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喋血的记忆--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牢记历史是一种美德,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为了让更多的沁源人民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真相,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沁源的豪情,沁源县史志办公室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成这本《喋血的记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日军暴行惨案、抗战史料摘要、沁源县抗日战争大事记。书中大部分资料都是通过见证人口述记录的,这些见证人大多是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的当事人,他们讲述了当时日军在我县犯下的滔天大罪。本书由高玉峰,郭天红主编。

内容推荐

《喋血的记忆》通过记录450多位亲历者、见证人的口述史实,以大量具体的史料为我们展现了当年日军在沁源城乡各个角落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罪行。讲述者的回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六十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日军施暴的场面,读之如临其境。《喋血的记忆》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见证者的讲述最有说服力,最具感染力,最多亲和力。其次是生动性贯穿了全书始终。生动的讲述、鲜活的细节,来源于大量当事人的口述资料,使全书更具可读性。本书由高玉峰,郭天红主编。

目录

图片

概述

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

日军暴行惨案

抗战史料摘要

沁源县抗日战争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见证人:史直跃,男,生于1925年2月,郭道镇东村人。

证言:1942年9月17日,一股日军在东水渠沟土窑洞杀害药金山一家后,又窜至东背杀害了药有庆母亲一家,继而又窜至芦家沟杀人放火。

史培明是我的叔父,当时他正在喂牛,听到枪响拔腿就跑,日军见状举枪便射,一枪击中我叔父的大腿,他拖着受伤的腿躲进柴草里,但日军仍没有放过他,追过来对着胸口就是一枪,将其杀害。我见状后拔腿就跑,日军发现了我便追了过来,我一口气跑了一里多路,钻进山沟才幸免一死。在沟里我看到村子里火光冲天,枪声不断。一股日军继续翻过小山冲人田家沟村,将聋哑人药清元打死,将药连生双手捆绑从嘴里灌人辣椒水取乐,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最后用刺刀刺死。傍晚我才从山沟里爬出来,回到村里看见村里的房屋全被烧毁。第二天我安葬了我的叔父史培明。我村的曹银喜也在这次日军扫荡中被杀害。田家沟村董小女、张玉连,她们都死得非常惨。我现在虽然老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侵华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见证人:药宏庆,男,生于1932年1月,郭道镇东村人。

见证人:药育庆,男,生于1943年6月,郭道镇东村人。

证言:我叫药宏庆,抗战结束后参加了灾害统计工作;1942年日军秋季大扫荡时,药育庆的母亲段守转是从东水渠沟残害现场逃出来的唯一一人。

我常听父亲和周围的老人们讲日军扫荡我村的情形。从1939年至1940年,在日军历次扫荡中我村财产损失严重,全村当时有150余户,房屋被烧毁的有95%,粮食被烧抢700余石,车辆被烧毁135部,树木被毁坏300多株,被抢被毁衣服、被褥1500多件、生活用品900多件。

1941年日军扫荡时烧抢粮食650担,抢杀耕牛、马、驴124头,车辆103部,生活用品700件。

1942年日军扫荡时烧抢粮食780担,抢杀牛、马、驴112头,猪16头,车辆100辆,衣物700件。在我任东村党支部书记30年中,常会见到这些日军扫荡时烧杀抢掠的相关数据资料。这充分说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会被历史湮没的,在此告诫后人永远不能忘记历史,要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

见证人:卫福恒,男,生于1936年8月,郭道镇秦家庄村人。

证言:1940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日军来我村扫荡。日军进村后,不知谁家的一匹马看到了日军后嘶叫了一声,惹火了日军,恼羞成怒的日军用刺刀把马捅死后,就开始了大搜捕。在搜捕中他们发现了躲在对则沟和堰池沟的大批村民,于是就用枪逼着村民,把他们赶到了段家峪,说要开会,其实是骗人的,到了段家峪,日军用枪逼着把男人女人分开。分开后他们把女人们用枪和刺刀逼到秦北康家三间房内。当时我才6岁,紧跟着母亲,到了秦北康家门口,日军看我是个小男孩,就像抓小鸡一样抓起我,把我扔出街门。然后日军用铁丝拧住门,抬上扇车,堆上干草,喷上汽油,用火枪打着火,把房中40多人全部烧死。我哭着跑回家,家中,无人,我又跑到段家峪,只见日军用刀把捅死的人都扔到了沟底,我父亲卫月林也被捅死了,母亲邓氏和姐姐卫珍则被烧死,我吓得钻进莜麦秸秆内躲了三天,才幸免于难,从此我就成了孤儿。

见证人:秦清旺,男,生于1931年11月,郭道镇秦家庄村人。

证言:抗日战争时期,我村是一个最抗日、最革命的村子。村里我有一个本家哥哥叫秦守先,他带领村里人积极抗日,安排村里的孩子们站岗放哨,没有路条是不能进村,抗战工作搞得很是红火,因此也惹火了日军,导致了整个村子毁灭性的灾难。  1940年秋天,为了躲过日军的扫荡,村里的老百姓都躲进了各个山沟。10月25日上午,日军进入我村,发现了躲在对则沟和堰池沟的一部分村民,于是就把这些人从两道沟内裹到了段家峪,然后用枪逼着把男女分开,把40多名妇女儿童逼进了秦北康家房内,用铁丝把门拧住,窗户上喷上汽油,抬上扇车,堆上干草、用火枪打着火,把房子中的人活活烧死。当时我在段家峪亲眼目睹了日军杀人的场景。他们先是把他们最恨的抗日英雄秦守先挑出来,打得死去活来,最后再用刺刀刺死。接着,又对裹到段家峪的60多名男子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我的父亲秦兆享、伯父秦兆丰就在其中,一同死去的还有我的伯母霍氏,姐姐秦银桃、秦金凤。最后剩下5个不起眼的小孩子,其中一个就是我,当时我只有9岁,大概日军杀累了,看到我们5个孩子也不怎么起眼吧,没有理我们。我们5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较小的当天夜里搂在一起冻死了;我们3个大一点的幸免逃生,我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叫秦万宝,现在太原工作,一个叫药怀则,在宁夏工作,已过世。

杀完人后,日军开始烧房,把全村的房屋几乎全部烧光,只剩下7间牛圈草房和1间门楼。躲在其他山沟的村民没有被日军发现,幸免于难,但整个家园被毁,全村的百姓都成了难民,住的是用玉米秸秆搭成的草房,吃的是烧房以后挖出的熏黑的米和日本人杀掉的牲畜头和骨架。后来日军还来我村扫荡过三次,每次死伤都十分严重,那种惨状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其中最惨的一次,杀死男性村民58人,女性村民40人,刺伤男5人、女1人,这次共死伤104人。P75-78

序言

牢记历史是一种美德,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沁源历史上,给沁源人民留下刻骨铭心印记的历史事件,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沁源大肆屠杀民众,破坏劫掠财物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沁源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斗争史实。这一残酷而悲壮的民族血泪史、屈辱史,沁源人民永远不会忘,不该忘,也不能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其间,沁源县由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优越,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其时,太岳军区、太岳区党委驻扎沁源,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八路军386旅等抗日武装也曾长期战斗生活在以沁源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沁源境内曾云集了周边晋城、沁水、阳城、襄漳、平遥、介休、灵石、霍县、洪洞、赵城、冀氏、岳阳、汾西等13个县级以上机关和一大批地方干部,成了太岳区抗战的大本营。沁源人民的抗战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走上抗日前线。沁源百姓更是以巨大的热情、无私的胸怀投身抗日洪流,成为人民抗日武装的坚强后盾。

由于沁源处于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加之沁源民众的抗战意志坚定,没有一人当汉奸,表现出坚强不屈,不甘做亡国奴的民族精神,所以,日军视沁源为眼中钉、肉中刺,连续八次对沁源进行大规模“扫荡”。丧心病狂的日军用砍头、枪杀、火烧、毒气、活埋、投井投厕、刀劈、狼狗撕咬、活刮、轰炸、破腹挖心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沁源人民痛下毒手,进行了一次次血腥的大屠杀,制造了无数起烧杀惨案。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仅有8万人口的沁源县,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达26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直接被日军杀害的达12000多人。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和长期“驻剿”,沁源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开展了对敌围困斗争,经过二年半时间的长期围困,取得了沁源围困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沁源围困战”光辉战例,铸就了英勇无畏、坚强不屈、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围困战精神”,书写了一段英勇悲壮、气壮山河的民族抗战史。

如今,抗战的历史已过去六十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亲眼目睹过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后人对“抗战”的历史印象愈来愈抽象化、概念化,只知大概,不知细节。为记录历史,激励后人,沁源县史志办公室和沁源县抗战史研究会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对至今仍健在的、曾亲历过那段历史的受害者、幸存者、知情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将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编辑,辑集成《喋血的记忆》一书。

《喋血的记忆》通过记录450多位亲历者、见证人的口述史实,以大量具体的史料为我们展现了当年日军在沁源城乡各个角落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罪行。讲述者的回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六十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日军施暴的场面,读之如临其境。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见证者的讲述最有说服力,最具感染力,最多亲和力。其次是生动性贯穿了全书始终。生动的讲述、鲜活的细节,来源于大量当事人的口述资料,使全书更具可读性。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贫穷要挨打,落后恐亡国。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探索和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自由幸福的现实生活来之不易。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科技突飞猛进的现实,中国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新的历史时期,沁源人民继续发扬“围困战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发图强,赶超跨越,不断改变着过去落后的面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2011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省、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工作部署,紧抓发展主题,抢抓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3.5111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达到16869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人达到7494元,增长19.9%;实现工业增加值70.54亿元,同比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4%。财政总收人21.9025亿元,同比增长24%;一般预算支出11.91亿元,同比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6亿元,同比增长7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亿元,同比增长17.4%。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现实的发展使人欣慰,未来的目标更令人鼓舞。无论在怎样的发展形势下,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用我们的智慧和热情投身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未来。

后记

按照中共山西省委抗战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2008年沁源县史志办公室和沁源县抗战史研究会踏遍全县14个乡镇、250多个村庄,走访了460多位见证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沁源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的调研任务。在调研过程中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了让更多的沁源人民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真相,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沁源的豪情,沁源县史志办公室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成这本《喋血的记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日军暴行惨案、抗战史料摘要、沁源县抗日战争大事记。书中大部分资料都是通过见证人口述记录的,这些见证人大多是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的当事人,他们讲述了当时日军在我县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在编辑见证人证言时,基本上是按照见证人的口述资料编辑的。由于事发至今年代久远,加之见证人大多年事已高,在口述过程中难免对一些事件的记忆会有所出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该书在编辑过程中由于所涉及的点多面广,加之时间仓促,所以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由于本书的编辑出版与资料调查搜集的时间已相隔四年之久,这四年当中,有不少曾接受过采访的见证人已不幸过世,他们未能亲眼看到本书面世,令人遗憾,这也更说明了抢救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性。如今《喋血的记忆》一书的出版也算是对逝去的见证人在天之灵的告慰吧!

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县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及许多同志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在此,谨向帮助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致以衷心的谢意!

编者

2012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喋血的记忆--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玉峰//郭天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73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606
丛书名
印张 19.38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1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