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骗枭(足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说到骗子,现实生活中恐怕已多得成灾,并且手法拙劣下流无赖。但冯先生笔下的骗枭聪明不乏可爱,且事缘他先被骗得山穷水尽,为生存再去骗别人,而且思路奇妙。

所谓的足本,是指将之前出版的《骗枭》、《骗女》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出版。

内容推荐

几个江南学子进京后,各取所好,有的沉迷于八大胡同的欢声浪语中,有的搜寻古迹文物。但因为没能如愿以偿,于是乎来到古都开封。附庸风雅的学子,寻花问柳的阔少,博学古今的诡诈老者,媚态百生的伶牙村姑,打情骂俏的明妓暗娼,以及形形色色的洋奴买办,构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市场上一幕幕世相图。

出人意外的故事情节,峰峦迭起的矛盾冲突,斑驳陆离的古迹文物,鲜为人知的收藏知识,男人与女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缱绻情怀,骗人又为人所骗的曲折经历,不能不让人掩卷深思。

试读章节

“侬知道这句北俗伐?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再有一句是,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怎么是北俗呢,这话明明是明朝人冯梦龙说的。”

“什么偷得着不如偷不着的。依我看,什么妻呀妾呀婢呀,都不如娼。阿拉昨夜白相到一个娼中之秀——雏,京师的雏儿!真真原封货,让阿拉破的身子,只索了九个大洋。侬羡煞伐?”

“侬知道这句北俗伐?三十不浪四十浪,五十正在浪尖上。雏勿好耍。阿拉昨夜白相到一个龟婆,龟婆懂伐?北京叫鸨母,苏州叫七十鸟的。半老徐娘,啧啧,风韵犹存。”

对着吹的两个人俱是初次来北京游玩的江南富家子。粗壮的叫沈知祥,略高的叫王在礼,长了副马面。此刻,正是两人在八大胡同宿娼后,一大早刚回到鲜鱼口客栈内的时候。

自清道光年间起,北京前门外便成了妓院密集处,其中尤以韩家潭、百顺胡同、石头胡同、小李纱帽胡同、朱家胡同、朱茅胡同、博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八处为甚,到清末便有了八大胡同之称。至民国初年,这八大胡同非但不衰,反而日渐兴隆,像摊脓血一般,招引着当地的以及外埠来京的风流神到这里大把扔钱。

这两个江南富家子住在前门外鲜鱼口的茂源客栈中。鲜鱼口是条大胡同,出了胡同口是大栅栏,一抹一拐便是八大胡同,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嫖妓宿娼都方便得很。

风流了一夜的男人,心里总泛着想跟外人放一放余骚的愿望。两个人都是昨夜里干了事的,一方说给另一方总不带劲。于是,说话间,便时不时地瞟瞟门口,那意思是要说给第三个人听听。在茂源客栈的这个房间里,除了他俩外还住了一个人。他们是同窗,也是一同从南方赴京的。

北京的这种老客栈多是用松木板隔断的。走廊里咳嗽一声,屋里的能听到痰落地的音儿;屋里的放个屁,走廊里能听到响儿。不大会儿,走廊里便传来了几句对话。

“卞先生,吃早点回来啦?”这是那个旗人伙计的声音。

“回来了。”一个温和的声音。

“北京的早点比你们南方的怎么样?”

“烧饼馃子豆腐脑,好吃,好吃。”声音透着腼腆。

话音刚落,一个青年男子一边彬彬有礼地扭脸向伙计微笑着,一边推门走了进来。

屋里的两个人一震,屁股在床沿上挪了挪。

王在礼问道:“梦龙兄,昨天夜里在哪厢过的?”

“一步也没离开这个房间。”刚进来的人答道。

他叫卞梦龙,二十岁出头,中等身材,脸上利利爽爽的,一副江南小生的模样,不大的眼睛透着几分总也甩不开的怡然自得,端正的小鼻子似乎表明他活在世上也不会忘记去寻乐子,两片薄而长的嘴唇透着几分文静,只有下巴略显大,有棱有角。只有这个下巴给无忧的面孔增加了几分刁蛮。

他穿黑色对襟马褂,蓝色长衫,足穿褐色皮鞋,头戴软胎黑色便帽,这种帽子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俗称瓜皮帽或“小帽子”。它始创于明洪武年间,取六合一统之意,清代因之。他戴的这顶,帽顶有一个珊瑚结子,比那些用红色丝线编成结子的高了一等;帽缘正中用一块磨成四方形的翡翠做帽准,又比那些用岫玉做帽准的名贵一些。

他摘下帽子,用手拢拢从中间整整齐齐分开的头发,把软帽细心折之,藏于衣袋中,从枕下抽出一本书,坐在床沿上看起来。

沈知祥搭讪道:“卞兄看的是何书?”

“明末人刘侗、于奕正二人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他温文尔雅地答道,“书中记述的是明朝末年北京的山川园林、名胜古迹,以至风习节气、花鸟鱼虫。”

“可有京师的八大胡同?”沈知祥想引到自己要谈的题目上。

卞梦龙垂下眼皮,不做回答,继续看书。

“侬真真傻瓜。”王在礼走过来,“来到北京,守着八大胡同还读啥书,还压个啥冷铺板?不如随阿拉到那厢去拥香衾玉。侬同意伐?”

沈知祥忙接过话:“京师的雏儿……”

卞梦龙轻咳一声,斜过去一眼,对着书本朗朗读出了声:“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曰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

“侬读的是什么?”王在礼问道。

“这里描述的是将近三百年前北京城隍庙上的古董买卖,‘列肆三里’,可真够繁盛的。”卞梦龙答道。

“侬读这干啥?”

他微微一笑,接着读道:“夫我列圣,物异弗贵,器奇弗作,然而物力蕴藉,匠作质良,古未有,后不磨,当代已稀重购。”

两个人越发不解,面面相觑。

卞梦龙把书本合上,抬头看着二人说道:“这上说的是我国古代艺匠之作,在明朝末年的古董市上已很珍稀。”

“侬是想在京师搞几件古董伐?”王在礼问道。

“且算走火入魔吧。”他款款说道,“你们二位尽可以去八大胡同嫖妓,但我不会去。也不想知道你们在那里胡来时如何快活。奉劝诸位一句,吴越女子娇娃胜于京师,何苦在此眠花宿柳?以我之见,北京乃文化古城,帝王之地,既有幸来之,不妨弄一两件古董回去,亦不虚此行。特别是我们搞美术的,一生中如若能拥有一两件古代艺术品传世,亦不负后世子孙。”

他世居江南无锡,祖辈经商,到其父这一辈,家底已颇丰。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即或说,在卞家喜庆得子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以清廷失败告终。战败后,举国一片沮丧。不少工商业者深深感到,日本这个东洋弹丸小国之所以能打赢大而孱弱的中国,实际上,是仰仗于比中国更早地采纳了西方文化及西方技艺。卞家的当家人便作如是想,因而便有意栽培其子多接触些西洋文化。这本来是为日后子承父业着眼的,不想这小子自幼便迷上了丹青,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并专攻国画中的肖像画,这在当时的中国称为“写照”、“传神”、“写真”等。

江南一带,西方文化传入较早,西画也有一定的传播。其父见他对画入迷,压根不像是要继承家业经商的样子,便不再勉强,而是有意让他接触些西画。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他入当地私塾附读,光绪三十一年入无锡公立小学,两年后考入无锡公立中学。在中学期间,他居然学了些英文,接触到了一点简单的英国文学作品。辛亥革命爆发这年,他中学毕业。大清江山将倾,其父认为传统国学已不能与西学对阵,就让他去报考位于浙江杭州的华艺美术学校,原因不是别的,而是那所学校中有一个西洋画班。他考上了,也学得很刻苦,很快成了班里的佼佼者。三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一五年初,他从美术学校毕业。紧张了几年,想松弛一下,加之久住明山秀水的江南,很想追求色彩上的苍茫和风格上的雄浑,春节之后,便约了家住苏州的两个华艺美术学校的同班同学一同北上赴京。其名目是写生。

一路上画了不少,初到北京,正阳门、古城墙、太液池、白塔山也曾让他们激动了一阵子。但最初的热乎头过去后,他们的兴趣逐渐转移了。那两个画累了,便迷上了八大胡同里的女人,而卞梦龙却迷上了北京的古董。

古董是“骨董”、“伐董”、“汩董”的俗称。因为它不当吃不当喝,是用来玩的,所以又叫古玩。北京的古董贸易行业的形成晚于开封,但最晚也在明朝中叶前已具规模。《帝京景物略》中“城隍庙市”篇记云“列肆三里”,这种铺子拉了三里地长,可见买卖是很大的。自明之后,京师的古董贸易历久不衰,渐渐集中到了琉璃厂一带。隆福寺、鼓楼也有一些。到清末,光叫得上名的古玩铺就有一百二三十家,如果算上古画字帖铺那就更多了。

两个同窗去了八大胡同,卞梦龙到前门的鲜鱼口,他往西溜达,走了两三里地便进了琉璃厂古玩街。这条街上,一个铺子挨一个铺子,密密匝匝。不管大店小店,俱是窗明几净,洁无纤尘,而且多是白发老者当柜。在汲石阁这类店中,光可鉴人的紫檀多宝格上摆满了一般人叫不出名的玩意儿,铜的、瓷的、漆的、木的、竹的,尤其是大小不一的花瓶,叫人颇为动心。他几度想买花瓶带回去,但都犹豫了,原因很简单,京师的人滑,摆在明面上的不可能有真东西。另外,北京的工艺品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反映到瓷器上则是做旧水准相当高,难辨真伪。

此番,他是有意当着两个同窗的面读《帝京景物略》的。这两位家底都比他殷实,他需要先垫个话,过几日一旦看上什么要买,钱不凑手时,还需向这二位借一些。

王在礼听了他的话颇不以为然,高声说:“侬终日里昏头昏脑,原来是想搞古玩。这有何难。阿拉在八大胡同,见到妓女房间里都摆着这些东西,有的还摆着明朝的宣德炉。侬要稀罕,阿拉与相好的妓女通融通融,给侬抱一个回来就是了。想要伐?宣德炉。”

卞梦龙微笑着摇摇头,说:“不要。”

“为什么?”王在礼颇不解。

“能让你见到的宣德炉全是假的。”他说着翻了两页书,指着说,“《帝京景物略》里说了,‘器首宣庙之铜,宣庙炉其首。炉之制有辨焉,色有辨焉,款有辨焉’,听到没有?辨识这宣德炉可大有讲究呢。”

王在礼伐了伐眼,“什么叫‘色有辨焉,款有辨焉’?”

卞梦龙把书本合上,“从头说起吧。明宣德年间,明宣宗因郊庙用彝鼎不合古式,命工部尚书采《博古图》军书及内府所藏秦汉以来炉、鼎、彝格式,让各窑更铸。共铸冶千余件,以供宫廷及寺观之用。后逐渐散失民间,民间仿造者颇多,几可以假乱真。现到处说宣德炉,到处卖宣德炉,我们对古董又不在行,谁知道会不会买来假货?现只知其炉款识自一字至十六字不等,常见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扁方隶书,阴印阳文,有粟亮、茄皮、棠梨、褐色、藏经纸等色,以藏经纸色为第一,这些均可仿造,贸然买来,这不是白扔了钱,又贻笑大方。”

“伪造的可以乱真?”王在礼问。

卞梦龙说:“仅宣德之后的同一朝代,伪造宣德炉者便大有人在。有旧炉伪款者,有用宣铜别器改铸者。光伪造这种炉子,就分了南铸、北铸和苏铸。还有一种是真炉真款而钉嵌者。为什么真宣德炉和真款识还要去伪造呢?原来当年有的炉子铸成后没经监造者批准铸款,它们流传了下来。有的人取下别的宣铜器的‘大明宣德年制’的款,钉嵌到这种炉子上,以冒充宣德炉。这种真炉真款,几乎是无法辨伪的。”

沈知祥在沉吟间说:“我在八大胡同也听说北京已无真炉。宣德炉多藏宫中,明末李闯王率军攻占北京,打入宫中,将宣德炉尽行取去。待吴三桂邀清军击溃李闯王,李军仓皇弃京南走,与清军辗转时,所携宣德炉渐渐散入民间。如若有心在河南民间摸寻,当可购得真品。”

说话间,一个念头在卞梦龙心中闪过:离京返杭州时,何不在河南停上数日,到民间寻访一下?  这日过去,这三个人在京又流连了数日,宣德炉不敢求购,卞梦龙就动了瓷器的心思,手痒难禁。这日,他穿过杨柳斜街,又来到琉璃厂一家他已光顾数次的古玩铺。

一进门,掌柜的看见他便说:“来了这么些日,今儿给您瞧见真玩意儿吧。”说着从柜台下抱出了一个一尺多高的青花瓶,其上有几朵棕色的花,说这是宋代汝窑的东西,原珍藏于宫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抱出来了。一个英国士兵觉得它太大,难带回国,便卖到了琉璃厂来。那老者说:“那洋鬼子不识货,光知道抱金夺银,不知道这宋代汝窑才是咱中国的真东西。结果给他五十两银子他就搁这儿了。这货古店里押的年头不算少了。我怕卖给不识货的糟蹋了东西,所以一直没敢往外拿。这么着吧,我看你是真想买玩意儿的,得,您给二百大洋把它抱走吧。”

卞梦龙闻言喜出望外。他知道古瓷界的行话是“柴、汝、哥、官、定”。“柴”即后周时定都开封的世京柴荣的所谓“柴窑”。周世京柴荣建窑后,要求烧出来的成品“取去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后来果真烧出了色如雨后青天、釉亮如镜、质薄如纸、声清如磬、纹细如丝的瓷器。由于年头久远,“柴窑”的制成品在那时已基本上见不着了,偶尔能见到一件也是珍稀无比的。宋朝仿后周显德时的“柴窑”,在河南汝州建窑,烧成的瓷,色釉既有“雨过天晴”又有蛋白,屑玛瑙入釉中,茧厚如堆脂。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深知“汝”是好玩意儿,在其笔下,专门提到贾政房中“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哥”亦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其瓷胎细质白,略带灰色,有冰裂纹。釉色以青为主,有翠青、粉青、灰青、米色、浅青近白者等。所谓“官”即官窑,宋代与明代俱有,其中尤精者称为“御窑”。“定”即宋代河北定州窑所烧的传世瓷器,以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制造的最好。定窑瓷质薄有光,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等。至宋室南迁,定州窑沦陷,南宋便在江西景德镇按定窑烧法烧瓷,其器世称“南定”。“南定”胎轻体薄,釉也是白玻璃釉,只透明处略泛豆绿色。这一家要卖的就是汝窑花瓶,在古瓷中排行老二,也算件不易寻到的真品。

他掉头便向鲜鱼口客栈取钱去了。回到客房,两个同窗正躺在床上谈天,见他匆匆跑入,便问缘由,待听他说完,王在礼来了情绪,破例地要随他一同去琉璃厂。

一到那家古玩铺,王在礼便嚷嚷上了:“钱已取来,把那件‘真玩意儿’拿出来给阿拉白相白相。”但待掌柜的抱出来,他只是大面儿上扫了它一眼,二话不说,拉着卞梦龙的袖口又出了店,只留下掌柜干抱着个大花瓶发傻。

卞梦龙被糊里糊涂地拉到街上,还没待张口,王在礼又不由分说地拉着他往回走。“你把我往哪儿拽?”他一甩袖子挣出来。王在礼笑嘻嘻地说:“到八大胡同去。”“我是来买古花瓶来的,不去那种地方。”“去请教一个行家。”“谁?”

“红灯笼妓院的鸨母。鸨母很懂伐?苏州叫七十鸟的。”卞梦龙火了,“我是要买汝窑,谁跟你那个什么七十鸟玩床上的功夫!”王在礼却不恼,依旧笑嘻嘻地说:“要说功夫,侬差得远。跟阿拉走吧。到地方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卞梦龙无奈,只好跟着他一路走去。

他们三拐两绕,来到小李纱帽胡同。只见一座红门,门楣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王在礼冲他龇出犬齿嘻地一乐,接着照他背上一掌,把他推进门。

进门就是间不大的屋子。屋子西墙供着观音大士画像,画下一张八仙桌,桌上燃着香,香炉边上放着一盘点心。一个老女人从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招呼了一声:“二位来啦。这位看着脸生的要找哪位姑娘呀!”

卞梦龙这才明白自己是进了一家妓院。他愠怒地扫了王在礼一眼,没好气地说:“我不是来找姑娘的,是这位仁兄生把我拽来的。”

“嚯,敢情这位还是童男子。”老女人讥讽地白了他一眼,转向王在礼,“又是来找当家的?进去吧。”

王在礼朝她点点头,拉上卞梦龙,熟门熟路地出了这屋,进了另一屋。一个脸上涂着厚厚白粉的半老徐娘迎上来,刚要搭话,王在礼把她推开,指着桌上放着的一个花瓶对卞梦龙说:

“侬瞧瞧,龟婆屋里放的这件才叫汝窑呢。”

卞梦龙这才明白叫他干什么来了。他走过去,俯下身看看这只花瓶,但是瓶上无他物,只一丛兰草,简单挺拔,三两笔而已,构图苍然,造型古朴,格调极高雅。看了这个花瓶,心里知道琉璃厂那件肯定是赝品了,不由轻叹了一声。

这工夫,王在礼已把来意向那半老徐娘谈了。半老女人听毕干笑了几声,脸上直掉粉渣子。

“这么好的东西从哪儿搞的?”卞梦龙蔫巴巴地问。

“想知道?”半老女人眼中噙着笑,脆生生地吐了两个字,“河南!”

“噢?”卞梦龙心中一沉。

“除了那儿,别地儿见不着这么好的真东西。”女人亲昵地拍拍他的背,斜着瞟了他两眼,软咳一声,说道,“刚才我听这位马脸先生说,这位小兄弟要去琉璃厂买汝瓷。依你老姐姐我之见——别他妈挨那份儿蒙了!按说,北京的年头不他妈算短,又尽是皇上住的地方,应该有些真玩意儿的。但话又说回来了,辽金时无物,那些骑骆驼的主儿哪儿认汉家的玩意儿呀,况且他们自己又不会收拾。得,啥也没留下来。明清的玩意儿年头太近,不值得劳那份神。皇宫里是有东西,洋毛子抱出来不少,太监们也盗出来不少,但皇上收藏过的东西还能轮上琉璃厂卖?一露脸就让懂行的取去猫起来了。说了归齐,找古玩,下河南。河南中原古地,古坟里的东西海了去啦,民间收藏也多。宋瓷柴、汝、官全在河南,到他妈琉璃厂找什么劲儿?有心玩真东西,嘿!听老姐们儿一句,直扑发祥地河南,尤其是后周和大宋的国都老汴梁一带。没准儿就能弄来,呵,真玩意儿!”

想不到这个龟婆还知道这么多,于是,卞梦龙一行三人转天便退了鲜鱼口的房间,到前门上了火车。两天之后,他们进了开封。

……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骗枭(足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精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4125
开本 16开
页数 46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88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4
出版地 辽宁
261
18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