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精)/听松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精)/听松文库》是陶特关于日本美学的思考和相关建筑理论的一部合集,包含了其在日期间和离日后发表的重要著作《日本美的发现》《桂离宫》及其发表的演讲文本和画帖、日记、手稿等。他在对桂离宫的观察中发现了庭园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人在回游时体验到的时间、空间的秩序,并从此预见了建筑的未来形态。该书的编录受到了隈研吾先生的特别支持,他特意为此撰写了前言并亲自搜罗资料,丰富了书稿的附录内容,使得该书能全面地呈现陶特在日本度过的这段时期及其观察和思考,并为后人考察这一时期、领会其观点提供了更审慎的视角。 作者简介 布鲁诺·陶特(1880—1938年)是一位活跃于魏玛时期的德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同时他也是先锋派建筑师团体“艺术公社”(Arbeitsrat für Kunst)、“玻璃琏”(Gl?serne Kette)的发起者、魏森霍夫住宅展(1927年)的参与建筑师之一。他为人知的建筑作品是在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1914年)上的玻璃展馆。在1913—1930年,他主导规划设计了数个位于柏林的现代主义住区(现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他还著有一系列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相关的重要理论著作,并在1933年离开德国后辗转日本与土耳其,对东方建筑、现代建筑进行了开创性的反思性研究。 目录 听松文库|编者前言 年表 布鲁诺·陶特的轨迹 序言 布鲁诺·陶特|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隈研吾|重读布鲁诺·陶特的意义 陈永怡|东方美与现代性 正文 篇 桂离宫 第二篇 永恒之美——桂离宫 第三篇 不——沿着桂离宫的道路 第四篇 伊势神宫 第五篇 活着的传统 第六篇 日本建筑中的世界奇迹 第七篇 日本建筑的基础 附录 岸田日出刀|布鲁诺·陶特是何许人 水原德言|建筑家的休息日 导语 德国建筑设计师布鲁诺·陶特,在设计理念上终其一生与密斯、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对抗,他提倡的“要和自然在一起”的理念被隈研吾称之为自己的精神座右铭,并称之为精神导师。陶特1933年开始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到日本居住了三年,期间重新发现了“桂离宫”的美和价值,并且写下有论述发表让世界再次认知了日本美。这本书就是作者从西方设计学者的角度出发,发现和细致梳理了当时并不被一片西化声中的日本国内文化人重视的诸多日本传统古建的审美特征,这些文章发表后在西方引起了对日本古建的广泛关注,使得日本文化人被动回望自己的历史,觉醒后梳理出了“轻、简、白”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色。这本书的特点在于陶特为对东方设计的审视提供了一种西方视角的审美观的实用例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精)/听松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布鲁诺·陶特 |
译者 | 译者:岳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86190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2021-01-01 |
印刷时间 | 202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5 |
CIP核字 | 2020263492 |
中图分类号 | TU093.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15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