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行漫记(第2版)
内容
试读章节

那是6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在这里,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过着喝威士忌酒搀苏打水、打马球和网球、闲聊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地完全不觉得这个伟大城市的无声的绝缘的城墙外面的人间脉搏——许多人也确实是这样生活的。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就连北京这个绿洲,也难免那弥漫于全中国的战斗气氛的侵袭。日本征服的威胁,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在愤怒的青年中间,激起了盛大的示威抗议。几个月以前,我曾经站在那弹痕累累的内城城墙下,看到上万名学生在那里集合,他们不顾宪警的棍棒,齐声高呼:“一致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割华北的要求!”

北京的全部砖石屏障都阻挡不住中国红军试图穿过山西向长城挺进的这一惊人之举引起的反响。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唐·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平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150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这个区域同中国诞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第二天早晨,我观察一下我的旅伴,看见一个青年人和一个面目端正、留着一绺花白胡子的老人,坐在我对面呷着浓茶。那个青年很快就跟我攀谈起来,先是客套一番,后来就不免谈到了政治。我发现他妻子的叔叔是个铁路职员,他是拿着一张免票证乘车的。他要回到离开七年的四川老家去。不过他不能肯定究竟能不能到家。据说他家乡附近有土匪在活动。

“你是说红军吗?”

“哦,不,不是红军,虽然四川也有红军。我是说土匪。”

“可是红军不也就是土匪吗?”我出于好奇心问他,“报纸上总是把他们称为赤匪或共匪的。”

“啊,可是你一定知道,报纸编辑不能不把他们称作土匪,因为南京命令他们这样做,”他解释说,“他们要是用共产党或革命者的称呼,那就证明他们自己也是共产党了。”

“但是在四川,大家害怕红军不是像害怕土匪一样吗?”

“这个么,就要看情况了。有钱人是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有时候他们还欢迎他们呢。”说到这里,他不安地望了那老人一眼,那老人坐在那里留心地听着,却又显得并不在听的样子。“你知道,”他接着说,“农民太无知了,他们不懂得红军不过是要利用他们。他们以为红军说话是当真的。”

“那么他们说话不是当真的了?”

“我父亲写信给我,说红军在松潘取缔了高利贷和鸦片,重新分配了那里的土地。所以,你看,他们并不完全是土匪。他们有主义,这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是坏人。他们杀人太多了。”P10-12

目录

中文重译本序

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国剿

 二 兴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50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 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 苏区工业

 三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 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 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 四大马

 四 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马

 二 “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 兵变前奏

 二 总司令被逮

 三 蒋、张和共产党

 四 “针锋相对”

 五 《友谊,地久天长》?

 六 红色的天际

序言

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罢。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但是这自然并不是说,共产党或红军或红军领袖,对我自己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工作的意见或印象,可以负责。因为我和共产党并无关系,而且在事实上,我从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所以这一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这样就是了。

自从这本书在英国第一次出版之后,远东政治舞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了。可是当这一本书写了大部分的时候,国共积极合作这一件事,大部分人还认为非常遥远。现在民族解放战争已成为惟一出路,而一切其他问题,都给扔开去。当我写这一本书的时候,日本以“中日合作”为名,吞并华北这一企图的和平成就,似乎还不是不可能。而现在,帝国主义中间的矛盾已经深刻化。中日战争扩大为法西斯主义和国际和平战线的世界斗争,在最近将来,是可以想象得到了。

人类行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往往会把人类在社会演变中的任务的性质和意义变换过来。战争所促成的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国民党和民族资产阶级中间的进步分子,在蒋介石委员长贤明领导之下,恢复了他们的革命意志。对日本帝国主义,已没有妥协余地。当前的历史途径,不是战斗,就只有灭亡,而除了完全投降出卖外,也再没有一条中间的路,这一个真理,现在已成为事实。中国资产阶级的最前进分子已经懂得,在他们的需要与中国革命的需要之间,已经没有基本的冲突,因此他们现在抱定决心,要领导这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现在已再没有所谓“红军”“白军”互争胜负的斗争了。现在全世界已没有人再称中国共产党员为“赤匪”了。第八路军和国民党士兵现在肩并肩地在作同样广大的战斗。现在已只有一个军队,就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革命中国的军队。

从最近时局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这是断然不可避免的。本书英文本第一版原有的一些错误,已经在这里改正了。其他的错误自然也还有着。但是中国在这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基本的因素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关于这一点的研究,这一本著作是颇有一些价值的、在事实上,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书里面所说到的许多意见,始终是一种准确的判断。我并不是指我自己说过的话'而特别是指本书中那一些部分,就是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对日抗战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各种绝对必要。  此外《西行漫记》,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就是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游击战争中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我记起毛泽东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毛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所以我把这句话再重述一遍。他说:“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毛泽东再三重复地说,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其他一切都要从这统一和决心来决定。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打胜;也只有中国人自己会使中国失败。不管打了多少次胜仗,日本现在已在失败和最后崩溃的路上走着—一即使要在几年之后,而且中、,日双方都受极大痛苦,日本军阀才会失败,但这总是不免的。能够挽救日本的,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妥协或者“暂时的和平”。坚决而强硬的抵抗,要是多继续一天。日本的国内国外矛盾,也一定一天比一天更严重,等到恐怖的强制手段已经镇压不住的时候,日本军阀只好停止下来,或者折断了帝国的头颅。

到那时国际反日行动,就要到来。这种国际行动已经用多种间接的方式在开始着。将来这种行动的效力会逐渐增加。最后日本在大陆消耗力量过多,实力削弱,不能再成为世界的大国,到那时各大民主国的人民一定会起来一致对日本实行制裁、封锁、抵制。这种国际行动是完全确定了的。只有一件事可以阻止这种国际行动,就是中国停止抗战。可是这本书里所描写的中国的各种力量,已经显示出,日本发动得太迟,中国现在已经不能再被征服了。

我愿意感谢在前红军中各位朋友,因为当我在他们那里作客的时候,受到了他们的慷慨而亲切的款待。我以门外汉的资格,来写他们的故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不正确的地方,这得请他们原谅。创造这本书的故事的勇敢的男女战士,现在正在每天用了英勇的牺牲精神,在写着许多的别的书,对于这些男女战士,我愿意和他们握手道贺。原来在这些老资格“赤匪”之中,有许多位,是我在中国十年以来所遇见过的最优秀的男女哩。

最后,我还得感谢我的朋友许达,当我在北平最不稳定的状况下,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曾经跟我一块儿忠诚地工作。他不仅是一个第一流的秘书和助手,而且他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革命青年,现在正为他的国家奋斗着。他译出了这本书的一部分,我们原打算在北方出版,可是战事发生之后,我们分手了。后来别的几位译者起首在上海翻译这本书。现在这本书的出版与我无关,这是由复社发刊的。据我所了解,复社是由读者自己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质的出版机关。因此,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权让给他们,希望这一个译本,能够像他们所预期那样,有广大的销路,因而对于中国会有些帮助。

承译者们允许留出一些地位,使我有机会作这一番说明。而且承他们看得起,费了很多气力翻译出来,认为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对于他们我是十分感激的。

谨向英勇的中国致敬,并祝“最后胜利!”

埃德加·斯诺

1938年1月24日 上海

(据1938年上海复社版《西行漫记》排印)

内容推荐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编辑推荐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行漫记(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
译者 董乐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0732
开本 32开
页数 46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9.506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