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吴佺新,侗族,1964年生,贵州省从江县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学刊《苗侗文坛》执行主编,任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理事、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80多篇,文学作龊320多篇,著作6部。 目录 理论探讨 传承的力量——纪念侗族大歌申遗成功10周年吴定国 论苗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 浅谈非遗的多样性和非遗保护手段的多样性——以黔东南州为例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视阈下黔东南侗戏的传承发展路径 贵州黔东南酸汤饮食品牌的传播路径探析 保护实践 从林业三大技艺看其非遗价值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实践与策略——以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为例 苗族二月二祭桥习俗的教化功能研究 试论旅游环境下车江侗族祭萨仪式的变化 用微信传授苗族古歌的刻道歌王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背景下《仰阿莎》的文化价值与品牌打造 传承人与设计师 试论民间手工技艺复兴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价值 生活化、艺术化、时尚化是民族传统工艺品传承与创新的定位——谈谈侗族传统纯棉手工布艺品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贵州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以苗族刺绣为例 …… 内容推荐 本书遵循“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巩固和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很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收集了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访谈录、传承人传记等稿件。为苗、侗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 本书遵循“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巩固和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很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收集了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访谈录、传承人传记等稿件。为苗、侗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佺新,向同明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30569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2000 |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21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