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1辑)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方都市报的“大家访谈”栏目,采访对象为站在中国文化巅峰的巨人,人均年龄85岁以上,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历尽沧桑的履历以及超尘豁达的人生观,诠释一个时代,代表一种精神。本书为该栏目结集的第一辑,补充了不少珍贵图片,编排上图文结合。

他们为周有光、王世襄、杨宪益、黄苗子郁风夫妇、黄永玉、丁聪、周汝昌、郑敏、文洁若、王钟翰、彭燕郊、沈昌文、钟叔河、朱健、罗孚、陈之藩,等等。他们被喻为中国“最后的文化贵族”。

内容推荐

南方都市报的“大家访谈”栏目,采访对象为站在中国文化巅峰的巨人,人均年龄85岁以上,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历尽沧桑的履历以及超尘豁达的人生观,诠释一个时代,代表一种精神。本书为该栏目结集的第一辑,补充了不少珍贵图片,编排上图文结合。

他们为周有光、王世襄、杨宪益、黄苗子郁风夫妇、黄永玉、丁聪、周汝昌、郑敏、文洁若、王钟翰、彭燕郊、沈昌文、钟叔河、朱健、罗孚、陈之藩,等等。他们被喻为中国“最后的文化贵族”。

本书将在全国40个平面媒体(包括专业读书报刊和综合性都市报)发布书评和新闻性宣传文字,并在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创设新闻讨论话题,扩大该书的影响。

目录

周有光:

如果不改行,我也很可能是个大右派

王世襄:

现在的东西味道全变了

杨宪益:

卅载辛勤真译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黄苗子、郁风:

热闹里有人生,静寂里也有人生

丁聪:

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

周汝昌:

结识胡适的时候,我是个大孩子

黄永玉:

我们需要冷静、从容,有一点幽默感

郑敏:

人是需要知识良心的

文洁若:

搞翻译,写散文,保护萧乾

王钟翰:

抽烟是抽出去的,喝酒是喝进肚子

彭燕郊:

我对一切美的东西都很痴迷

朱健:

写诗是生命的自然流动

钟叔河:

坐牢时,一直在探讨中国要往何处去

沈昌文:

胡耀邦常常批评我们不够开放

罗孚:

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罗孚

陈之藩: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试读章节

百岁老人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是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周有光有“周百科”的外号,拜连襟沈从文所赐。后来果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审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

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一幢不起眼的楼房里,百岁老人周有光每天悠然地读书作文会客。两大两小四居室的房子,家居摆设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却布置得雅致得当。采访的地点在9平方米的书房兼客室,书桌很小,书架上除了周有光的数十部著作外,沈从文的著作摆在显眼位置。

周有光先生神采奕奕,走路轻便,诸事喜欢自理。他的眼睛白内障换了晶体,重放光明,平时用两个眼镜,一个看书(近用),一个看人(远用)。耳聋装上助听器,恢复了部分听觉,谈话需要大声才能听清。访谈基本是用书面提问,周先生的回答思路清晰,中气十足,一个上午未见倦态。不禁让人想起聂绀弩先生当年在西安即兴赠周先生的诗:“黄河之水自天倾,一口高悬四座惊。谁主谁宾茶两碗,蓦头蓦脑话三千。”

周先生年轻时得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他觉得算命先生没有算错,是医学改变了他的寿命。周先生现在有“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日常生活越来越简单,生活需要也越来越少。饮食上,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不吃蛋黄。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穿衣服也简单,别人送的漂亮衣服没有机会穿,因为不出门,穿出来也觉得不自由。喜欢小房间,有利于听觉。旅游也发生困难,不能走长路。

每天早晨,周先生的第一件事是仔细看《参考消息》,他觉得《参考消息》内容比较多,很多重要的新闻就在字里行间。

香港朋友每周都寄给他英文杂志。现在专业书看得少了,看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比较多,文艺书本来就很少看。最近,周先生正在看美国小学六年级的教科书,其中让小学生知道古代历史的编书方法很有启发性,他想把这本教科书介绍给国内搞教育的人看。

现在,周先生平均每个月在内地或香港报刊发表一篇文章,基本都是杂文,内容不止于语言闲谈,更多是对新事物的思考。

周有光祖上为常州望族,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张家四姐妹,个个慧心兰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瑜,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和你太太两家都家学渊源。有学者还专门研究“张家四姐妹”,当作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缩影。你自已是怎么看“张家四姐妹”的?

周有光(以下简称“周”):张家四姐妹的名气很大(大笑),不光在中国,在外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前两年美国耶鲁大学的金安平女士撰写了一本《合肥四姐妹》。张家作为一个大家,开始于我老伴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张树声是跟随李鸿章打仗出身的,“张家”与“李家”相并列。李鸿章因母亲去世,清朝大官允许回家守孝三个月,李鸿章回乡丁忧的时候,职务就是由张树声代理的。张树声的官做得很大,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所以下一代人也做了很大的官,到第三代张允和的父亲张吉友,生于清朝末年,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他知道家里有钱、有地位,但总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离开安徽,到上海、苏州兴办新式教育。他用父亲传下来的财产,广办学校。后来,他在苏州办乐益女子学校,很成功。他跟蔡元培、蒋梦麟等当时许多有名的教育家结成朋友,这些人帮助他把学校办好。他不接受外界捐款,别人想办法搞捐款,他恰恰相反,有捐款也不要(笑)。当时有一个笑话,他的本家嘲笑他:“这个人笨得要死,钱不花住自己的儿殳身卜,花住别人的儿女身上。”其实,他在当时确实比较先进、开明,他的财产专门用来办教育,他对下一代主张,自己的钱不给儿女,只给儿女教育。我的老伴兄弟姐妹一共10个,4个女的——“张家四姐妹”,受到了当时比较好的教育。不仪是新的大学教育,传统国学的基础也比较好。叶圣陶住我丈人的学校教过书,叶老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大笑)

记:你和张允和相爱的经历是怎样的?

周:我与我的老伴张允和结识,是因为我的九妹住张允和父亲办的学校里读书,并且与张允和是同班同学,这样张允和就经常来我家玩。我和她从认识到结婚的8年时问里,可丁以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普通的往来,_丰要在苏州。第二个阶段,到了上海开始交朋友,但是还不算是恋爱。第二个阶段,当时我的一个老师在浙江杭州创办新式学院,要我去教书,我大概教了两年。向她本来在上海大学读书,正好赶上浙江军阀与江苏军阀打仗,苏州到上海的交通瘫痪了。于是她就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借读,我当时在杭州教书。在杭州的一段时间,就是恋爱阶段(笑)。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个礼拜天,我们一同到杭州灵隐寺,从山路步行上去。灵隐寺在当时规模很大,环境优美,现在只剩下了当中几间房子。当时恋爱跟现在不同,两个人距离至少要有一尺,不能手牵手,那时候是男女自由恋爱的开头,很拘束的。有趣的是,有一个和尚跟在我们后边听我们讲话,我们走累了,就在一棵树旁边坐下来,和尚也跟着坐下来,听我们讲话。听了半天,和尚问我:“这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几年了?”他以为张允和是外国人,可能囚为张允和的鼻子比普通人高一些。我就开玩笑说:“她来中国3年了。”和尚于是说:“怪不得她中国话讲得那么好!”(大笑)后来我们都离开杭州,结婚了。结婚之后,我丈人给张允和2000块钱做嫁妆。那个时候2000块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们就用这2000块去日本读了一年书。我们70多年的婚姻的确是很幸福。

记:听说你们结婚以后从来没有吵过架?

周:别人都说我们结婚70多年来没有吵架,我们的亲戚经常向我们的保姆询问此事。其实我们也有吵架,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不会让保姆听到的,也没有闹几个小时的,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还有一点,我们吵架通常不是为了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其他人的问题。的确,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三年前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仃的时候也喝咖啡,吃一点小点心。喝茶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是有一点好玩,更是双方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下午二四点钟,我们又喝茶,又举杯齐眉。有朋友来家里,特别是记者,看到我们举杯齐眉,都觉得有趣得不得了。(大笑)这就对家庭和谐起到作用。还有,我们相信外国哲学家的一句话: “不要牛气!”许多人问我们长寿之道,我们想不出什么道理,可是我们相信不要生气。因为,外国一个哲学家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完全对的。譬如,大妇俩为了孩子生气,孩了做错了一点事情,就大动干戈,实际上就是惩罚自己。我们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所以,我和老伴从相识到相恋到结婚的过程,好像是很平坦的。P2-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方都市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5852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3
出版地 广东
211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