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2辑)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徐新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带头人后备人选 。 目录 理论前沿 文学人类学:中国本土特色的人文新学科——《叶舒宪学术文集》总序 叶舒宪/3 平行与交汇:深圳、澳门“双城记” 徐新建/7 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对话 王明珂 徐新建 李菲 梁昭/27 历史叙事中的母题、类型、模式或图式 王以欣/51 从“他在”到“自在”:语言哲学与文学人类学的共同面向 王偞婷/58 从“终结”看西方当代艺术理论中的故事讲述 周莉娟/67 神话与科幻 试论科幻文学中科学与神话的共生关系 黄悦/79 数字“他者”:试析影视文本中的机械形象 朱海琳/92 神义还是人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朴素正义观及其隐忧 阎辰雨 李应志/104 数字时代的文学与文化——文学研究的前沿对话与幻想 完德加/118 文献与田野 蚕龙蟹睛的再生与尺木登天——三星堆“蟹睛人面”的再研究(下) 萧兵/127 《粤风续九》在清初的侧议 郭正宜/163 南洋《叻报》:早期流散传媒的话语特征及华族的身份构建 蓝峰/180 图述中国:法国入华科学传教使团的地理表述 佘振华/194 多民族文学与文化 @阿诗玛:寻找阿诗玛的颠倒梦想 巴胜超/209 话语张力:略论地方志对舒位《黔苗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蒋立松/221 综述与评论 中国何以为中国——读《神话中国:中国神话学的反思与开拓》 胡建升/237 恋地甘南、中年写作与乡土记忆——刚杰·索木东与他的《故乡是甘南》 付海鸿/251 跨学科探索与人文学科范式转型——上海交大神话学研究院首届新成果发布会暨专家论坛综述 谭佳/261 内容推荐 本刊由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刊。文学人类学研究已在中国走过了百年历程,如今发展为前沿性交叉学科,学术队伍日益壮大,学界同人积极运用文学人类学理论关注和阐释多民族中国的文学及文化现象,不但聚焦古今关联的学理分析,而且深人乡村、牧区、边疆乃至海外进行多区域的田野考察与跨文化比较,以多种类型的学术实践对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和观念的革新做出了积极推动。鉴于学科发展及时代需求,在学界同人鞭策鼓励下,以以文会友、促进学术为己任的学术集刊——《文学人类学研究》应运而生。本刊近期拟设栏目有: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新建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63392 | 
| 开本 | |
| 页数 | 2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8 | 
| 出版时间 | 2020-02-01 | 
| 首版时间 | 2020-02-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5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