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系列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主要记录了流传在廊坊(广阳)大地上的民间故事传说等。
图书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系列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主要记录了流传在廊坊(广阳)大地上的民间故事传说等。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该卷主要记录了流传在廊坊(广阳)大地上的民间故事传说等。从城市社区到乡镇街道,或喧嚣的城市,或寂静的村庄,曲折、优美的民间故事,时时刻刻被传唱出诱人的弦音,教育和感染着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的心灵。所有这些,不单是广大人民对民间故事的歌颂和传承,也是人民发自心灵深处的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唱响,本卷收录了《法海为啥和白蛇结仇》、《尖塔村的由来》、《燕王病卧延香寺》等故事。 目录 燕赵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影响 廊坊传统文化古韵悠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广阳魅力风采 神话 雷公出世 神牛传错令 法海为啥和白蛇结仇 找日月 锄地的由来 传说 地名传说 龙河与风河的传说(一) 龙河与凤河的传说(二) 凤河的由来 神韵的龙河 浑河的传说(一) 浑河的传说(二) 无定河的由来 皇封永定河 廊坊地名的传说 小廊坊的来历 京南第一寺 尖塔村的由来 碾子营村的来历 南甸村“急公好义”匾 南务村出武侠 东冯务村没有姓冯的 燕王病卧延香寺 九州冰王庙的传说 聚燕台的传说(一) 聚燕台的传说(二) 双雁亭 白家务的由来 万庄的由来 留犊 飘来的兴隆庄 “和尚洼”的来历 石槽村的由来 庄头戏楼 二士楼 孝子碑 金沙滩 石岩坑的传说 莲花井 石头坟 团结井 人物传说 仓颉造字的传说 闻鸡起舞 康熙皇帝在廊坊 严惩贪官 开办义学堂 皇封永定河 关公遗刀伏恶魔 王之涣抓周 贾岛定终身 太祖封花子 黄巢写匾 皇帝买驴 东坡字换羊肉吃 燕王出世 日照龙鳞万点金 岳飞转世 吕洞宾成仙 民俗传说 正月剃头思舅舅 二月二打钱龙 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三月三苦菜钻天 清明插柳的来历 五月五插艾草 六月六看谷秀 “七夕”节的由来 腊八粥的传说 除夕夜踩芝麻秸 倒贴“福”字的来历 贴喜字的由来 狮子舞的由来 卤水点豆腐的来历 动物故事 麻雀的评论 骆驼与马 植物故事 妒花的根 修树 其他故事 桃孩儿 狐仙张 鱼媳妇 义和团故事 廊坊大捷 渔童 “借饭” 老团 笑话 崔大吹和周大诌 盟兄弟 笨嘴拙舌 东食西宿 谁最怕老婆 财主告状 附录一 民间文艺家小传 附录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民谣说:河北的河水多又多,只有一条是浑河。这浑河从前叫无定河,清朝时改为永定河。因为,早年这里的水浑浊,并且红中透黄,河两岸的百姓们都叫它浑河。浑河水为什么会发浑?祖祖辈辈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哩。 龙道弈棋 后汉灵帝年间,在蒲水一带有个三清观,观里有个法名叫清慈的观主,下有两个道童,一名清风,一名明月。师徒三人坐禅问道,修身养性。真个是两目休观天下事,一心只诵道德经。这年四月的一天早晨,师徒们正在弈棋,忽听有推门之声,随声进来一个美少年。那观主立身起步观看少年,身高八尺,面如美玉,异常英俊;少年见观主身高九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飘飘欲仙。二人相互施礼,寒暄几句分宾主落座。 观主问:“不知相公仙乡何处,尊姓大名,来此何干?”少年答:“家居蒲水边,姓陈名潜。幸闻道长乃得道高人,且观宝地山不高而隽秀,观不大而玲珑,来此与道长弈棋消遣而已。未报名而进,多多得罪,诚望海涵!” 观主接着说道:“哪里,哪里,相公来此观光,满观生辉,求之不得,就此弈棋。”清风明月重整棋盘,献茶侍候左右。少年与观主下棋。说来也怪,此棋从清晨下到黄昏,双方小卒都未过河。第二天,第三天仍是如此。夜间观主铺团打坐,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闭目养神,暗自思忖:我下棋数十年,还未遇到这样高手,真乃神人也!此人来路不浅,我何不如此这般探个水落石出,以解我疑。 第四天继续下棋。这回双方小卒过河了,下到黄昏仍难分胜负。少年起身告辞,观主送到门外后,目盯身影,轻轻加步跟踪。跟来跟去跟到蒲水岸边,见那少年入水而去,眨眼踪影全无。第五天仍是如此。观主跟踪回返,边走边盘算:是了!是了!他家住蒲水,不好明说,只加一边字。姓陈,陈者谐音为辰,辰者龙也;潜者水中藏也。他是一个潜水龙。龙能降雨,我何不求他普济众生,做一件功德。 第六天清晨,棋盘撤去,观主请少年吃茶。少年问道:“棋盘怎么撤了?还未见输赢哪。”观主笑了笑说:“早见输赢了,我先输,你后输。不瞒你说,我跟踪你多次了,断定你是蒲水之龙,以前你蒙蔽了我,以后我识破了你的行藏,这岂不是我先输,你后输吗?”少年微微一笑。观主继续说:“你看这里方圆三百里三年大旱不雨,黎民背井离乡,面黄肌瘦,路有死骨,惨不忍睹。今年禾苗眼看就要枯死,烦请龙王大发慈悲,施展神威,降大雨,以救民苦,诚如是功德无量。若不肯,贫道这厢跪下了。”说完就要下跪,少年慌忙手托观主双臂说:“小生有何德何能敢屈大驾?不瞒道长,我何不愿救民之苦呢?只因我是露水龙,恐怕难解民生。所感道长精诚所至,我降大露水,宁犯天条,不负众望!”观主含泪说:“感谢龙王施恩成其功德,清风明月替我向龙主叩头。”叩头罢,少年还礼告别走了。 关公出世 过一日,天生云雾,大露降下,后是大雨,一连下了一个月,田野禾苗如饮甘露,起死回生,高粱棒子扬着喇叭感天谢地,万民回归顶礼膜拜苍天。宁犯天条龙伏法,不负众望民腾欢。那少年慌忙来见观主说:“道长救我,道长救我!”观主问:“若能救你,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不知用何策救你?”少年答:“我犯天条,上帝命雷公电母于明日午时轰我之顶。你务必准备好一个大托盘,托盘上面盖严一块红布,于明日午时前放在正殿香案之上,你三人回避,到时自有分晓,这就救了我也。观主保重,咱们永别了,所托之事万望周全。”观主说:“是我害了龙王,所托定办。”师徒三人与少年洒泪而别。 到了第二天午时前,师徒三人遵嘱一一照办。三人回避到正殿耳房南边观察动静。工夫不大,只见那少年隐身形化为小龙伏在托盘红布之下。太阳当空,将到午时,忽见圆桌面大的一块云从正殿上空而挂,眼看浓云密布遮满天空,一道白光闪过,一声霹雳震响,山摇地动。眨眼间,云消现日,晴空万里,只闻正殿有婴儿啼哭之声。师徒三人速来正殿掀开托盘上红布,见一男婴“哇哇”啼哭不止。观主连忙用红布将婴儿裹好抱在怀中。说来奇怪,那婴儿睁开双眼一见观主就不哭了。观主却犯难地说:“你们看这胖胖婴儿必是龙主降世,可观中无细粮怎能养得活呢?”清风说:“我兄弟二人时常下观玩耍,见观前五里之遥有一村庄,庄上有一‘关记豆腐作坊’,乃是五十开外的关老夫妇开的,三年大旱就关张了。正巧这家无儿无女,想必还有剩豆剩米,送到他家何愁婴儿不活?”观主转喜点点头:“无量元始天尊,善哉!善哉!” 师徒三人来到关家说明来意,将婴儿递给关婆。关老夫妇喜出望外欣然收留。那关老面慈心灵,说道:“请道长赐婴学名大号,以作纪念。”观主心中合计,龙主因雨而丧生降世,何不赐他雨名,字长生呢?想到此说:“就以关姓,赐他姓关名雨字长生吧。”说罢,千叮咛万嘱咐回观不提。 单说关老夫妇省吃俭用,以豆皮米糠伴野菜充饥,做细粥豆腐脑喂养婴儿。这年景一个月雨露,秋后丰收,关老夫妇重操旧业,更加兴隆。一晃七年过去,关雨入学,几年间学完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文章。休学后,白天协助关老砍柴种地经营作坊,晚上喜好玩刀弄棒。待关雨长到十八岁时,家有万贯之财,上门求亲的踢破了门槛。关老夫妇早想抱孙子,催着关雨快快定亲,关雨劝慰二老说:“二老创下万贯家业,我出力很少,不能报答养育之恩。你们创家业,我得创国业,上报国家,下安百姓,就是报答二老养育之恩。不创国业我不娶妇。”二老一听在理点头应允。 直到关雨十九岁时,关老夫妇无疾同日同时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二。关雨痛不欲生大哭一场,乡亲邻里边劝关雨,边帮助举办丧事。关雨将半万家财做丧事之用,丧事毕,拿半万家财周济本庄平民百姓。最后将房产地亩赐给最穷人家,准备出走。全庄长者多次相劝仍留不住关雨,委托一善相马老人,集资买来一匹白马良驹赠关雨,以报关家之恩。关雨打点行囊拜别乡亲走马他乡,为国建功立业去了。脸染浑河 关雨信马由缰;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这一日来到并州(太原一带)府城,寻找客栈住下。次日关雨上街游逛,闹市繁华,人烟稠密,自语好个所在。逛来逛去来到鱼市一角,只见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只听里边吆三喊四大骂不止。关雨分开众人走到里面一看,见一个豺狼脑袋螃蟹眼,身高丈二大肚腆的大汉,口骂脚踢着一个褴褛不堪的少年。鱼筐踢翻鱼撒满地。见此情景,关雨不由得怒火胸中烧:“呔!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这大汉欺凌一个弱小孩子是何道理?”说着抢步上前一把扭住那大汉右臂。那大汉大怒:“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吗?”话音刚落,关雨用扭住他右臂之手用力往外一拨,那大汉“噗通”一声跌倒在地,关雨就势踏上右脚,问少年:“他因何打骂于你,从实说来,我为你做主。”少年流泪说:“你踩的这个人姓袁名鱼,是个打爹骂娘欺奸妹的家伙,靠他的老婆与宫府私通,依官仗势,欺压百姓,贩运鱼虾,欺行霸市,人称袁鱼霸,绰号圆王八。前个月我爹卖鱼,他看鱼好,抢鱼不给钱,爹与他论理,他打死我爹,官府不究,冤沉海底。今日我来卖鱼,贱卖快销,被他得知,他为使鱼价不跌,从中得利,踢翻我鱼筐,又责打于我……”关雨未等他说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抬起右脚照他后心“咚”的一脚,踢了个喊爹叫娘,屁滚尿流,又照他前心一脚,踢了个满口喷红,呜呼哀哉!此时三班衙役巡街至此,看见关雨两脚踢死袁鱼霸,一齐上前扯着关雨要上铁锁拿走,关雨三拳两脚将他们打散,速回店中骑上自马加鞭而逃。官府拨出几十人马随后追赶。P26-29 序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磋商,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乒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该卷主要记录了流传在廊坊(广阳)大地上的民间故事传说等。从城市社区到乡镇街道,或喧嚣的城市,或寂静的村庄,曲折、优美的民间故事,时时刻刻被传唱出诱人的弦音,教育和感染着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的心灵。所有这些,不单是广大人民对民间故事的歌颂和传承,也是人民发自心灵深处的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唱响。忠实地记录下流传在这块土地上的民间故事,并使其流传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的集结出版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保护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的编辑工作,是自2006年4月开始。到2009年4月结束。编者调动了域内30多名民问文艺家、业余民间文化爱好者,走访数百户,采录、整理出800多篇作品,翻阅查考了市、县卷档案资料近50部。这些丰富的资料在广泛开展普查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摘粹选精所编辑的一套科学性和文学性俱佳的通俗读物,不仅展现了广阳民间文化的深远历史和雄厚蕴藏量,而且其中不少还是过去从未发现的十分珍贵的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口头文学作品;同时也发现了大批出色的故事家、民间民俗的热望者和民间文学新人。 为了繁荣和振兴广阳区的民间文化事业,造就广阳民间文艺家群体,使集成成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克服了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高度负责精神和满腔的采编热情,编辑了这本书,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 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的作品,有辖区故事家搜集整理的,也有关心支持广阳的外籍人士的作品,也有广阳一大批民间文学新人的一路劳作等。我们相信,它不仅可使广大读者耳目一新,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研究广阳民间风物和民间文学气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将为祖国文学宝库增添新的色彩。 鉴于我们编辑这本书尚属一次新的尝试,编选工作难免有纰漏和不当之处,敬希广大读者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09年8月31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广阳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靖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8895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7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77.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