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学科新发展 教育技术学卷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的撰写能够站在国家层面,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置于世界教育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察。选题主要分两部分。部分,主要为改革开放40年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情况述评,同时着眼未来,展望未来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路径。第二部分精选改革开放40年来,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以更加客观、全面、立体地反映40年来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从而使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新发展的著作。 目录 部分改革开放40年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章教育技术的缘起 节教育技术诞生于美国 第2节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与学科的最早起步 第2章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与学科的重新起步和发展 节系统性建立各级机构,推动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与发展 第2节名称之争:对教育技术本质的审视 第3节教育技术学学科重建暨专业人才培养 第3章我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节教育技术定位的嬗变 第2节教育技术学研宄范畴的确定 第4章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 节学校教育技术:从辅助教学到智慧教育 第2节远程教育技术:从函授走向开放 第3节职业教育技术:从局部走向整体 第4节人力绩效技术:从不需要到供不应求 第5章教育技术学术交流日益丰富且频繁 节作为交流平台的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第2节作为交流媒介的学术期刊的创办与发展 第3节日益丰富且频繁的双向国际交流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40年教育技术学代表性论文 从国外名词术语的演变看"电化教育" 课程开发理论与课程开发模型——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框架体系的设计 企业绩效技术是教育技术走向市场的重大突破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关于教育技术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浅见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 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 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从"知识"到"思维":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学科转向 出版说明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学科新发展 教育技术学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美凤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518450 |
| 开本 | |
| 页数 | 36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0-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