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图书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法国文化交流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作者简介 高毅,主要从事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等,译著有《傅柯的生死爱欲》、《他乡——以撒·柏林传》(合译)等。 内容简介 作者为我们梳理了从17-18世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一直到近期的中法文化交往的历史轨迹,历时与横向并存,从中可以体验到这种文化交往所产生的历史推动力。 目录 第一章 17—18世纪中法文化相互渗透的不同规模与影响 精彩书摘 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直到19世纪中期之前,中国人绝少主动云游至地处远西的欧洲,尽管他们可以不时地在中国的周边地区走走。法国人在西欧也算是很眷恋故土的民族了,可早在13世纪中期的时候就有一些法国人造访过中国。后来因蒙古人的扩张,一连四个多世纪中法国人基本上都没再现身中土,但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自17世纪后期开始的一个世纪里,来华的法国人一拨一拨的不绝如缕而且越来越多,直到18世纪末才因一些政治上的变故而中断了几十年(其间只有零星的一些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坚持传教活动)。 可见法国人还是比中国人更喜欢长途旅行一些,结果就让他们占了历史的先机,做了中法文化交往进程的光荣的创始者。若要究其原因,倒也不难,这主要是因为法国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一种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宗教,必欲将基督福音传遍全世界。因此,法国人比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人就多了一种传教的热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法国文化交流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5126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7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6 |
CIP核字 | 2020270254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8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