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外教育简史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针对教师教育专业《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以时间为序、总分结合,整体设计为十七章:章为总起,介绍人类社会初期的教育;第二章至第九章为中国教育史;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为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为结语,以比较的方式总体审视中外教育发展历史,为中国当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目录 章 教育的起源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节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 节 夏商的教育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节 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节 秦朝的教育政策与措施 第二节 汉朝的教育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节 隋唐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隋唐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 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 第四节 隋唐的中外教育交流 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节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发展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书院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蒙学 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教育 节 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官学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书院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 近代教育的发展 节 近代教育的起步 第二节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第八章 现代教育的发展 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第三节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活动与理论 第九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节 古代巴比伦的教育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第十章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 节 古希腊的教育 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 第十一章 西欧中世纪、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节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二节 拜占廷的教育 第三节 阿拉伯的教育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新教教育 第三节 反宗教改革与天主教教育 第十三章 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节 近代英国教育 第二节 近代法国教育 第三节 近代德国教育 第四节 近代俄国教育 第五节 近代美国教育 第六节 近代日本教育 第七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八节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节 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杜威与进步教育运动 第三节 改造主义与新传统教育思潮 第十五章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节 美国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英国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法国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德国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教育简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思记,黄宝权,王立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287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90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51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