玩了。但一本好书,你却可以一读再读。

所以,有时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事情,也许当下会让我们不那么快乐,事后却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我又想到一个问题。说到交换,如果真有对孩子百依百顺的爸爸妈妈,谁会让给你呢?

反过来我们再想一想,爸爸和妈妈都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孩子呢?如果爸爸妈妈想要一个听话、乖巧,考试总能考一百分的孩子,当你做不到这些的时候,你愿意爸爸妈妈把你换走吗?

小朋友,有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不能只用我们当下的感受去衡量。往往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也许才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

通过这一番思考,我们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思考问题要关注问题背后的真相。

如果不想上学怎么办呢

在上小学之前,我们会读幼儿园。假如我们从小上学读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我们有将近20年时间在校园里度过。如果我们能活80岁,那我们一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上学。

现在看起来,上学好像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古代,上学是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享受”的权利。

“享受?”听到这两个字,有的孩子可能已经起身抗议,“上学哪里是享受?我真不想上学!在学校要听课、要考试,回家还得写作业……上学哪里有打游戏好玩啊!”

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很正常。很多人当学生的时候,都有过同样的想法。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哲学家是怎么学习的。

你以前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哲学家需要上学吗?”

在古希腊,以及古罗马,除了哲学家,还有一些人也收学生,他们有一个名称,叫作智者。智者和哲学家都收学生,但目的不一样。

哲学家收学生,是为了传授知识。哲学家相信,追求真理的任务不是某几个人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

智者收学生,主要是为了得到金钱,所以他们教给学生的,并不是探求真理的知识,而是能为自己带来更多财富和更高地位的诡辩术。

小朋友,你觉得是哲学家的学生更喜欢上学,还是智者的学生更喜欢上学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别仔细分析一下哲学家和智者的学生的言行,不难找到答案。

曾经有一位智者,他以教人辩论闻名,他曾说:“凡是我的学生,辩论必胜。”有一个学生拒绝交学费。智者很生气,就把学生告到法庭。法庭上,法官请两人发表意见。学生说:“如果智者的话是可信的,那么我在他那里学了辩论术,我辩论一定会赢。如果我赢了,我当然不用交学费。如果我输了,那么他的话就不可信,他就是个骗子。那么,我也就不用交学费了。”学生的发言让智者哑口无言,智者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建了一个学园,专门教授知识给想要学习的人。

柏拉图的学生有贵族,也有平民,他最有名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说,虽然我很爱我的老师,但比起老师,我更爱真理。也即,亚里士多德认为,当老师认为对的事情,和真理相抵触,那么做学生的应该选择真理,而不是因为对老师有感情,就盲目赞同老师。之后,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了柏拉图学术上许多不对的地方,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伟大的学说。

不难发现,哲学家的学生更加优秀,因为他们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智者的学生求学单纯是为了学习赚钱、谋生的技术。

经过这样一番比较,当你再有不想上学的念头时,你也许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为什么而上学?”

我们不想上学,并不表示上学不好。我们可以好好想想,上学过程中,哪些事情会使我们快乐,哪些事情会让我们不那么快乐;哪些科目和老师我们很喜欢,哪些科目和老师我们不那么喜欢。

上学,是我们学习知识、追求真理最简单和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上学使我们有机会交朋友,学习怎么跟人相处。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如果我们是因为怕冷不想去上学,那并不表示上学让人痛苦,而是天冷让人痛苦。我们要做的是让从起床到上学的过程不那么痛苦。

至少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上学。既然如此,与其老想着上学有多痛苦,我们不如多想想如何才能让上学变得快乐。

另外,当我们在上学时遭遇了各种问题,比如在学校有人欺负了我们,我们可以求助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他们会和我们一起面对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可以吗

在你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笔者想讲一个故事给你。

从前,森林里有一对恩爱的燕子夫妻,它们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小燕子。

小燕子天天吵着想要个弟弟或妹妹。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也想给小燕子生个弟弟或妹妹,但燕子太太身体不好,连续好几个月都下不了蛋。

在森林的另一侧,有一棵千年神树,神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个巨大的蛋。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经过神树时,看见鸟巢里有一个蛋,却不见鸟妈妈,便好奇地飞了过去。

燕子先生见这颗蛋比自己身子大十几倍,认为这颗蛋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蛋。

“我猜它应该是大鹏鸟的蛋。”燕子先生说。

燕子太太见这个蛋没有妈妈,便起了怜悯之心:“要是没有鸟孵这个蛋,里面的小鸟永远都不可能出来。这样吧!我来孵。”

燕子先生虽然觉得妻子替其他鸟孵蛋有点儿可笑,但它还是答应了:“咱们可以把这个蛋孵出来的鸟带回家,给小燕子当弟弟或妹妹。”

燕子太太觉得这主意太好了,于是自那之后每天定时去那里孵蛋。

一个月之后,蛋壳终于破了,一只巨大的七彩鸟从里面飞了出来。

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把七彩鸟带回了家。

小燕子看见七彩鸟时吓了一跳,心想这只鸟长得好大个儿,而且跟自己完全不一样。小燕子一面尖叫,一面振翅想要把七彩鸟赶走。

燕子先生赶紧告诉孩子:“这只鸟是你的弟弟,你怎么可以把弟弟赶走呢?”

小燕子听了,虽然觉得七彩鸟长得奇怪,但还是接受了七彩鸟。

为了喂养七彩鸟,燕子先生每天到外面找虫子给七彩鸟吃。七彩鸟长得一天比一天大,没多久就比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加在一起还大。后来,七彩鸟学会了飞行,也学会了自己找吃的。七彩鸟和小燕子相处得也很融洽。自从有了七彩鸟,再也没有老鹰或其他鸟儿欺负小燕子了。

有一天,天上飞来两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它们告诉住在燕子家里的七彩鸟:“我们才是你的父母,你跟燕子住在一起像什么话,快跟我们走。”

小燕子看见凤凰要带走自己的弟弟,挡在七彩鸟身前呵斥道:“你们不要乱说。这是我弟弟,谁也不能把它带走。”

虽然凤凰十分美丽,又是百鸟之王,但七彩鸟看了看凤凰,又看了看燕子爸爸、燕子妈妈和小燕子,还是十分坚定地对凤凰说:“我也许不是燕子,但我跟它们是一家人。”

两只凤凰听七彩鸟这么说,一阵交头接耳,然后对燕子先生和燕子太太点点头,表示感激,最后飞向天际,再也没有回来过。

如果你是小燕子,你会让凤凰带走七彩鸟吗?你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但你准备好做一个哥哥或姐姐了吗?另外,你认为想要做好哥哥或姐姐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想要拥有某种身份,并不是只要我们标榜我们有某种身份,我们就有了那样的身份。比如,任何人都可以说自己是科学家,但实际上并不是你说自己是科学家,你就是科学家了。

在前面的故事中,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并不是七彩鸟的亲生父母,但它们把七彩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小燕子身形没有七彩鸟大,也没有七彩鸟飞得高,但当有其他鸟儿要带走七彩鸟,他尽到了做哥哥的责任,跳出来捍卫七彩鸟、保护七彩鸟,真心把七彩鸟当成自己的弟弟。

反过来讲,正是因为有尽职尽责的燕子爸爸、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哥哥,七彩鸟才真正成了燕子一家的成员。

那么,爸爸妈妈给我们生个弟弟或妹妹,我们就成为哥哥或姐姐了吗?

从生物学角度看,也许是这样的。

换一个角度,不论爸爸妈妈给你生了多少个弟弟或妹妹,如果你没有扮演好哥哥或姐姐的角色,没有尽到做哥哥或姐姐的责任与义务,那么你至少不算是合格的哥哥或姐姐。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爸爸妈妈给你生了一个弟弟或妹妹;二是你要扮演好哥哥或姐姐的角色,尽到做哥哥或姐姐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你才算真正拥有了一个弟弟或妹妹。

因此,当我们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我们得了解这不只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得以成真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必须担负起成为哥哥或姐姐要负的基本责任。要想成为哥哥或姐姐,不只是要跟弟弟或妹妹玩,我们还得学习怎么照顾弟弟或妹妹,学会和他们和睦相处。小朋友,你有这种心理准备吗?

我们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吗

也许,你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话呢?”然后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爸爸妈妈的话有没有道理。传统的说法是,因为爸爸妈妈年长我们很多,知道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听他们的话,我们才不容易犯错。不过,这里面也可能存在风险。尽管理论上认为,越年长的人,人生经验越丰富,但他们所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也许父母确实在某些事情上,知道的比孩子多。但对于父母并不熟悉的一些事情,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看法,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举个例子,我们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冷叫‘爷爷奶奶觉得你冷’。”有些爷爷奶奶,总觉得小孩子穿得少,老想给他们加外套,但是儿童对于冷热程度的感受和老人家是不同的。老人家因为担心孙子着凉硬是给小朋友加外套,小朋友不仅会不开心,还会因为穿太多而不舒服。可见,爷爷奶奶虽然年长,但他们不见得就有丰富的医学常识,不见得做的决定都是对的。

显然,按照这样的逻辑,孩子并非什么时候都一定要听大人的话。重要的是,面对一件事情,我们要有科学的判断。如何才能有科学的判断?这和我们积累的知识的厚度密切相关。

这里我们谈谈知识的作用。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知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用的知识,一种是看上去不怎么实用的知识。比如,我们要使用电脑,我们得知道怎么用鼠标、键盘,还得了解软件操作方面的知识。再比如,科学家想要制造能飞上火星的火箭,那么他们就得具备制造火箭的知识,以及关于火星的天文知识。这些都是实用的知识,有一个实用的性质。

有些知识看上去则不是那么实用。比如,我们都喜欢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面有许多关于魔法的描述,我们阅读之后,会十分快乐。即使世界上不存在魔法,我们也不可能骑着扫帚飞上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的关注和学习。

所以,如果你抱持实用的目的,你想学习造火箭,那么你得向相关知识比你丰富的科学家学习。如果爸爸妈妈没有读过“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又想了解哈利·波特的故事,他们可能需要向读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孩子请教。

可见,懂得少的人有些时候确实要听懂得多的人的话,即使懂得多的人年纪比较小。

也就是说,懂得少的人有时候确实有必要向懂得多的人请教,但这并不意味着懂得多的人就有权力要求懂得少的人完全听他们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如果我们是对的,而不知对错的人,却要我们听他们的,我们应该坚持己见,而不是放弃自己的立场。这种观点和《礼记·中庸》中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例来说,爸爸妈妈常提醒我们读书时要注意坐姿、采光,还要养成科学运动的好习惯,以避免近视。如若我们不听他们的,以为他们说的不对,我们很可能小小年纪眼睛就近视了。而爸爸妈妈明明知道我们不开心、不想听他们啰唆,但他们依旧会坚持每天如此嘱咐我们。

其实,有时爸爸妈妈坚持要我们听他们的,并不是不尊重我们,是因为他们确实知道我们坚持的某些事情是错的。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听爸爸妈妈的嘱咐,而是想得到一种平等的对待。如果爸爸妈妈愿意多给我们讲解相关知识,而不是不告诉我们为什么就强迫我们“听话”,给我们被尊重的感觉,我们可能更容易按照父母的意思,把真正对的事做好。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你可以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以后也许会换一种方式和你交流,让你听话。

一般来讲,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听父母的话?我想至少要满足两个原则,一是父母说的有道理,二是父母的沟通方式我们可以接受。

那么,小朋友,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希望别人听我们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前言/序言

如何成为一个哲学家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

听到猫的叫声,你知道它为什么而叫吗?

此刻镜子里的你和去年镜子里的你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你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几百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吗?

…… ……

上面这些问题好像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人类好像对此类问

题十分好奇。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尤其喜欢思考这些看似并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这些人就是哲学家。很久以前,有些人一直在思考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哲学家。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水。后

来,又有其他哲学家提出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火是宇宙万物形成的本原。有人认为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力量。

这些观点现在看来好像很幼稚,但它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甚至催生了现代科学。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既然远古哲学催生了现代科学,哲学家催生了科学家,那现如今哲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的哲学家还能干些什么呢?

实际上,哲学家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人类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

更重要的是,哲学是一种态度。对于所有还没有被科学解答的谜题,哲学永远抱有探求的精神。科学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哲学家去努力。

比如,现代医学虽然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能告诉我们自然人死亡的生理标准,但医学仍然无法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灵魂,人死后会去哪里。

再如,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贵族,有人生来却是平民?人做了坏事,给予什么样的惩罚才合理?如果人死后会去另外一个世界,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神灵存在吗?如果神灵真的存在,人类该怎么证明其存在呢?我们怎么证明我们正在学习的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等等。

这么说吧,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一个好奇宝宝。他们总是瞪着

. 002

大眼睛关注这个世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是为了给别人找麻烦。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发现世间万物的真相,他们不希望人们生活在无知之中。

对哲学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非常重要。

就像一个人忽然生病了,身体很难受,如果医生查不出他得的是什么病,就无法医治好他。那么,这个人就只能一直难受下去。而哲学家总是想要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病”,好让每个人都得到“医治”。

小朋友,你想成为哲学家吗?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哲学家呢?

很高兴地告诉你,如果你翻开了这本书并读到了这里,你已经是半个哲学家了!

并不是只有在大学里读哲学专业的人,才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家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们总是非常认真地对待任何问题。换句话说,一个人只要有一颗能永远探求真理、寻求真相的心,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哲学家。

比如,曾经很多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却大胆提出了“日心说”,从而完成了天文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当然,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小朋友,你想成为哲学家吗?只要你有一颗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确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个小小的哲学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课: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全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知吖亲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18647T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