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动你一生的散文全集(最新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感动,是浸润心灵的天簌,是唤醒生命的禅音。懂得感动的人,不会迷失在自我的情怀里,他们的眼界更高,眼光更远,关注得更多。他们是懂得在生活的缝隙 里,在命运的跌宕处,寻找阳光、温暖和力量的人。感动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觉,它是一杯用自我的情感浸泡出来的智慧茶,可以改变自我。

本书精选了上百篇优美的散文名篇。阅读这些阳光、感人、充满质感的美文,心灵在这一刻,也许只收获了感动;然而,若干年之后,你会因为今天的感动,走出一个完美而成功的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精心选编了近200篇散文,形神兼备,文笔和思想俱佳,堪称年轻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时时翻阅、品味。这里既有雨果、屠格涅夫、巴金、丰子凯等大师的经典佳作,又有周国平、李敖、贾平凹、张承志、余秋雨、刘心武等当代名家的精美力作,这些精品散文带我们去感受人间的至爱,体验生活的醇美,思考生命的真谛,聆听逝去的余音。

目录

第一辑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迟子建

 痛苦的飘落/张立勤

 写给生命/(中国台湾)席慕蓉

 造心/毕淑敏

 活着就是一种忍耐/张海迪

 不需注释的生命/祝勇

 感动是一种养分/何蔚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日]黑柳彻子

 4块比萨/[美]罗杰·迪安-凯瑟

 这个世界的贫穷与富有/马德

 承诺之美/陈绍龙

 第三名/李威编译

第二辑 为爱种一片森林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李东辉

 为爱种一片森林/沉石

 败者风度/郝明义

 其实我也爱你/吴培利

 生命之光/照日格图

 托起生命的女人/周为龙

 请为你的父母骄傲/梧桐

 安灯泡的人/刘心武

 感恩瓷盘/[美]凯瑟琳·维戈里托

 父亲的遗物/梁晓声

 圣诞节的早晨/[美]赛珍珠

第三辑 那个天使流泪了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佚名

 有话对你说/韩小惠

 永远的五月/徐晓

 再忆萧珊/巴金

 勃朗宁的爱情/吕麦

 为我留下那首华尔兹/张恩超

 你知不知道痛楚的滋味/(中国香港)张小娴

 那个天使流泪了/北方

 天堂鸟/刘媛

 两个傻子的爱情/佚名

第四辑 向生活索取一个梦想

 向生活索取一个梦想/吕麦

 怀念鲁迅先生/巴金

 悼念乔治·桑/[法]雨果

 为自由选择奠基/许宏

 谁入地狱/韩美林

 盘旋于绝境之上的不屈精神/查一路

 索莫莉玛在行动/詹蒙

 一个女记者与25条生命/张东升

第五辑 凝望一棵开花的树

 凝望一棵开花的树/王长敏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丁立梅

 六棵树/贾平凹

 三棵树/苏童

 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红玫瑰/(中国台湾)李敖

 倔强仙人掌/白小云

第六辑 花鸟昆虫创造的奇境

 巩乃斯的马/周涛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天鹅/[法]布封

 花鸟昆虫创造的奇境/李霁野

 麻雀/[俄]屠格涅夫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鲍尔吉·原野

 母狼新月/陈俊

 神雕之死/傅剑锋

 痴鸡/曹文轩

 一匹拉着家的马/柯英

 母爱如此惨烈/李政=

 仰望/[羡]保罗·詹尼斯

第七辑 季节深处

 绿色遥思/张炜

 雨的四季/刘湛秋

 山中避雨/丰子恺

 季节深处/孙继泉

 秋韵/宗璞

 枫叶如丹/袁鹰

 香山看叶/郑云云

 西湖的雪景/钟敬文

第八辑 我寄情思与明月

 我寄情思与明月/郭保林

 黑土地/韩静霆

 地母/江少宾

 我的乡村我的痛/杨献平

 丁香花下/黄秋耘

 爱晚亭/谢冰莹

第九辑 遥远的绝响

 来生便嫁苏东坡/刘艳琴

 遥远的绝响(节选)/余秋雨

 汨罗江之祭/李元洛

 浩气长存/林非

 莫高窟/余秋雨

 人淡如菊/郭春燕

第十辑 精神明亮的人

 心灵花园/梁晓声

 等待是美丽的/李愚

 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

 清洁的精神/张承志

 惑/王开林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满抽屉的寂寞/(中国香港)董桥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

 最后一天/[美]奥格·曼狄诺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张丽钧

 清白的记录/潘向黎

 毁画/吴冠中

试读章节

永远的五月

深秋,我终于为丈夫选定了一块墓地。陵园位于北京的西山,背面是满山黄栌,四周是苍松和翠柏。绛紫色和墨绿色把气氛点染得凝重而清远。同去的朋友都认为这地方不错,我说:“那就定了吧。”

我知道这不符合他的心愿。生前,他曾表示希望安葬在一棵树下。那应该是一棵国槐,朴素而安详,低垂着树冠,春天开着一串串形不卓味不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色小花。如果我的居室是一座四合院,我一定会种上一棵国槐,把他安葬在树下,浇水、剪枝,一年年地看着它长得高大粗壮起来,直到我老,直到我死……

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在如今已成为死者的奢华。那么,就把遗憾再一次留给自己吧。我在心里说:“郿英,对不起……”

人活在世上到底需要承受多少遗憾才算了结呢?活着,就一定会有明天,有下次,有弥补的机会和方式;死了,给活着的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切肤的遗憾。

然而,我必须跨越生与死、男人与女人、过去与现在的界限,重新翻阅他人生的全文,咀嚼它,品味它,不管那会使我怎样地痛苦和心酸,除了面对,我别无选择——这是一个男人能够留给一个女人的全部财富,这是一个父亲能够留给一个儿子的真zT_遗产。

和周郿英第一次见面是在北岛家。那是1978年冬天,他在西单墙上看到第一期《今天》,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还四处游说约来了许多他的朋友。那天,除了北岛,我谁也不认识,印象最深的是程玉和老周。我和程玉同在半步桥的北京看守所坐过牢,虽不是同案,但也算是难友,自然有一种同命相怜的缘分。老周使我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的胡子,两腮光光的,唯独下巴底下留着。开始我以为那是现代派的标新立异,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人太瘦,不好刮。有一次住院,护士们因此给他起外号叫“老山羊”。

以后,我们经常在76号《今天》编辑 部见面,他几乎每天下了班都去。他话少,使人感到深不可测。

那时大家都穷,没有钱下饭馆。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我骑车去76号路过胡同口的一家小饭馆,饭馆里灯光昏暗,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儿把粮票凑到眼前,用大拇指一张一张捻着数。我觉得眼熟,于是就刹了闸仔细看,原来是“老木头”,正用大家一两二两凑起来的粮票买烧饼。“老木头”是赵振开的外号,北岛是赵振开的笔名。老周去了常常买些切面,当时挂面是每斤二毛六,切面是每斤一毛五,省下一毛一再加一分钱,可以买3个一两一个的芝麻烧饼,买两个二两一个的大火烧。这笔账振开、芒克都不会算,但老周天生是个好当家,只要有葱花、香菜、香油,他做的热汤面总会让大家吃得笑逐颜开。男人们经常一起喝酒,经常有人喝醉,免不了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洋相。他的酒量与北岛、芒克、黄锐、黑大春这伙人相比并不逊色,但他从不喝醉。和许多号称酒鬼、酒圣、酒仙的在一起,他从来没有醉过,总是像个老大哥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然后把喝醉的人送回家,或是坐在马路边上听酒后真言酒后胡语,直到深夜。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那些日子,每个星期天我们都到76号去印刷装订我们的杂志,条件虽然艰苦,但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家都觉得很神圣。傍晚,我们再转移到赵南家去聚会。来人不管是否相互认识,都可以在那里朗读自己创作的小说、诗歌、剧本,有时候也读名著。在那里,我读到了叶甫图申科、帕斯的诗,知道了法国女作家玛格莉特·杜拉斯的名字,并因她的短篇小说《琴声如诉》而对她崇拜备至。

那个星期天的午后,淡淡的、懒懒的阳光,被76号凌乱、破败的院子分割得支离破碎。他站在午后的阳光下,细长的腿由于内八字脚而略微有点儿弯曲,脚下是一双旧得没有一点儿光泽的皮鞋,茶色裤子的裤角磨出了毛边,下巴的胡子长长的,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当时他在和谁说话,说什么我已不记得,但我记得他的姿势和表情。两臂抱在胸前,冷峻、若有所思——这是他的常态。在他死后这些漫长的日日夜夜中,我曾竭力回忆我们相识以来共同度过的日子,有许多细枝末节都淡忘了,唯有他的形象、姿势、动作、表情会从记忆中凸现出来,挥之不去。有时候不经意时,他会突然向我走来——推着那辆叮当乱响的破车,慢悠悠地向我走来;挎着那个破旧的黄书包,一肩高一肩低地向我走来;穿着那件草绿派克式大衣,步履沉重地向我走来……冷峻而若有所思。我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他的呼吸,甚至他的气味,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每当这时,我会反省以往把“绝望”这个词使用得太轻率……

就是那个星期天,他站在午后的阳光下。就在午后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我愿意,他一定会爱上我,我一定能让他爱上我!

这个念头使我得意,更使我吃惊,因为当时我正另有所爱,他也正被大家说服着,成全另外一个女孩儿的恋情,更何况大家私下里还在议论关于他曾经因为恋爱而自杀的传奇故事。几年以后我们才真正恋爱,又过了几年我们才结婚生子,经历了爱的幸福和与之俱来的恐惧,经历了生的期待和与此相伴的死的绝望,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周日的午后,始于偶然回首的~瞬间他那冷峻而若有所思的样子对一个女孩儿的触动。

一个人的吸引力是很微妙的。一次,我和画家栗宪庭从外地出差返京,他去火车站接我,握手寒喧之后很快便分手了。后来我和栗宪庭成了朋友,他对我说:“你的男朋友真棒,是个了不起的男人。”我当时吃惊地说:“你们只有一面之交呵。”以后的十几年,他们几乎没有交往。后来听说他去世,栗宪庭说:“老周可是个好人,葬礼我一定得参加。”我想,这只是一种印象,一个艺术家夸大了的直觉。但是,一个男人,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必有原因,肯定不是衣着,不是相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的分量,他的独特,肯定别有原因。

一年多以后,《今天》被迫停刊,但我们的交往更加频繁。那时我重病在家,又刚刚经历了一次感情挫折,他常去看我,帮我挂号陪我看病。有一段时间我住在清华大学,他怕我孤单,下班以后就赶到西郊再坐末班车回城。一次,他打来电话让我别买饭,他来了我才知道,那天是腊八。让我吃惊的是,他居然给我送来了腊八粥和包子,赶20里路用饭盒带粥,这样的事恐怕只有他才做得出来。

他住在单位,虽然家离得很近,但为了自在,宁肯住在库房,晚上把一块木板搭在写字台上就是他的床。库房原是一座大庙,阴冷而潮湿,常有各种小动物出没。他津津乐道地给我讲过~只每晚必到、把两只前爪搭在门槛上陪他看书、听音乐的黄鼠狼,并开玩笑地说:“它能和我交流,早晚会成精变仙。”

他的单位在市中心,朋友们路过时去坐一会儿便不想再走,于是办公室成了会客厅,下班以后常有规模不等的聚会。不管是谁来,都是面条一碗,有时外加8分钱一个的大火烧。即使喝酒,也只有二锅头、花生米,拌白菜心、水萝卜就算是奢侈之物了。鄂复明、王捷、万之、田晓青是那时候的常客。他们有时候海阔天空,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有时候话又很少,可贵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总之彼此都觉得很满足。田晓青这样描述当年的感受:“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隔多长时间,只要见到他,喝一杯酒聊几句就觉得心里踏实,觉得世界没变。”苇岸在一篇写黑大春的散文中称他为“诗人的摇篮”。我不喜欢这种形容,这是夸大了的赞誉之词,虽然出于好意,却不符合事实。但我相信一个充满了幻想与躁动的18岁男孩儿的心灵,在那种娓娓的彻夜交谈中,会变得平和而安静。

这种神交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男人与男人之间这种既了解并珍爱各自的优点,又了解并包容各自的弱点的友谊,成为他生活的支点、人生的事业,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结。我想,很多朋友怀念他,是因为想起他便想起那个年代,想起那个年代自己的幼稚与单纯、真诚与梦想。现在我们上哪里去寻找当年的圆明园、丁家滩、十渡,又怎样才能促成当年那种背着啤酒,带着干面包,到野外玩童年时的游戏的郊游呢?

这些人中大多原本就是我的朋友,但说实在话,我时常会产生深深的自卑,和他们相比我似乎永远走不进他的内心深处。我羡慕他与万之、田晓青之间那种不用把话说透就能相互理解的默契;我嫉妒他与鄂复明、王捷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我渴求他对待大春、桂桂那种兄长似的呵护。可我俩之间却不自觉地把宽容藏起来,把完美强加给对方,从一开始就总是相互折磨。我们都很痛苦但又执迷不悟,尤其我更是执著。不但他的散淡、他的超脱、他的深沉使我着迷,就连他的怪癖、他的病体我也全盘接受。很多人对于我在结婚之前就清楚他的病情表示不可思议,认为一定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这不是事实,事实是结婚之前我不但知道,而且已经承担了护理他的义务。直到今天,我从未认为他的身体是我们之间的障碍。不,障碍不在于身体。婚后他年年住院直至1991年一病不起,我从没为此而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能走到一起结婚生子,肯定有必然的理由,不管那理由在别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他和她肯定是第一的、唯一的理由。

P79-8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动你一生的散文全集(最新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长梅//连凌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1648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