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再造异同 人类学视域下的整合模式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一本论文集,由德国马普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李峻石和爱沙尼亚塔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研究专业的副教授郝时亚主编,由多位人类学家共同撰写。本书共九个章节,以尼泊尔、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西非贝宁、苏联、泰国南部等具体案例入手展开分析,意在破解身份认同话语的迷思,挑战在社会整合、同一性和差异性之角色等问题上某些被普遍接受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本书要挖掘沟通符号在语言和实践上的转换,聚焦人们如何策略地动用族群性、民族主义等话语以便实现社会整合。本书特别关注的是超族群以及大规模的整合形式,所涉范围从种姓制度到后苏联时空中的身份认同,以及历目前的帝国里出现的整合形式。与一般民族志惯常采用本地视角的做法不同,本书从变换的视角出发描述各种关系。本书尤为非同寻常的是将人们的互动形式,而不是参与互动的单元(群体和个人)作为核心聚焦点。对整合与冲突的动力机制进行剖析,是李峻石率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一直持有的理论关怀,本书便是团队式合作的产物。本书意在提出一种打破常规的重要理论模式,书中深描式民族志个案研究也具有填补信息空白的重要学术价值。 目录 导言 论差异性与共同性作为社会整合的方式 1 距离与等级序列:在公共空间中争夺族群象征符号 ——尼泊尔的个案研究 2 经由差异的身份认同:毛里塔尼亚先前奴隶的社会整合 3 国家认同与国家给予的身份认同 4 归属的政治与身份认同转变 ——科特迪瓦北部以及不剪发的个案 5 一个非洲小镇的身份认同进程与政治史 ——以西非贝宁的当基塔为例 6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的集体身份认同 7 同生共存——泰国南部多元存在的变迁 8 双族群共存:三种情形的比较研究 9 存异而治:一项关于帝国的比较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再造异同 人类学视域下的整合模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李峻石(Gunther Schlee),(德)郝时亚(Alexander Horstmann) 编 吴秀杰 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5466 |
开本 |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2000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印刷时间 | 2020-04-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