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不放弃同玉树在一起
内容
编辑推荐

《永不放弃——同玉树在一起》是一部大型纪实画册,它把发生在那段日子里的一个个感人瞬间,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场面呈现给世人,让更多的人直观感受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凝聚的爱心、生命的奇迹和迸发的强大精神力量,从中获得教益,获得启迪,意义重大。

内容推荐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场强烈的地震灾害袭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的鲜活生命顷刻陨落凋零!这一刻,云山低垂,草木含泪;这一刻,江河呜咽,人天同悲。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玉树;无尽的牵挂、无穷的鼓励、无限的关切从五湖四海传递到灾区;兄弟省区市鼎力支援,社会各界无私捐助,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倾心奉献,见证了灾难面前大爱无疆的血脉情怀。

本书是一部大型纪实画册,它把发生在那段日子里的一个个感人瞬间,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场面呈现给了世人。

目录

开篇 巨震:发生在三江源头

第一部分 责任:同人民在一起

第二部分 使命:见证国家的力量

第三部分 坚强:生死相依的兄弟姐妹

第四部分 大爱:我们都是玉树人

尾声 希望: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代后记 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玉树

试读章节

大洋彼岸的难眠之夜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4月13日19时49分,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

刚刚出席完核安全峰会的胡锦涛主席,获知这一讯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同代表团陪同人员一起,认真地分析国内发来的一份份灾情简报……

灾情如火,受灾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总书记的心。胡锦涛立即向国内发出指示,要求连夜紧急调用飞机,运送各地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并调集部队昼夜兼程开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落实防范余震措施,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的战斗迅速打响了……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下设抢险救灾、群众生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社会治安、宣传、综合等8个工作组,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救援工作。

这天夜里,地震灾情频频传来,使得总书记心急如焚,果断作出提前回国的决策——

当地时间14日深夜11时许,总书记与智利总统皮涅拉通电话;15日零时前后,又同正在国外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电话……他分别向两国领导人通报了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灾情,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紧急组织抗震救灾斗争,在这一困难时刻,他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为此,不得不调整这次出访日程。

中国外交部有关人员立即同巴西外交部协商,决定压缩访问巴西的有关活动,提前举行“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

有关国家领导人表示完全理解胡锦涛主席的决定,并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青海玉树发生严重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表示沉痛哀悼,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衷心慰问。15日,是胡主席本次出访的最后一天,超浓缩的一天。在10场密集的双边和多边活动中,胡主席每每都会说到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灾情,并在会议间隙,抓住一切时机了解玉树地震灾区的最新情况。时时刻刻,胡主席的心都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夜色深沉,心意凝重。当地时问15日晚11时30分,胡主席乘坐的专机终于匆匆踏上归程。在近25个小时漫长的跨洋飞行中,胡主席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抗震救灾工作而展开的研究部署在万米高空上从没间断过……

这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镜头

中国领导人心系人民的情怀,深深感动着世界……

北京时间4月17日14时20分,胡锦涛总书记从大洋彼岸回到北京。当天下午16时,总书记不顾旅途劳累,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

“我们必须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科学的方法,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必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加大力量投入,扩大搜索范围,逐村逐户排查,确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

“必须努力救治受伤人员!”

“必须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千方百计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和安置工作,加强救灾物资组织调运力度。”

“必须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必须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防,扎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必须迅速修复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和有效保障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

同时会议对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4月18日晨,胡锦涛一行从北京乘飞机前往玉树灾区。在飞机上,总书记一直在了解灾情,查看灾区地图。

11时15分,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海拔4000米的巴塘机场。总书记一下飞机立即驱车赶往灾区。

他首先来到重灾区结古镇的扎西大同村视察灾情。

在简陋的救灾帐篷前,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受灾群众大声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央的同志忧心忡忡。知道你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家园,我们和你们一样难过。今天,我特地来这里,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慰问!”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体育场医疗救助点的帐篷医院里,总书记走到在地震中伤了右臂的藏族女中学生卓玛床前,亲切地把哭泣的小卓玛搂在怀里,蔼声安慰说:“你放心,政府一定会精心给你治疗,将来胳膊骨头长好了,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的。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要坚强,要有信心!”

在受灾严重的扎西科村,总书记走到正在清理废墟的救援人员中问,鼓励大家发扬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抗震救灾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总书记看望了在帐篷医院里忙碌的医护人员,勉励大家大力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续精心医治和护理好受伤群众,切实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总书记来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12个有力的大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然后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摧毁了这所美丽的藏式建筑学校。在来自祖国各地援救人员的大力支援下,70多名孩子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就重新走进了课堂,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成为地震灾区第一所复课的学校。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18日清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新建的活动板房内,同学们正大声朗读着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

稚嫩的声音清脆有力,在校舍的上空久久回响……

地震之后,近10万名受灾群众无家可归。他们的冷暖安危,成为党中央时时刻刻的牵挂。

太阳依旧升起,生活仍然继续,顽强的灾区人民在废墟之上,坚守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开始谋划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4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在做好灾害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力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4月18日,在玉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把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得更加美好!

P34-38

序言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场强烈的地震灾害袭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的鲜活生命顷刻陨落凋零!这一刻,云山低垂,草木含泪;这一刻,江河呜咽,人天同悲。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这种大爱,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深切关怀,来自人民子弟兵的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来自全国人民的倾力相助、大力支援,来自青海全省上下的快速反应、迅速行动,来自广大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无畏担当,来自玉树各族群众的互帮互助、顽强自救。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大爱,我们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抢救生命、救治伤员,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抢修恢复基础设施,我们才能以最大的运力调集大批救灾物资,我们才能以最优的服务妥善安顿群众生活,我们才能以最强的措施恢复正常秩序,我们才能在最早的时间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正是由于这种大爱,我们才能快速实现从应急救灾到有序救灾的转变,取得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危难之际,大爱汇聚青海。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在这里,我代表青海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玉树灾区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挺立起来,拍去身上的泥土,擦干眼角的泪水,在悲痛后凝聚不屈的力量,在废墟上迈开前进的步伐,在奋斗中迎接光明的前景,早日让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伫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我们一定要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我们一定要实现灾后重建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创造科学发展的美好明天。

灾害给我们带来了苦难,但苦难让我们变得坚强。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有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坚信,玉树草原的格桑花一定会盛开得更加绚丽,玉树大地的“锅庄”一定会舞动得更加奔放,美丽玉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大美青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后记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极其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畏余震频繁、高原缺氧,亲赴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青海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助。我们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全力抢夺生命、救治伤员,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恢复社会秩序,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灾难面前,玉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互帮互救,不少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精神和勇气;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并肩携手、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玉树;无尽的牵挂、无穷的鼓励、无限的关切从五湖四海传递到灾区;兄弟省区市鼎力支援,社会各界无私捐助,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倾心奉献,见证了灾难面前大爱无疆的血脉情怀。我们会永远铭记危难时,那一双双温暖的援助之手!我们会永远感恩困境中,那一份份真切的关爱!

灾难孕育希望,奋斗开创未来。我们悯人,但绝不悲天。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化哀伤为坚强。目前,抗震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处于关键时刻,特别是人员救治、医疗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发扬不畏艰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和作风,全力以赴地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此刻,我们要告慰那些遇难同胞,玉树孤儿学校里,又传出了琅琅读书声;赛马场的帐篷里,又升起了袅袅炊烟;体育场的医疗救治点里,又一个伤员转危为安。特别是我们已经正式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我们庄严地承诺: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够,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玉树!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青海全省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的英勇奋战,玉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青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安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不放弃同玉树在一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94457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23.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60
18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