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利益衡量论(第3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利益衡量论》的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利益的衡量”的内容,形成了“利益衡量论”的完整体系。
本书是清华大学梁上上教授20多年来持续对利益衡量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精细化研究的成果,富有原创性。在对利益衡量理论的体系性建构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益的层次结构理论,并形成了不同利益之间的衡量方法。该理论新颖独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本书是法学基本理论的重大突破,为世界利益法学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第一版,2015年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本书第二版,2017年获得“第一届方德法冶研究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梁上上,1971年1月出生,浙江新昌人。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在浙江大学法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民商法学、法律方法论。兼任中国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有:《利益的层次结构和利益衡量的展开》、《制度利益衡量的逻辑》、《物权法定主义:在自由与强制之间》、《论商誉与商誉权》等;代表性专著有:《论股东表决权》(2005年)、《利益衡量论》(2013年)。
1993年,获得杭州大学最高奖“竺可桢”奖学金;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生最高奖“学术新秀”奖,为唯一的文科人选者。
2007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为当年法学类的唯一获得者;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2011年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学术论著多次获得浙江省、司法部、中国法学等奖励。
目录
上篇 源流
第一章 概念法学
一、法国的概念法学
二、德国的概念法学
三、概念法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利益衡量的兴起
一、德国的利益法学派: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一)耶林的目的法学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二)赫克为代表的利益法学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二、美国庞德的利益法学
(一)社会工程与法律利益
(二)利益学说与利益纲目
(三)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
(四)法律漏洞与非依法裁判
三、日本的利益衡量论
(一)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
(二)星野英一的利益考量论
四、对利益衡量的简要评论
中篇 重构
第三章 利益衡量的必然
一、法律存在漏洞
(一)法律漏洞的原因
(二)法律漏洞的类型
二、司法性立法
(一)立法机构:由单一走向多元
(二)法官职权变异:司法性立法
三、法律适用:从三段论到三角论
四、利益衡量的意义
(一)赫克的侄女继承案
(二)加藤一郎的飞机事故案
(三)利益衡量与法律漏洞填补方法的关系
五、结语
第四章 异质利益衡量的可能
一、问题的缘起: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
二、异质利益衡量的求解路径:从抽象命题到具体情境
(一)异质利益衡量需要澄清的误解
(二)求解难题的两种路径
(三)求解难题的路径转换:从抽象命题到具体案件
(四)小结: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存在求解路径
三、异质利益衡量的价值基础:存在基本的社会共识
(一)基本价值的社会共识
(二)利益位阶的社会共识
(三)行为规范的社会共识
(四)小结:利益衡量需要的是社会共识,不是公度性
四、异质利益衡量的规则基础:存在具体的制度共识
(一)法律制度允许以公度性为基础的利益衡量
(二)法律制度不允许以公度性为基础的利益衡量
(三)小结:利益衡量需要的是制度共识,不是公度性
五、异质利益衡量的程序:优势利益的制度性选择机制
(一)诉讼程序是异质利益的选择机制
(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竞争机制
(三)法官的利益选择机制
(四)裁判文书中的利益衡量披露机制
(五)小结:程序为利益衡量提供制度理性
六、结语: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是可解的
第五章 利益衡量的重构:基于利益的层次结构
一、利益衡量可能导致恣意:以加藤一郎的“姘居妻”为例
二、利益的层次结构
(一)利益及其层次结构
(二)利益层次结构的术语解释
(三)利益层次结构的法理再解析
三、利益层次结构的生成
(一)利益层次结构的生成
(二)当事人利益与制度利益的关系
(三)制度利益与社会变迁
四、利益衡量的展开:法律适用中的利益衡量
(一)制度利益无缺陷时的衡量:以“姘居妻”案为例
(二)制度利益存在缺陷时的衡量:以“玻璃幕墙”事件为例
(三)制度利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时的衡量:以医疗事故为例
五、结语
下篇 阐释
第六章 制度利益的衡量
一、制度利益的解构与铺陈
(一)制度利益的性格
(二)制度利益的解构:类型化与利益细分
(三)制度利益的铺陈
(四)小结:制度利益可分两个步骤剖析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规则
(一)制度利益衡量的基准:应当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协调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三大支撑
三、制度利益衡量的动态性功能:牵引法律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力
(一)制度利益衡量推动现存法律制度向前进化
(二)制度利益衡量与法律制度创设的关系
四、制度利益衡量的静态性功能:判断法律制度效力的实质准据
(一)违宪审查的实质是制度利益衡量
(二)比例原则是制度利益衡量的另一种表达
五、结语
第七章 社会公共利益的衡量
一、公共利益的概念与特质
(一)公共利益概念的厘清
(二)公共利益概念的特质
二、公共利益的法律表达:作为基本原则而存在
(一)公共利益的产生:权利与网状社会
(二)公共利益的地位:是原则而非例外
(三)公共利益的规范类型
(四)增进公共利益不是私权的积极义务
三、公共利益为独立的法律原则
(一)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的关系
(二)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与禁止权利滥用的关系
四、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一)适用公益原则案例的分布领域
(二)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样态
(三)不同原则之间的选择适用与并列适用
(四)适用公共利益原则的法律效果
五、公共利益在利益衡量中的展开
(一)公共利益需要充分铺陈
(二)公共利益在利益衡
导语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利益衡量论的兴起发展和可适用性。通过概念法学引出了与之相对的利益法学,指出以德国为代表耶林的法学家对概念法学进行的批判以及加藤一郎等日本学者提出的利益考量论。作者表明由于法官职权的扩大和法律的适用向三角论逐步过渡,利益衡量是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对异质利益在衡量时的相符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以结构论分析利益衡量。本书的下篇是对利益衡量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首先指出了在利益衡量时应当与公共利益相符合;其次介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与当事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衡量选择;最后通过规避衡量滥用现象,对于利益衡量的界碑作出了规定,提出应当以妥当的法律规范制度作为利益衡量的标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利益衡量论(第3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上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22253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2021-07-01
印刷时间 202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482
CIP核字 2021108179
中图分类号 D925.118.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