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坦克(陆地驰骋的铁甲雄狮)/兵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坦克——驰骋陆地的铁甲雄狮》是“兵典丛书”中一部关于坦克的分册。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坦克的出现和发展,向人们展示了坦克在现当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全书不单单介绍了各型号的坦克,更联系一战、二战、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大大小小的战争,向读者阐释了坦克的作用和威力。本书全面地讲述了坦克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从坦克的角度展现了人类的战争史和兵器的发展史。本书必将带领读者再一次回到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领略陆战之王——坦克的独特魅力。

内容推荐

《坦克——驰骋陆地的铁甲雄狮》收录了坦克发展史上不同阶段中最为经典、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坦克,以这些其有代表性的少数坦克作为主角,《坦克——驰骋陆地的铁甲雄狮》讲述了它们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内外的故事,从坦克的角度展现了人类的战争史与兵器的发展史。

目录

第一章 铁甲雄风——早期坦克横空出世

引言 坦克出世

史上第一辆坦克——英国“小游民”

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英国“马克I”型坦克

德意志的第一辆坦克——德国A7V战斗坦克

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法国“索玛”S-35型坦克

三头六臂的“怪兽”——苏联T-35重型坦克

二战前最优秀地轻型坦克——捷克斯洛伐克LT-38型坦克

战事回响

是谁制造了坦克闪击战

第二章 野战雄狮——二战坦克大会战

引言 坦克进入疯狂时代

“闪电战”主力坦克——德国PzKpfw3坦克

隆美尔的军魂——德国PzKpfw4坦克

二战“常青树”——英国“马蒂尔达”坦克

亚洲大陆无对手——日本97式中型坦克

战无不胜的“雪地之王”——苏联T-34坦克

苏维埃的雄雄重兵——苏联KV-2重型坦克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盟军坦克战的主力——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

改变二战进程的“混血武器”——英国“萤火虫”坦克

“雪地之王”的克星——德国“黑豹”坦克

专克“虎式”坦克的幽灵——苏联IS-2重型坦克

火力强大的重型坦克——德国“虎王”式重型坦克

二战中最好的轻型坦克——美国M24“霞飞”坦克

“虎王”坦克的克星——苏联JS-3重型坦克

美国著名重型坦克——M26“潘兴”坦克

希特勒幻想出的“怪兽”——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

战事回想

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的克制之战

空前绝后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马里纳瓦村血战:两辆坦克VS一个坦克团

德军党卫军第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美军坦克战将——巴顿将军

第三章 铁甲洪流——二战后的第一代坦克

引言 冷战中坦克在进化

历战无数的“逊邱伦”坦克——英国“百人队长”中型坦克

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坦克——苏联T-54中型坦克

朝鲜战场上的“怪兽”——美国M46“巴顿”坦克

冷战铁战士——美国M41轻型坦克

最昂贵的坦克——苏联T-10重型坦克

人高马大的“末代巨兽”——美国M103重型坦克

美国陆军的轻型坦克——美国“谢里登”M551轻型坦克

战事回响

非常24小时:冷战美苏东德坦克大对峙

苏联未公开的冷战坦克

第四章 镇国利器——主站坦克烽烟四起

引言 坦克走进新时代

巴顿之魂——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

地面猛虎——俄罗斯T-72主战坦克

真正的陆战王者——德国“豹”2主战坦克

黎巴嫩战场之王——以色列“梅卡瓦”MK系列坦克

美国陆战核心——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亚瑟王的神剑——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世界陆战之王——美国M1A2主战坦克

坦克“赛车”——法国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永远的经典——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大不列颠的主战坦克——英国“挑战者”2E

神秘战车——俄罗斯“黑鹰”主战坦克

陆战新杀手——俄罗斯T95主战坦克

战事回响

各有千秋的特种坦克

波斯湾战争中的坦克对决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引言 坦克出世

坦克的诞生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机枪一类的速射兵器已大量使用,战场上堑壕纵横、碉堡林立,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要主动进攻,谁就会损失惨重,因而付出很大的代价。现实迫切需要研制一种能够把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最早产生制造坦克想法的是英军的一名随军记者——上校斯文顿。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火力的构想。

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世界上第一辆参加实战的坦克——“马克I”型坦克诞生。“马克I”型坦克外廓呈菱形,两侧炮塔上装有2门口径为57毫米的大炮和几挺机枪,两条履带从上方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可载乘员8人。车分“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有5挺机枪。

1916年9月15日,60辆“马克I”型坦克被秘密运往作战前线,参加索姆河战役。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这种被称为“马克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可阻挡,能够很快突破德军防线,从此揭开了陆军机械化新时代的帷幕。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坦克在战争中的威力使其名声大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加紧研制自己的坦克,从此,坦克家族逐渐兴旺起来。

史上第一辆坦克——英国“小游民”

我多么想拥有一件能抵挡子弹的铠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不得不共同面临一个问题: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由堑壕、铁丝网和机枪组成的防御阵地。双方士兵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因为在暴风雨一样的枪弹、炮弹面前,人的血肉之躯是不堪一击的。故而,交战双方从1914年冬天起便改变了交战策略——由运动战转为了阵地战,双方士兵固守在阵地上,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在阵地上曾流传过这样一段美丽的话:“我多么想拥有一件具有防护能力的铠甲,这样,子弹就无法将我射死,炮弹就无法将我炸飞。”

在这种局势下,研制一种既具有防护能力以抵挡敌人的机枪子弹,又具有一定机动能力以突破敌人的铁丝网以引导步兵冲锋,还要有一定的火力以消灭敌人阵地上的有生力量和火力点的武器成为当时参战各国最迫切的需求。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内燃机技术、装甲和履带推进技术及火炮技术等都已基本成熟。1906年,英国人曾制造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曾出现轮式战斗车辆,英国军队也在试图改装一些履带拖拉机,以便用于战争。这些都在技术上为坦克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可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夹杂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坦克也不例外,所以,它的诞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小游民”坦克在嘲笑中诞生

20世纪初,英国的斯文顿上校设计出一种通过履带前进,安装有火炮和机关枪的全新战车,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火力的想法,这也就是最早的关于坦克的设想。斯文顿把他的设计方案先后送交给英国很多军事部门,但当时英国保守势力当权,以至于这个提案没能在帝国防御委员会上通过,终被当做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打入冷宫。有的军事要员甚至认为这个上校好出风头,冷嘲热讽地说他在异想天开。

经受了多次挫折的斯文顿并不泄气,继续上书有关部门,期望能碰上一位识宝的伯乐。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关键时刻,时任英国海军大臣,后在二战中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慧眼识英雄,看到了这个提案的前途,于1915年2月,下令海军成立了一个“陆地战舰委员会”,拨出经费开始研制坦克。

英军总司令在接到辗转递交上来的斯文顿的设计方案后,喜出望外,立即下令将他从英吉利海峡对岸调回来,担任国防委员会秘书,专门负责设计制造这种新型武器。

于是,在严密封锁消息的一家英国兵工厂里,制造坦克的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经过40天日日夜夜的加班加点,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钢铁怪物从装配线上诞生了。大家摸摸这、摸摸那,都觉得这个能进退自如、不怕枪炮的大“甲虫”实在有意思。

1915年9月6日是划时代的一天,在林肯(地名)附近,斯文顿发明的“陆地巡洋舰”进行了它的首次试验,获得了成功,并取了个“小游民”的雅号。“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马克沁”7.7毫米机枪和几挺“刘易斯”7.7毫米机枪,发动机功率为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宽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小游民”虽然简陋,但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辆坦克,斯文顿因此被称为“坦克之父”。

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英国“马克I”型坦克  英军的秘密武器装备:神秘的“水箱”

1915年,世界第一辆坦克——“小游民”试验成功,但是约18吨重的“小游民”不符合斯文顿上校的要求,而且在各项技术上存在着许多缺陷。按照斯文顿的要求,设计者又制作了一个更大的木制坦克模型——“大游民”,或称“母亲号”即“马克I”型坦克。

P2-4

序言

对于坦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坦克自诞生以来,参加了一战、二战,经历了“冷战”、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大大小小的战争,一路杀过来,伴随着隆隆的发动机声、履带与地面摩擦时的刺耳声,开进了21世纪。在履带下丧生的士兵、平民不计其数,在坦克克的炮火中纷飞的历史太多太多。那么,坦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兵器呢?

坦克,是英文“Tank”的音译,是集火力、防护和机动力于一身的装甲战斗车辆。坦克克自1916年间世至今的90多年中,凭其一身穿不透的钢甲、强大的火力和优越的秽恸能力在陆战战场上尽显风光,获得了“陆战之王”的美称。

 坦克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战时期是坦克的萌芽期。这一阶段的坦克比较原始,性能还很不完备,但是在战场上已经表现出相当的战斗力与冲击力。而正是由于这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中的出色表现,使一些国家看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作战效用,在战后加紧研制自己的坦克,坦克也由此进入了成长期。

二战是坦克的大爆发时代。战争初期,德国首先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i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为了应对德军的坦克,各主要参战国纷纷制造并发展了自己的坦克。

在激烈的战争对抗中,战争双方的坦克在不断地发展改进。这一阶段,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也在全面提高。在战火的洗礼中,坦克与坦克作战走向了成熟。

自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T-54中型坦克、T-10重型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l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这一时期仍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这些中型坦克装备数量大,服役期长,一度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这个时期,坦克的武器系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机动性能方面也有一定进步。

从20纪60年代起开始出现的一批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把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重、中型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它成为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武器。美国的M-60主战坦克就是这一时期坦克的代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中,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也更加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此时出现了一大批新型主战坦克,例如俄罗斯T-90、德国“豹”2、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2型和法国AMX“勒克莱尔”等等。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20世纪70年代后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显著提高,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科技含量日益增高,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但是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值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坦克自问世以来的90多年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涌现出了不同型号的坦克,各时代的坦克中都不乏佼佼者。

《坦克——驰骋陆地的铁甲雄狮》是“兵典丛书”中一部关于坦克的分册。这本书收录了坦克发展史上不同阶段中最为经典、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坦克,以这些其有代表性的少数坦克作为主角,讲述了它们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内外的故事,从坦克的角度展现了人类的战争史与兵器的发展史。

我们认为,这些驰骋疆场的“钢铁雄狮”不仅仅是一部部战斗机器或杀戮工具,它们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战争史的见证。我们相信,这些坦克家族的成员们会为我们讲述它们所经历的那些传奇故事。

后记

从1915年世界第一辆坦克“小游民”诞生,到21世纪初众多最新式主战坦克的纷纷亮相,我们就这样随着战争和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这些“陆战雄狮”的生命历程。无可争议的是,在人类的历史中,坦克绝对是战场上最迷人也最可怕的兵器之一。

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坦克永远冲在最前面,它越过壕沟,穿过铁丝网,永远将炮弹射到最危险的地方。它就像一个王者,披着坚固的铠甲,体内蕴藏着让人恐惧的能量,它永远保护着它身后的士兵。但它又是冰冷的,它永远躲在厚厚的护甲后面,让人看不见它的眼睛和内心。

通过本书,我们对坦克的过去与现在已经略有了解。如今已经是21世纪初,那么坦克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当代战争已经朝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在充分了解对手的基础上,通过远程打击和空中力量突袭,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而像历史上的千辆以上的坦克大会战的场景估计在今后越来越现代化的战争中将很难再次出现了。

坦克发展至今,各种新式地,空反坦克武器,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出现,对坦克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历史也说明,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从来都是在对立的动态平衡中发展的。由于陶瓷装甲、贫铀装甲、间隙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等新型装甲材料和结构的出现,使以往在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对抗中曾在效费比方面有利于反坦克武器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战场上各种武器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坦克的长处将增强整个战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而其短处则可得到系统中其他武器的充分弥补。

由于陆战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敌人和占领土地,这个任务主要是由装备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的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来完成的。因此,坦克等装甲车辆凭借着自身超强火力、超强防御力、超强机动力的三大优势,在未来战争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的武器、防护、推进和电气/电子技术必将有新的发展。

21世纪的未来,坦克家族必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演绎它们的陆战传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坦克(陆地驰骋的铁甲雄狮)/兵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兵典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4224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23.1-4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0
18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