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外传世名剧(中国卷牡丹亭)
内容
编辑推荐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内容推荐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它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目录

写在出版以前

传世名剧的“变脸”

牡丹亭(改编本)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改编说明

牡丹亭(原文)

试读章节

书生一时并不答话,两眼只管向里面睃去。

“秀才可是找人?”见书生没有回答,又问了一声。

“我正是找人。”书生随口应道。等回过神来,便改口道:“不,不,我是因为口渴,这里又无其他人家,不知可否赐我一杯水?”

那小婢说:“你且等候着。”也不多话,便想关上门进去,书生马上问道:“我可否进内歇歇脚,这一路走来委实得有些累。”

那小丫头又看了他一眼,书生只觉得被那双眼睛一瞥,心中想什么似乎已被洞悉,不觉脸上一阵燥热。

“随你的便。”她说着便转身进内了,书生也乘机跟进了门。

想来她这是入内煮茶了,他在前院等候,一边环视左右,只见门内白石砌路,曲折向东,又是一门,书生心里暗忖,看刚才那小丫鬟便是从此进去,这门恐怕就是进入内宅的门户了。向西去是一条略细的小径,从白石路分岔出来,曲曲折折,里头有什么却看得不甚分明,有些曲径通幽的意思。书生不自觉地就沿着此处蜿蜒而人,夹道红花片片落地,小路尽头,却是豁然开朗。院落平旷,遥遥见女子倚树而立,枝权欹斜,桃花累累,粉色层叠,那一张小脸在桃花的映衬之下竟是清艳绝伦,他不觉又看得痴了。但觉得花和人交相辉映,似乎照得天地也格外有情味了,人只道是面如桃花,毕竟还是俗了,那花虽自娇艳,哪有人的灵秀?看眼前这个人,掩不住的轻灵飘逸,岂是花可比拟?书生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暗赞叹。

那女子略踮起足尖,一只手攀下树枝,一只手就着枝条摘了一朵桃花,正欲俯首自簪,一抬头,见到书生,便不再簪花,转身含笑拈花而入,但几次回头,脸上似笑非笑。

书生一阵狂喜,想叫住她,正不知如何称呼。

“秀才怎的便进到里边了。”却是那婢女端了一杯茶找到这里,言语之中似有责备之意,书生唯唯,竟也不知道如何辩解。

杜丽娘蓦然回头,却发现菱花镜中那女子似笑非笑拈花欲簪盈盈欲下。

她久久注视着,仿佛间她就是那女子了。一回头,却是窗前明月案头孤灯,哪有什么庭院,哪有什么桃花?

在她心里,她曾无数次地设想,希望那女子是她,但她知道,那只是镜中的女子她梦想中的影子而已,而不是存在着的杜丽娘。想至此,她不禁怅然。她看着自己手中拿着的欲簪未簪的珠花,虽然明珠无价花朵精巧,但这哪及得上真花的天然绚丽?她想,那女子在桃花树下攀枝扶叶该是何等的明媚!

“小姐,你不喜欢这朵,那我给你再挑一朵?”春香见她把手中的珠花放下,便问道。

“不用了。春香,当初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同游,赵明诚曾摘下一朵鲜花,替她斜斜地簪上云鬓,李清照便问他,是花儿漂亮还是人儿漂亮?”

“那赵明诚是怎样回答的呢?”

“赵明诚说:那花儿是因为没看到夫人,如果看到夫人,她便不敢开了。”

“我看小姐也比花儿漂亮。”

李清照能够与意中人并肩赏花,戏问笑答,有情如此,这一生也就不枉了。杜丽娘心中暗自想道,回想自己的寂寞,更增加了几分感慨和惆怅。

这时候,只听到外面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听那声音,分明是敲上芭蕉滴落石阶,但在此时杜丽娘听来,一点点,一滴滴,都敲在了心头。

“春香,不知那园中的牡丹又是如何了?那园中景色又是如何了?”

“夫人再不叫人去了。”  “母亲,你这又何苦呢!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她虽然不能再去,但心里总是像有什么牵挂一般。她想,这一番雨后,牡丹本自雍容华贵,怎经得起雨打风吹?不知明天会狼藉成如何呢?不知谁去收拾香魂?谁为她暗中洒泪?她脊乎可以想像得到落红满地,绿叶飘零的情景,惜春无人,花径谁扫?园中诸般景色,想来又自不同了。花是如此,人又如何呢?

杜丽娘突然之间变得无情无绪起来。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只可惜了,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当她想像花叶飘零之时,反视自身,但觉惟形影相随,真个是梦回莺啭,乱杀年光遍,人如花,花似人,怎奈夜来风声雨中飘零,人与花竟有了共同的心曲,此时她是更深刻地体味到了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柔肠百转。

“桃花流水春去也,有闲愁万种”,她依稀记得这是崔莺莺的感慨,如今却到了她的心头。那莺莺也曾感慨花事飘零人事无奈!可见天下女子的心曲竟是一般。但她虽然是与我一样的深闺寂寞,却也有偶遇张生的一天。就在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惹得张生疯魔癫狂,眷留西厢,虽人道是有失闺范,却也是花开并蒂赏心乐事。韩夫人纵居深宫内院,还可以题诗红叶,御沟传情,成就了一段好姻缘。惟有我杜丽娘啊,虽然是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奈何整日里,步香闺对菱花,顾影自怜,怎便把全身现!我却是连韩夫人、崔莺莺都不如了……

P30-32

序言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一位美国传教士说出这样一句恰如其分的话:“戏剧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之于西班牙人。”毋庸置疑,戏剧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娱乐,这个时代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渐渐远去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可以支持一个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不去关注传世名剧的出版。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她,了解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条血脉保有她,弘扬她。这就是此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外传世名剧》丛书的旨归与深意。

本套丛书采用了一种这样的出版形式:我们将古代的戏剧原著与当代入将其改编为小说或者可称为故事的改编本并列出版,即在一本书里你既可以痛快淋漓地欣赏戏剧故事的起伏跌宕,又可以慢条斯理地品味戏剧原作的优美台词。但要强调的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文白对照关系。改编尽管是忠于原著的改编,但也有作者的理解与发挥,可以称这样的改编形式是一种变脸。原著仍然是原著,但为了便于少儿阅读,请了从事文字工作的专门人士做了版本上的整理,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与注释。整理工作与校注工作颇具针对性:

首先,将大量从前不予区别的古字变为了已作区别的今字。如古文中不予区别的“他”与“她”,“那”与“哪”,“到”与“倒”,“的”“地”“得”等在这个版本中已作出区别。这项工作大家做得异常艰巨,不要小看它们,给整理者带来的压力与挑战确是可观的。

其次,将大量的通假字直接排成今字,不再作注。如“飘飖”通“飘摇”;“飘另”通“飘零”,我们不再在正文中排“飘飖”与“飘另”,而直接排“飘摇”与“飘零”。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扫除更多的语言障碍,便于读懂与读通。

再次是校注工作,尽可能地使标点符号的运用合理化,符合今天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并对戏剧名词与难于理解的古词古语进行了注释。

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改编、校注、整理工作,古典戏剧那难以揭开的面纱将被轻轻撩去,我们的孩子们与热爱中国古典戏剧的广大读者也将逐渐步入古典戏剧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因为阅读难度至少降低了一半以上。读懂她,读熟她,进而背诵她,掌握她,甚至演绎她,继承她,发扬她。我们编辑、出版此套丛书的良苦用心也就如愿以偿了。我们期待着,一个让戏剧也可以怀旧的时代如约而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外传世名剧(中国卷牡丹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汤显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74709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7.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