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全译插图本)(精)》是川端康成晚期的作品,1961年1月,《美丽与哀愁》开始在日本《妇人公论》杂志上连载,直至1963年10月结束。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真实的对话,把故事经过和人物形象完整地展现给读者,对人物却没有偏袒或鞭挞,久野的犹疑,母亲的躲避,他都不加评论,只是和盘托出,把审判的权利交给读者,让读者的感情随着小说人物的脉搏起伏跳动。

内容推荐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全译插图本)(精)》是川端康成晚期的作品,1961年1月,《美丽与哀愁》开始在日本《妇人公论》杂志上连载,直至1963年10月结束。它吸引了日本各阶层妇女的注意,也引起了关心妇女问题的各界人士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一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三位美丽的女性——音子、庆子和文子,围绕作家大木产生的错综纠葛的关系。故事在忧伤哀愁的气氛中开始,在哀愁中推进,最后在哀愁中结束。

《蒲公英》体现了川端康成惯用的小说写法,它没有直截了当的起始、高潮和结局,而是通过稻子的母亲和稻子的男友久野的谈话,把女主人公稻子的过去生活、音容笑貌慢慢展现给读者。母亲和久野把患有人体缺视症的稻子送入精神病院,然而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久野不住地后悔,而稻子母亲一味地躲避掩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他人决定命运的可悲的稻子。然而她也是幸福的,因为男友和母亲都十分爱她,因而难以摆脱一切事物和她的哪怕一丁点联系,连远处的钟声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美丽与哀愁蒲公英(全译插图本)(精)》的作者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真实的对话,把故事经过和人物形象完整地展现给读者,对人物却没有偏袒或鞭挞,久野的犹疑,母亲的躲避,他都不加评论,只是和盘托出,把审判的权利交给读者,让读者的感情随着小说人物的脉搏起伏跳动。

目录

美丽与哀愁

除夕的钟声

早春

圆月祭

梅雨天

置石——枯山水

火中的莲花

千丝之发

苦夏

湖水

蒲公英

蒲公英

试读章节

在东海道线“鸽”号特快列车的嘹望车厢里,车窗下并排五把转椅,其中外端的一把随着列车的晃动而静静地自动旋转。大木年雄见到了,久久地注视着。大木在这里坐着的低矮的扶手椅是固定的,当然不能转动。

陈望车厢里只有大木一人。大木深深靠在扶手椅上,望着那把旋转的转椅。那把转椅并不是按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速度旋转,而是时快时慢,时而停转,有时还反转。大木在车厢里独自一人望着一把转椅自动旋转,诱发起大木心中的寂寞,引发起种种遐思。

这一天是年末的二十九日。大木到京都去听除夕的钟声。

大木在除夕之夜用收音机听除夕钟声的习惯已经连续几年了呢?这一节目是几年前开办的呢?自从这一节目开办以来,不是每次都听吗?日本各地的古寺名钟鸣响时,还配以播音员的解说。在这一节目里,播音员的播音由于辞旧迎新而带有华美兼咏叹的声调。那节奏缓慢的古寺钟声的余韵,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古老日本的空寂苍凉。北国寺院的钟声鸣响之后,便是九州的钟声,而每年除夕都是以京都各寺院的钟声结束。京都寺院很多,有时收音机会收到若干寺院钟声的交相鸣响。

在播放除夕钟声的时候,妻子、女儿或在厨房操办年饭,或整理物品,或选配和服,或插花,仍在不停地劳作,而大木却总是坐在茶室里收听收音机的。随着除夕的钟声,大木不由回顾过去的一年。他感慨横生。其感慨因年而异,有时激奋,有时凄苦,有时陷入悔恨和悲伤之中。即使有时厌烦播音员感伤的语言和声音,但钟声却震撼着大木的心。而且,他早就有一种心愿:何时能够不通过收音机,而是在岁暮的京都直接听一听各古老寺院的除夕钟声。就是在这一年的岁暮,他忽然打定主意,前往京都。他还涌动着一种不可告人的心思,要去见住在京都阔别多年的上野音子,并同她一起聆听除夕的钟声。音子移居京都以后,与大木几乎断绝音讯,只知道她似乎作为日本画家目前已白成一家,至今仍过着独身生活。

由于前往京都是突然生起的念头,而且大木也不是事先定好日期、买好“特快”车票那种性格的人,所以他没有快车票,便在横滨站搭乘了“鸽”号嘹望车厢。他想,临近岁暮,东海道线也许很拥挤,但乘坐嘹望车厢,老勤杂工是熟人,也许能想法给找个坐位吧。

“鸽”号午后从东京、横滨发车,傍晚到达京都,从大阪、京都返回也是午后发车,爱睡早觉的大木感到舒服,所以往返京都总是乘坐“鸽”号。二等车(分为一等、二等、三等的二等车)的列车员小姐们一般都认识大木。

一上车,没想到二等车很空。年末的二十九日也许乘客还不多,三十日、三十一日大概要拥挤了吧。大木望着那一把旋转的转椅,不由陷人关于“命运”的深深思考。这时,老勤杂工给大木送来了煎茶。

“就我一个人?”大木说。

“噢,有五六位。”

“元旦车挤吗?”

“不挤,元旦车很空。您元旦回来吗?”

“是的。元旦不回来的话……”

“我给您联系好,元旦我不执勤……”

“拜托了。”

老勤杂工走后,大木环视四周,见车厢尽头的扶手椅的下面放着两个白色皮革的提包。那是稍稍有些薄的四方型新式提包。白色的皮革衬以斑驳的淡茶色,是日本所少见的上等品。椅子的上面还放着一个豹皮大型女用手提包。这些东西的主人大概是美I~IJk吧。他们好像是到餐车去了。

窗外温暖浓重的烟霭中,杂木林向后流逝。烟霭上空遥远的白云中透出微光。那光好像是从地面照射上去似的。但是,随着列车的奔驰,天晴了起来。车窗的阳光投射到地板深处。列车从松山脚下奔驰,地上落满了松针。一丛竹叶黄了。闪光的波浪拍击着黑色的岬角。

从餐车回来的两对美国中年夫妇,当车过沼津见到富土山时,便站在窗前频频拍照。然而过了一会儿,当富士山完全显现在原野上的时候,他们好像拍累了似的,反而把身子转了回来。

冬天昼短,大木目送着一条浓重的银灰色的河流,抬起头,正与落日相对。少顷,从黑云的弓形罅隙里冷冷地透出白色的余辉,许久没有消逝。在早已亮灯的车厢里,不知什么力的作用,转椅一齐转了半圈。但是,一直不停转动的,仍然仅仅是外端的那把转椅。

大木一到京都,就去了京都饭店。大木想,音子也许会来饭店的,所以希望住一个安静些的房间。电梯似乎已经到了六七层,但这个饭店是依傍东山的陡坡建起来的,因而沿着长长的走廊往里走,走到尽头还是一楼。走廊旁边的各个房间相当安静,大概都没有住人吧。但是,到了十点多钟,两侧的房间突然喧嚣起外国人的声音。大木问了一下值班的男仆。

“是两家,两家共计十二个孩子。”男仆回答道。十二个孩子不仅在房间大声说话,而且在两家的房间窜来窜去,在走廊乱跑乱跳。明明空着许多房间,可为什么把大木的房间夹在中间,让这么吵闹的客人住在两侧呢?但是大木想,都是些孩子,过一会儿就会睡的。可这些孩子也许是由于外出旅行而兴奋的缘故吧,总也静不下来。尤其是孩子在走廊乱跑的脚步声更为刺耳。大木从床上起来了。

这时,两侧房间的外国话的喧噪反而使大木感到孤独。“鸽”号嘹望车厢中那把独自旋转的转椅又浮现脑际,大木感到孤独在自己心中无声地旋转。

大木在重新考虑,为了听除夕的钟声和与上野音子相见而来到京都,然而见音子和听钟声,到底哪个是主要目的,哪个是顺便的呢?能听到除夕的钟声是确定无疑的,但能否见到音子却有些茫然。那确定无疑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口实,而那茫然的东西不正是心底深处的愿望吗?大木是打算和音子一起聆听除夕的钟声而来京都的。临来时,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大木和音子之间已经长年隔绝。尽管现在音子似乎仍过着独身生活,但能否肯与昔日的情人相会,能否被约出来,这对大木来说的确是不得而知的。

“不,她现在……”大木嘟哝了一句,但‘她”有了怎样的变化,大木对她的现在并不了然。

音子该是借住寺院的配院,同女弟子一起生活的。大木在一家美术杂志见过照片,那个配院并不是只有一、两间屋子,而是很像一户人家,用作画室的房间似乎也很宽敞。院落也很幽雅。这幅照片,虽然是音子正在执笔作画的姿势,略低着头,但是从额头到鼻梁完全看得出的确是她。她并未因中年而发福,显得文雅而端庄。这幅照片使大木展望未来比回忆过去所受到的谴责更为强烈——正是自己从这位女性的生涯中夺走了其成为妻子、成为母亲的权利。当然,在见到这本杂志的人们中,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大木一人而已。与音子没有多大关系的人们,只是把音子看作是一位移居京都的具有京都风韵的美貌女画家罢了。

二十九日夜里就这样吧。大木打算在第二天三十日给音子打个电话,或者到音子家中拜访。但是,早上被外国孩子吵醒起床后,又有些胆怯而犹豫不定。还是先寄一封快信吧。他坐在桌前,但一开头便又不知如何下笔才好。大木看着房间备置的便笺仍是一张白纸,又想,也可以不见音子,自己一个人听过除夕的钟声后便回去。

大木很早就被两侧房间的孩子们吵醒,但当那两家外国人走后,便又重新入睡了。起床时,已经将近十一点了。P2-5

序言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提到:“昨日始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虽未尽毕,然亦不能释手。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可见,川端康成的作品无不蕴含着日本传统美的韵致和东方所特有的情调,别具一种哀婉、细腻、幽美的格调。他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作品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同时渗透着日本古典美学式的情感。

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但在他的创作中占主导地位的,乃是美而悲的小说。这些小说通过形形色色的故事描述了女性悲欢离合的感情。在这样的小说里,他热心地探求美。故事往往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子为中心,以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为主题。这样的故事往往还充满失意、孤独、哀愁等悲哀情绪,主人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使他的小说充满哀伤的色调。因此,在他的小说里,美和悲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他的作品里都充满着“美丽”与“哀愁”两种情绪。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都是川端康成晚期的作品,1961年1月,《美丽与哀愁》开始在日本《妇人公论》杂志上连载,直至1963年10月结束。它吸引了日本各阶层妇女的注意,也引起了关心妇女问题的各界人士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一部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三位美丽的女性——音子、庆子和文子,围绕作家大木产生的错综纠葛的关系。故事在忧伤哀愁的气氛中开始,在哀愁中推进,最后在哀愁中结束。

音子是日本男尊女卑社会中悲惨而顽强的女性。她少女时遇到已婚的大木,却遭抛弃;但她痛定思痛,决定要在险恶的生活中坚强地活下去,并终于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音子的形象之所以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悟,是川端康成塑造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艺术肖像,一个日本社会带普遍意义的女性形象,她是美丽、哀愁、柔弱却又坚韧的,她身上有一种纯情的哀愁,一种“美丽的痛苦”。而为音子复仇的女学生庆子和大木的妻子文子,她们同样美丽,也同样沉浸在大木带来的痛苦中,是大木与音子这段爱情的牺牲品。表面上看,大木是给三位女性带来痛苦的凶手,但从本质上看,大木所代表的的男权专制制度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女性的被污辱与被损害乃是日本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的产物。只要这种社会形态不改变,妇女的地位和幸福就根本无从谈起。小说这一悲剧主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蒲公英》体现了川端康成惯用的小说写法,它没有直截了当的起始、高潮和结局,而是通过稻子的母亲和稻子的男友久野的谈话,把女主人公稻子的过去生活、音容笑貌慢慢展现给读者。母亲和久野把患有人体缺视症的稻子送入精神病院,然而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久野不住地后悔,而稻子母亲一味地躲避掩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他人决定命运的可悲的稻子。然而她也是幸福的,因为男友和母亲都十分爱她,因而难以摆脱一切事物和她的哪怕一丁点联系,连远处的钟声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真实的对话,把故事经过和人物形象完整地展现给读者,对人物却没有偏袒或鞭挞,久野的犹疑,母亲的躲避,他都不加评论,只是和盘托出,把审判的权利交给读者,让读者的感情随着小说人物的脉搏起伏跳动。

川端康成的小说里总是对妇女赋予深刻的同情。他细腻地观察女性心理,惊异于她们坚强而巨大的隐忍力量,因而从不居高临下地赐予这些女性浮泛的怜悯,而是从她们的痛苦与哀愁中发掘社会价值和启发意义,且通过赞扬她们的善良、纯洁和美丽增强人们的同情心。这样的刻画在他的作品里有很多,如《伊豆的舞女》中的众舞女,《温泉旅馆》中的阿雪和阿清,《母亲的初恋》中的明子和雪子,还有《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等等。而音子和稻子所拥有的美丽和经历着的哀愁,使她们超脱了尘世,隐于画上大大的牡丹花中,隐于河边凄凄的钟声里,拥有了超现实的、虚幻的美感,这也是川端康成关于美的最高理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川端康成
译者 孔宪科//朱春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1742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