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与创新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许全兴,1941年生,江苏无锡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留系任教。1992年调中央党校,曾任哲学教研部主任,校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湘潭大学研究中**术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代表性专著有:《哲学思想研究》《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为辩护》《与孔夫子》《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实践论)(矛盾论)研究综论》等十种。主编或合著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多项成果获重量和省部级奖。 目录 代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与创新 上 编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何被教条化 把握精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指向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现代性 马克思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之我见 坚持辩证物质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 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观略论 请不要误解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 纠正对恩格斯《美国旅行印象》的误读 请不要误读恩格斯的“美国化”及学风问题 切莫再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 列宁是怎样提出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 中 编 理论研究 哲学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理论的精髓 成功之道 人的现代化的三题 理论中蕴含的人学思想 新时期对实践理论的呼唤 坚持实践理论不动摇 解放思想,解放人 的创新精神 思想与理论比较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反合” 下 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 大胆吸取和借鉴当代西方文明 关于全球化性质问题的思考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与创新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四题 两个“老祖宗”都不能丢 从儒家的“修身”到共产党的“修养” 理论家应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 弘扬重视哲学的优良传统 对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两重性的思考 建构和谐社会与矛盾辩证法 重视对立统一规律的研究 社会主义的“早产”与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哲学”的哲学透视 重视时代精神的研究与宣传 创新问题六则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直面舆论界、理论界和学术界存存的问题,有着鲜明的针对性。题目就显示了这一点。笔者对所论问题力图做到理论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希冀有益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主题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反本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与创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全兴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4079 |
| 开本 | 26cm |
| 页数 | 5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作者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89.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