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内容
作者简介
王正平,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二级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博士点创建人,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哲学项目伦理学方向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教育伦理研究》(集刊)主编。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先后在美国波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日本龙谷大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等地进行访学与学术交流。
目录
引论 汲取中国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001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013
一道德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016
1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本主义倾向/016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与“道德”概念/019
二人格的“至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宗旨/021
1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道德人格/021
2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023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025
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027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027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029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强调个体服从整体/030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032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034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035
1“德教”与“修身”合一/036
2“知道”与“躬行”合一/037
3“言教”与“身教”合一/038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智慧/041
一“天”与“人”合一:宇宙生命统一论/045
二“天道”与“人道”合一: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051
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尊重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057
四“相辅天地之宜”: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061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67
一“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070
1仁者“爱人”/070
2“智、仁、勇”统一/072
3见利思义/073
4中庸/075
二孔子“导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076
1德教为主/077
2寓德教于教学/078
3为仁由己/0784以身作则/080
墨子的“兼爱”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81
一墨子以“兼爱”说为中心的道德观/083
1兼爱/084
2节俭/086
3义利合一/087
二墨子“有道者劝以教人”的道德教育思想/089
1人性如素丝/089
2有道者劝以教人/090
3志功合一/090
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93
一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095
1无为/096
2不争/097
3贵柔/098
4知足/099
二老子“使民无知无欲”的道德教育思想/100
1使民无知无欲/101
2复归于婴儿/102
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03
一孟子以“仁义”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105
1仁义/106
2四心/107
3人性善/109
4去利怀义/110
二孟子“存心养性”的道德教育思想/111
1存心养性/111
2培养大丈夫人格/113
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15
一荀子以“礼”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117
1隆礼/118
2人性恶/120
3以义制利/122
二荀子“化性起伪”的道德教育思想/123
1化性起伪/123
2强学而求/124
3积善成德/125
4师贤师/126
5知不若行/127
董仲舒“天人合类”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29
一董仲舒以“天人合类”为特征的道德观/131
1道之大原出于天/132
2三纲/133
3五常/135
4正其谊不谋其利/137
二董仲舒“以教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138
1“性三品”说/139
2“成性”“防欲”论/140
韩愈以“性情三品”说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43
一韩愈以“性情三品”说为基础的道德观/145
1性情三品/146
2博爱之谓仁/148
二韩愈“从师学习”的道德教育思想/150
1品德可导/150
2从师学习/151
第十一章王安石“善恶由习”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55
一王安石“善恶由习”的道德观/157
1性情一/158
2善恶由习/159
3“道德”即“仁义”/161
4“新”功利论/162
二王安石“教学成才”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思想/163
1教学成才/164
2五事成性/165
第十二章二程以“天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67
一二程以“天理”为核心的道德观/171
1天理圣人循而行之谓道/171
2“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173
3以理胜气、明理灭欲/175
二二程“格物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76
1格物穷理/176
2上智下愚亦有可移之理/178
3学为圣人/180
第十三章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83
一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185
1理一分殊/186
2仁包五常/187
3性同气异/189
4明天理,灭人欲/191
二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95
1居敬穷理/196
2知先行后/198
3循序渐进/199
第十四章“致良知”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03
一以“致良知”为目的的道德观/206
1心外无物/206
2**/207
3格物致知/209
4心本———良知/210
5致良知/213
二“复其心体”的道德教育思想/214
1心上工夫/214
2省察克治/215
3事上磨炼/216
4立志成圣/217
5复其心体/218
第十五章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19
一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221
1人必有私/222
2迩言为善/225
3致一之理/227
二李贽“任物情”的道德教育思想/229
1“绝假纯真”的“童心说”/229
2“任物性”的个性教育说/231
3“自立”的人格教育说/233
第十六章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35
一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237
1习与性成/238
2导欲于理/240
3循天下之公/242
4以身任天下/244
二王夫之“继善成性”的道德教育思想/246
1继善成性/246
2因人而进/247
3施之有序/248
4明人者先自明/249
第十七章颜元重“功利”“习行”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53
一颜元重“功利”的道德观/255
1“气质”一元论和“气质”无恶/255
2“正其义以谋其利”的功利主义/258
二颜元倡“实学”、重“习行”的道德教育思想/261
1倡“实学”/261
2重“习行”/263
第十八章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67
一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269
1天下为公,替众人服务/270
2爱国心重,其国必强/272
3人类以互助为原则/275
二孙中山的民族道德教育思想/276
1恢复和改造民族固有的道德/277
2改良国民人格来救国/281
第十九章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85
一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287
1公民道德纲领———自由、平等、博爱/288
2“劳工神圣”说/290
二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292
1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293
2以美育助德育/297
余论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启示/301
附录/311
附录1《大学》以“大学之道”为核心的道德观/313
附录2《颜氏家训》的道德教育思想/321
参考文献/332
后记/334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道家和墨家,围绕着理想道德人格,对生与死、荣与辱、义与利、理与欲、群与己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书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历代哲人的伦理道德观及道德教育观做一梳理和评述,包括儒家的孔孟、程朱,亦包括道家老庄、墨家墨子,以及近代孙中山与蔡元培。在中国哲人看来,追求人生的至善至美,首先要追求思想和行为的至善至美,这样才有至善至美的人生。本书在感慨先贤圣哲的智慧人生与中国人所应秉承的道德精髓之余,对于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健全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中国公民有积极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正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98289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5000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09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