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探秘气功——内向健身锻炼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文所说的“内向健身锻炼”,主要讲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前发现和逐渐认识发展而成的“健身气功”。传承下来的古气功现在称“中医气功”或“中华健身气功”等。中华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给后代子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对“气”的探讨和描述。实际上,很早的气功应该是来自于古人自发的在居所的静坐和肢体伸展活动等。是古人自我自发的锻炼所产生的感觉和经验,发现了“气”在人体内产生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有“恬幞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及“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些对练功锻炼的形象描写。从这里已经出现了“真气”“精气”这些说法。当然,在古代,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古人对“真气”“精气”等究竟是什么,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也没有能真正全面了解“气”的本质属性。所以在《黄帝内经》之《决气第三十》中,黄帝认为“气”是一种东西,是“一气”。而岐伯则认为“气”由“精、气、津、液、血、脉”所共同组成,是“六气”,并指出这“六气”都分别是哪些归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气”是什么的争论,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现代,一方面,气功锻炼依旧因其实际的锻炼效果,在医学界、体育锻炼界一直被广大“功众”所热衷;另一方面,大家对“气”“气感”“气功”类似概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迫切需要更正确的能紧密联系锻炼实际、紧密联系健身气功相关理论的更合理的解释。气功锻炼在哪些方面不同于我们平时一般的体育锻炼,气功功法为什么要求在安静的环境中操作,在练功过程中人体为什么会产生一些类似“气”的感觉,这样的“气”的感觉是我们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的活动表现还是一种什么想象,还有气功锻炼会产生哪些健身的效果,它们的健身原理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应该都是我们研究气功基础理论要搞清楚的地方。尤其是在现代人体生理学、现代医学已发展到高科学水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把古典的气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生理学和联系我们人体实实在在的生命活动、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迫切需要让“功众”得到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符合我们生命体客观实际、符合现代科学的气功理论。实际上,“气”“气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如果能通过长期的坚持锻炼和对现代生理科学知识认真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气功”锻炼讲究的是锻炼者紧密关注人体体内生命物质、生命活动,配合肢体舞动或打坐等各种或动或静的锻炼方法。这样的锻炼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两个字——“内向”。 目录 节内向态 第二节论气感现象 第三节论“气”为何物 第四节论“意念”的科学本质 第五节论“气”与“意”的关系 第六节议内向动功三“炼” 第七节议“三调合一” 第八节议精、气、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探秘气功——内向健身锻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吉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95108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00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首版时间 | 2017-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1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3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