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教育心理学(第2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结合作者数十年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工作实践,深知一线教师需要的是一本有充分的信息但又不艰深的教材;一本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动机与行为从而有效制定教学方案的教材;一本有一些案例作为参考从而能够帮助教师更快上手的教材。因此,本书从上述三个方面去组织教材的内容。首先,在保持一版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的基础上,结合靠前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新趋势,在第二版教材的内容中做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其次,提供了相应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很多来自于我与中小学教师一起从事教学研究以及讨论交流中,在此对这些一线教师致以深深的谢意,你们的分享会帮助到更多的教师!第三,更新并增加了很多扩展知识,尽可能地把教师需要的知识呈现出来。第四,除本书的章节目录外,第二版还特别增加了一、二级标题目录、图表目录以及阅读栏目录,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第五,《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特别提供了配套的课件,方便各级教师参考。同时,将参考文献的电子版也一并呈现给读者。扫描文前二维码即可免费下载。本书可用于师范生、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与教育学不错研修班及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晓东,女,1965年出生,辽宁沈阳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深圳大学心理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第四批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目录 章 学习理论 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信息加工学习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论 第二章 知识与概念的学习 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概念的学习 第三章 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 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知识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 教科书问题解决 第五节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 第四章 学习策略 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五章 学习迁移 节 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 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 迁移的指导 第六章 品德形成与培养 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 第七章 学习动机 节 学习动机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八章 个别差异 节 学习风格 第二节 智力差异 第三节 特殊学习者 第九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节 教学目标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 第三节 教学设计 第十章 课堂教学 节 教学事件 第二节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第四节 有效教学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节 课堂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与成因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节 教学评价的概述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 节 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品质 第三节 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育心理学(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晓东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121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2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2000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