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团大战纪实/中国抗战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抗战纪实丛书》再现了全景式、多角度、大场面、多风格纪实展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再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力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悲壮场景。从而告诉我们只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才能面向未来。刘强伦的《百团大战纪实》描写1940年8月到12月的百团大战的历史。

内容推荐

刘强伦的《百团大战纪实》是一部描写1940年8月到12月的百团大战的历史巨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日寇的据点和交通线为重点目标,在中国华北地区发起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大破袭战。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深刻地展现了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过黄河

 1.蒋介石挽阎书堂:“吾公福命是神仙。”

 2.毛泽东函阎锡山:“同属国人,胜之不武。”

 3.“是我该服从你们呢,还是你们该服从我?”

 4.谈好后再过河

第二章 “做眼”

 1.一个新的“神话”

 2.“捡“个县长当一当

 3.“来了一个好兄弟

 4.卫立煌马牧村拜年

第三章 “大兵团在敌后成长”

 1.越战越强的杨支队

 2.吕正操6毛钱两个营起家,拉起10万队伍

 3.“戴着阎锡山帽子”成长的八路军

 4.一个“不得重用”的人和他的杰作

第四章 总部发出战斗令

 1.我们是为了抗日才反摩擦

 2.应当帮助国民党政府不投降

 3.太行山群星璀璨

 4.朱、彭、左签署《战役行动命令》

第五章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

 1.中国国旗在娘子关重新升起

 2.“第一要报”中的第一大战果:井陉新矿的毁灭

 3.刘、邓用兵:一个一个地砸核桃

 4.贺龙借兵于敌,收复康家会

 5.中外战史上最光辉的名词

第六章 3个日军中将及1个日本小姑娘

 1.3天不知战况的老将

 2.10天才派出一个小队的军长

 3.多田骏杀“鸡”不成反丢了“牛刀”

 4.“兴子”的故事

第七章 集总令:坚持半个月

 1.129 师将“半壁江山”“押”在狮垴山上

 2.总部9月2日下令,主力9月1日转移

 3.一场意外的战斗,掩护了三大首脑机关

 4.派陈赓去打一个大仗,我们好“买羊肉吃”

 5.辉煌的胜利与千发子弹打一仗

第八章 分裂只有日寇高兴

 1.蒋介石电令国民党军:“无须单独作战。”

 2.卫立煌中条山出兵

 3.“阎老西”在克难坡干什么

第九章 历史的回答

 1.为何不见军委批示?毛泽东是“干瞪眼”吗?

 2.大将齐出台,纵论百团大战

 3.初战告捷,打出胜利希望

 4.日本人说:“对华应有再认识。”

第十章 另辟主战场

 1.贺龙用钓竿在“鱼“背上戳一下”,“鱼”转过身就上了钩

 2.陈赓走进日军司令卧室:“今天晚上,我无论如何要睡在这里!”

 3.东团堡:最后27名士官生绝望地大吼着跳进火海

第十一章 胜负之间

 1.一张小报差点毁了一场大战

 2.英雄团将错就错,侥幸取得重大战果

 3.日军唯一能发出嘉奖令的插箭岭战斗

第十二章 偏师出奇兵

 1.日军10月15日报告:京汉铁路被破袭240次

 2.任河大肃下钓,子牙河两岸收鱼

 3.暂1 师三打五寨,两个团困住4县敌人

 4.“山雀满天飞”,小胜成大胜

 5.山东部队借势发展,打出13万主力兵团

第十三章 让敌人吃“老虎食”

 1.“毁灭战”:日军5个师团又11个旅团编入作战序列

 2.3个娃子抓住7个便衣汉奸

 3.“仙女散花”不是画,草木非兵又是兵

 4.左权不屑地说:“来了几千鬼子?没关系,让工人练练胆。”

第十四章 “毁灭战”的毁灭

 1.彭德怀死令:“拼光了也要把关家垴拿下。”

 2.另一种打法:“将敌人挤出去。”

 3.战斗结束,天上又掉下一挺机枪

 4.105个团大战105天,铁骑遍8省……

第十五章 大战不宣告结束

 1.毛泽东指示:“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

 2.冈村宁次发起“百万大战”报复

 3.华北会议

尾声

附录一 百团大战参战部队战斗序列表

附录二 大战期间日军参战部队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表

附录三 百团大战重要战役战斗战绩统计表

试读章节

4.一个“不得重用”的人和他的杰作

百团大战的命令,是由朱、彭、左联名签署发布的。

凡代表八路军总部发布的重大作战命令,都必须由这3人联名签署。

如果这个“左”不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之上的话,解放后授勋的中国元帅榜上也一定少不了他的名字。

这里的“左”,就是八路军在前方的参谋长左权。

但善良的人们(包括左权夫人在内)在1985年陆定一透露一件重大的史实之前,只知道八路军有这样一个参谋长,中国山西的左权县是为纪念这位优秀领导人而命名的,而不知道:“从1932年到1942年(左权牺牲的那一年),10年之久,我们的左权同志是背着奸人的诬陷和‘不得重用’的包袱为革命奋斗的。”

他的档案为什么会留下“不得重用”的“组织’’结论?为什么又被重用为八路军前方参谋长呢?

原原本本说起来,简直是个笑话。

1928年,在莫斯科学习的孙冶方由学员升为教员,同学们闹着要他请客,他就买来一些食品,一二十个人就在宿舍里吃起来。一位“神经病”立即向王明报告,王明的“神经病”更严重,又去报告米夫,说发现了一个“有托派嫌疑”的“江浙同乡会”。

一查,左权也是会餐人员之一。

天啊!左权是湖南人呀!

但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在左权的档案袋里就装上了这份黑材料。

这时王明还没掌权,这种无凭无据而又有明显漏洞的黑材料仅供参考而已,对左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还不大。

1931年,王明掌权了,他对他杜撰的那个“江浙同乡会”还念念不忘。终于又通过一点微不足道而且是无中生有的小事把已任军长的左权撤职,时在1932年6月。后来又将左权列入专案审查。周恩来实在看不过去,说:‘‘左权这么年轻(时年27岁),有什么问题,应该派他到前线去。”于是,王明中央便给左权一个留党察看8个月的处分,以维持自己的面子,并做出了“不得重用,,的结论。

如果左权是个一般人物,他这一辈子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过去了。但他并不是一般人物,而是红军队伍中极少有的文化基础坚实、受过长期正规军事教育、有过长期指挥实践的人物。

少年时代,他毕业于著名的湖南醴陵渌江中学,这是一所每期学费高达40块光洋的名牌中学,教员除中文教员外,全部是归国的留学生。

他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不但如此,他还是黄埔军校前身之一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在教导第1团任排长,参加了讨伐叛军的东征。

1925年10月,他由程潜保送去莫斯科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第1期第7班就读,与邓小平同学。

1927年8月,由中山大学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伯承同学。

1930年8月,与刘伯承一起返回中国。他由中央军委分配到福建龙岩任军校分校的校长,而刘伯承任中央军委委员。王明的黑材料对左权的任用显然有影响。

名牌中学、黄埔1期、中大1期、伏龙芝军事学院,这四大名牌学历兼而有之者,在红军队伍中是少之又少,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军界也不多,因而左权不仅是红军中,也是全中国“有数之军事家”。只有王明这种狂妄分子才会对这种难得的专门人才弃之不用。

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山城堡战斗时,左权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根据当时的规定,红军三大主力,在战场上由红一军团统一指挥。

这一仗,左权根据敌军装备精良、善于正规战争和阵地战的特点及整个战区敌众我寡,我军被260个团的敌军紧紧围困的特征,决定采取夜袭的形式,集中打击敌军的1个师。

夜袭部队只有13个精干连,但警戒部队和钳制队则包括红军三大方面军的主力,因而是一个很大的战役。

战斗完全像左权估计的那样发展,很顺利地歼灭了敌军1个王牌师的大部,再加上不久后“西安事变”爆发,左权指挥的山城堡战役就成了10年内战结束的标志。

山城堡战役,左权部署指挥红军三大主力的大部,充分体现了他策划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能。1937年2月,他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改编后,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改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敌参谋长。因参谋长叶剑英一直在后方负责国共两军的联络工作,参谋长的职责实际上也是由他全部担负。这样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仍受了王明的诬陷的影响。因此时王明仍是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在党内仍有影响。王明回国后,还气势汹汹地指责中央:“左权是托派,你们为什么让他当参谋长?”

……

P62-64

序言

1945年,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到2015年,抗战胜利已整整70周年了。回顾过去那场4万万5千万人民同仇敌忾、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我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千千万万在抗战中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特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献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以示我们对先辈的深切怀念。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革命战争。回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国内困境,按照他们侵占中国的既定国策,蓄意挑起侵略战争,一举吞并了我国东北;然后经过几年准备,又于1937年7月~8月从华北、华东向我国广大地区发动全面进攻,疯狂叫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来势汹汹所吓倒,他们不畏强敌,团结奋战。侵略者不但未能灭亡中国,反而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肆意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蹂躏和欺凌。一次次割地赔款,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逐渐衰败为“东亚病夫”;一次次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都归于失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完全胜利、获得彻底的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它结束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武装侵略斗争中屡屡失败的历史,洗刷了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象征,是东方文明古国重新崛起的转折点。  

应该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民族抗日统一 战线方针的推动下取得的。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人民武装抗El,并且领导或协助一部分爱国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争。而此时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却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El运动进行破坏。无疑地,这对日本侵略者以后肆无忌惮地侵占整个东北,乃至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1937年7月,日军又侵入华北;8月又从上海发动进攻,中国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8月下旬,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3万人左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同 时,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抗El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 告成立。10月,华南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战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等,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 立了许多敌后根据地,迫使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不得不停止前进,使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因此,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面对日寇在敌后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巩固和发展敌后根据地,广泛开辟敌后战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歼敌手段,大打人民战争,使抗日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和蓬勃发展。而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派,干1938.年年底公开投降日本,协同日本军队进攻抗日根据地。蒋介石也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从1939年到1943年,3次发动反共高潮。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击退了国民党的3次反共高潮,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抗击了大部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1944年起,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日形势好转,八路军和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次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我东北抗联积极配合苏军作战,各地部队投入全国规模的反攻。14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共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日、伪军17l_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7万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作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其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达600余万人。敌后军民以高度献身精神坚持抗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国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无须否认,在面临强寇侵略、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鼓舞下,奋起抗战,在他们身上,同样表现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抗曰义举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英勇抵抗日寇侵略。在东北,马占山愤举义旗,被当时外国舆论称为国民党上层官吏中“可堪称道的仅有的一人”。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及其所部爱国官兵,不畏日寇的猖狂进攻,顽强抗击,在“七七事变”前后,面对敌人的蓄意挑衅,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和英勇无畏的武装抵抗。在日寇进攻华北和华东,挑起亡我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接受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方针,实行国共合作,宣布抗战。从“七七事变”开始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顶点,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当时国民党军队有200余万人,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蒋介石和国民党此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战积极性。其军队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相互倾轧、钩心斗角,再加上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仅1年3个月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丢掉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和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大片国土,不仅对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对日作战越来越显得消极被动。日本侵略者也把主要进攻重点转到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战场。从1939年至1941年间,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发动了一些规模较小的进攻战役,如南昌战役、随枣(湖北随县、枣阳)战役、桂南战役、枣宜(湖北枣阳、宜昌)战役等。这些战役除3次长沙作战外。都只是在日军发动局部进攻时才显得激烈,又往往以日军停止进攻即告结束,国民党军队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一直处于士气低落的态势。当1944年4月,日军向豫、湘、桂等省发起“一号作战”的战略性进攻时。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外,大多数是一触即溃。至12月国民党当局就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146座城市和总计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给6000多万同胞造成深重的苦难。尽管如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的积极抗战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承受了日寇的重点进攻。淞沪会战作为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转折点,坚持达3个月;忻口会战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役,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曾经震惊世界;武汉会战作为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也是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战略相持阶段,组织的3次长沙会战,仍是匡民党军队此前少有的用武力迫使进犯之敌恢复战前态势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敌人一次次展开殊死血战,多少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过1万人以上兵力的大规模战役100余次,小战斗1万余次,共有200余万名官兵阵亡,其中有上将军官8名,中将军官41名,少将军官65名,校尉级军官17000余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团结御侮。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颂歌。

《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突出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团结抗敌的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努力抗战。尤其是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敌,也作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它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和全景式、多角度、大场面、多风格的表现形式,深刻而全面地记述在抗战的前线和敌后各个战场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战斗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一幅幅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揭示了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显示了国共合作、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财产损失和战场消耗达1000亿美元,其中财产损失约600亿美元。我们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热诚希望广大读者能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了解抗战的胜利乃至今日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纪念抗战,缅怀先烈,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促进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团大战纪实/中国抗战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强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4562
开本 16开
页数 3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7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4279357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