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月几时有(品宋词数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人文书系/锦绣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凡给人一种印象,女子品评宋词会耽于语言上的柔美,而忘了文贵在理气,以致会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感觉:文字初读来明若珠玑,而实质上却空乏无物。当读到李蓉蓉的《明月几时有——品宋词,数千古风流人物》时,很多相似的想法都很自然地退去了。作者不单单是在谈人论词,更多的是在钩沉历史及细致考据之外注入了自己对词对词人及对人生的诸多独到的见解。品人,最忌讳的是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品词,最忌讳的是思想步入极端,作者在占有丰厚史料的基础上对以上两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解决,从而使本书以拨开云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内容推荐

全书共介绍了32位词家,其中以两宋为主,南唐只涉及到有“词帝”之称的李煜,金国单选“元才子”元好问,书中特取了两位巾帼词人,前有词压江南的李清照,后有身为营妓的严蕊。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又讲到“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此书在选择词人上,遵照着王国维的品词理念,对北宋着墨甚多。在行文中,作者有意将宋词这朵中华名族文化的奇葩,穿插在词人的婉约情怀及豪放人生中,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名族的心声。它既属于士林文化,同时又在市井民家繁衍生息,不可否认宋词歌出了这个朝代最魅人的喉音。

目录

1.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

2.寇准:红英落尽青梅小

3.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4.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5.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6.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7.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

8.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9.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10.司马光: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11.王安石:千古凭高,漫嗟荣辱

12.苏轼:明月几时有

13.晏几道:当年拼却醉颜红

14.黄庭坚:黄花白发相牵挽

15.秦观: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6.贺铸: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17.周邦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

18.赵佶:玉京曾忆昔繁华

19.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0.吕本中:北风吹梦长

21.陈与义:长沟流月去无声

22.韩世忠:拍袖整乾坤,难消歇

23.岳飞:怒发冲冠

24.赵构:举头无我一般人

25.胡铨:有豺狼当辙

26.陆游: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27.严蕊:不是爱风尘

28.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29.姜夔:冷月无声

30.文天祥:庐山依旧

31.蒋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2.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

试读章节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李煜迎来了四十二岁生日,这是他人宋之后的第三个生日。

傍晚,暮霭沉沉地弥漫,蜡烛一支接一支地点燃,笙箫与丝竹之音缓缓响起。原南唐的嫔妃、宫娥大都从新主人那里告假,不约而同地来到李煜的庭院,吹笛抚琴,为他祝酒助寿。李煜强作笑颜,散发垂眉,填了一首《虞美人》,交给大家歌舞助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唱着唱着,有人开始泣不成声,有人嚎啕大哭。李煜与小周后执手相看泪眼,十指紧扣,无语凝噎。

深夜时分,皇宫的太监突然不邀而至,说皇帝赵光义赐了“美酒”祝寿。李煜领旨,跪倒谢恩,潸然泪下,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

酒刚入肚,他就觉得腹痛如绞,呼吸急促,砰然倒地,头脚屈曲,全身痉挛,抽搐不止。

“陛下,不,陇西公,您怎么啦……快,快要死了……”有宫娥惊呼、尖叫,小周后泣声幽咽。

李煜神色漠然,没有任何惊慌和恐惧。他死死地盯着天空的残月,瞳孔慢慢地扩大,目光仿佛穿越到了过去。过去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忽然变得完整起来,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死亡,竟是这样一件美好而轻松的事! 

刹那间,他似乎回到了故国的幸福时光:江南皇苑,雕栏玉砌,玉树琼枝,小楼东风,霓裳歌舞,春花秋月,天上人间,车如流水马如龙……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的七夕,江南齐王府里,一片欢声笑语、洋洋喜气。齐王李■对着满座宾客,哈哈大笑,朗声说:“好兆头,好兆头啊!……”

原来,在“七夕”这个吉祥喜庆的日子里,他的重孙李从嘉降生了;更“吉祥”的是:小从嘉天生异相,“广额、丰颊、一目重瞳”。

李■生逢乱世,出身贫寒,从小父母双亡,沦为一个要饭的小沙弥,但奋力进取,南征北伐,审时度势,逐渐得到了齐王、太师的显位,人称“天下兵马大元帅”。他位高权重,把持了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正犹豫着要不要在晚年称帝。小从嘉的降生,使他大喜过望:周武王是天生骈齿,舜和项羽都生有重瞳,这不正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吗?

三个月后,李异毅然地逼迫吴王禅位,自称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经过苦心经营,创建了当时最为繁荣昌盛的“南唐国”。

七年后,李■去世,小从嘉的父亲李瑕继承了皇位。

“中主”李瑕“音容闲雅、眉目若画,尚清洁,好学而能诗”,聪颖风雅,精通诗词歌赋,可惜身为皇帝,却不关心政事。他继位后常常大摆私宴,醉心于风花雪月、宫廷歌舞之中,与文人们诗酒唱和,朝夕如旧,被伶人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而心花怒放。一次,冯延巳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谒金门》送给皇帝欣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摆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见了,认为“吹皱一池春水”有影射南唐江山不稳之嫌,脸色一沉,怒气冲冲地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延巳堆上笑脸,不慌不忙地答道:“老臣此句,未若陛下那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啊,呵呵!”

李■释然,龙颜大悦。

“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李■的名句,见于《浣溪沙》词: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此词沉郁伤感,哀怨欲绝,抒发闺中少妇对戍边丈夫的离愁思念。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暗喻南唐前景黯淡。

南唐的前景确实不妙:李■与那些轻狂无德、文笔华丽的纨绔文人,如冯延巳等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委他们以重任,而不重用真正的治国安邦。之才,国家已有危机;但他还志大才疏,在冯延巳等人的唆使下,竟乘着中原战乱,出兵攻打后周。

结果,南唐惨败而归。李■“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不得不臣服于柴荣,改称国主,向后周贡纳大量的金银布帛,还将一半江山割让出去。南唐的国势从此衰微,一蹶不振。几年后,李■在无限惆怅、无限悔恨中抱病而亡。

李■在世时,曾立长子李弘冀为太子。弘冀生性残暴多疑,毒死了叔叔李景达,对弟弟们也非常警惕。六子从嘉聪颖过人,七岁就能背诵曹植的《燕歌行》,领会古奥深晦的古诗。为避免遭受不测,从嘉很早就寄寓诗词书画、音乐歌舞中,以远离政治斗争。

然而,从嘉想远离政治、对皇位不感兴趣,政治、皇位还是硬找上了他:太子弘冀突然暴病身亡,而前四个哥哥都早早去世,按照“立长立嫡”的常理,他理应为皇位继承人。

大臣钟谟支持从嘉的弟弟从善,多次在李■面前大胆直言,反对立从嘉为太子,甚至指责从嘉“器轻志放,无人君度”。但李■偏爱从嘉,讨厌听到钟谟的话,一怒之下,更加坚定了立从嘉之心,并将钟谟贬出了朝廷。

李■去世,二十五岁的从嘉继承大统。上任伊始,他是很想有所作为的,立刻改名“李煜,字重光”。

煜,是“光明耀世”之意,出自西汉扬雄的《太玄j元告》中的两句话:

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这个改名,表明他有重振南唐雄风、恢复祖宗基业、成为耀眼君主的美好愿望。

李煜也常常与大臣们议论儒术,表示要效法孔孟,以仁政治民,勉励大家要谨尊“周孔之道”。一次,他与大臣们谈经论史,感慨世风日下,没多少人相信“周公仲尼”的高尚举止,遗憾地道:“周公仲尼,忽去人远,吴道无塞,其谁与明?”为了宏扬“周孔之道”,他亲自动笔,写了数干言的杂说,发布南唐全国。

可是,他很快就发觉:国事如麻,欲理还乱,自己又不擅政治,实在回天乏力。P1-3

序言

在瑰丽华美的唐代诗坛的天空暗淡下来之后,映入我们眼帘的则是如皎皎明月一般柔曼婉约的宋词。当然,宋词中不尽是婉媚之作,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的时候,缕金错彩、珠圆玉润、婉转曼妙是宋词的突出特色。宋词虽然多数依然出于男人的手中,但我觉得,宋词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女性的情感和思维,有着一种或典雅富丽或清俊深婉的女性美。

所以,江湖夜雨也一直觉得有关评论宋词的文章,大概只有心窍玲珑、情思细腻的女子才能写得好。果然,在高手云集的天涯论坛,以“上海李蓉蓉”为ID所写的“宋人与宋词的故事”不免让人眼前一亮,越读越觉得滋味深长。

女子评宋词,很容易流入软媚煽情一路,用些华丽朦胧的诗化语言,云山雾罩般地发一些感慨。这样的文字,初看觉得字字珠玉,但细细玩味,却有空洞虚浮之感,正所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然而,李蓉蓉的文章却迥然有别。她虽然也是女性作者,但她文字清爽大气,条理清晰,剔肤见骨。她不单评词,而且谈历史掌故,说诗人的坎坷沉浮,文字中透着雄浑大气,有纵横捭阖之势。这些都显露出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修养,令人很是佩服。

曾有许多在我们头脑中还只是个简单名字符号的宋代词人,像苏辙、吕本中、胡铨、邓剡等,有的根本不熟悉,或者不知道也是词人,而在李蓉蓉的笔下,都纷纷鲜活立体起来。而对于相当知名的大词人,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李蓉蓉也是不惜笔墨,大力渲写,并且点评精到,恰在关节要害之处,有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之感;考证详细,有理有据,如层层剥笋,拔得云开雾散。使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

我和本书作者并不认识,在网上也交流不多。然而,我一直都相信,凡是喜欢古诗词的人,都有一颗澄怀涤虑,清如玉壶冰般的心。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能体味到诗词妙处的人,应该都是我的知己和朋友。正所谓:“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也是欣赏诗词时感受吧!

相濡以沬,不如相忘于江湖,人海茫茫,有倾盖如故,有白头如新。难得蓉蓉青眼有加,嘱我作序,实在不胜荣幸,故腆颜不让,竟忘愧畏。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于奔忙劳碌、让人躁动不安的时代,能在休憩之时,沏一杯香茗,读《明月几时有》,正如同在一个明月如霜的清夜,去听那从遥远的宋代传来的琴箫声和词曲声,那声音余音袅袅,悠悠不尽……

江湖夜雨

2008年5月13日

后记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那些久远的苍凉故事,总让我着迷。我也十分喜爱宋词,有时多读几遍,细细体会词里的激情,想见作者其人,那隔着的千年云烟竞渐渐消融,总觉得他们还活着,就站在我们身边。因此,我常常会想:“王安石、苏轼、岳飞、李清照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写下一首首词时,到底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经历过怎样的悲欢离合?”

很自然,在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系列的精彩历史故事。仗着读了几本历史书籍和宋词鉴赏书,我也把写作冲动当写作才能了,尝试着“以词为点,以史为线,为人物写评传”的格式,写了“宋人与宋词”的文章,贴到和迅博客和天涯“煮酒论史”里。

没想到,最初写的几篇《司马光》《柳永》等,不少读者给予溢美之词。我受到鼓舞,也有了信心,就一篇篇地写下去,历时近一年,终成本书。

在书里,我挑选了三十二位词人及名人,以一句词来统领故事大纲,大体不离史实,也有添油加醋的联想、评论,展示他们悲欢离合的人生。按照出生年月排序,从宋初的李煜,到金人元好问,用一首首宋词,将他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再投射到三百年宋朝的大历史背景中去。

书里有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些评价零散而不成系统,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所思所想,不存寓教之意,只求自娱、娱人。

若有朋友掏钱买了此书,在闲暇之余或夜深人静之际,随手翻翻,欣赏几首优美的宋词,谈论几个趣味故事,得到几许感慨,一点体J晤,会心一笑。与我而言,便是十分快意舒心的事。我也期待能得到读者朋友进一步的批评、指教。

之所以取书名为“明月几时有”,除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外,还因为这是苏轼写给弟弟的“中秋词”,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最受重视、最弥足珍贵的,但也是今人正在逐渐淡漠的一种情感。

“明月几时有?”亲情何处在?

不必把酒问青天,只要你的心是热的,明月就一直在你心头,亲情也一直在你心头。

2008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历史学家黄仁字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翠博士认为宋代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深奥的献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在技术史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了现实。”目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

“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月几时有(品宋词数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人文书系/锦绣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蓉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9964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历史人文书系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