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古典柏拉图主义哲学导论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译者梁中和博士,任教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译著:《阿尔喀比亚德》,华夏出版社,2009年;著有《灵魂·爱·上帝——斐奇诺“柏拉图神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与李旸合译《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会饮>义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主编“望江柏拉图研究论丛”。 目录 序(李秋零) 导论 何谓柏拉图主义? 一、范围与意义 二、思想根源 (一)俄耳甫斯教义 (二)毕达哥拉斯主义 三、哲学史分期 上篇 学园柏拉图主义 引论 老学园的建立及其精神传统的形成 章 老学园的柏拉图主义 一、斯彪西波 (一)生平与著作 (二)形而上学:原理 (三)认识论与哲学方法:划分法 (四)伦理学:论快乐 二、色诺克拉底写 (一)生平与著作 (二)物理学与形而上学 (三)伦理学:依据本性的原理 (四)逻辑学与认识论 (五)色诺克拉底的毕达哥拉斯主义 三、波勒蒙及老学园其他主要成员 (一)波勒蒙生平、著作及其哲学 (二)斯 (三)赫拉克利德斯 (四)克冉托尔 (五)欧多库斯及其他学员 第二章 中期学园与新学园柏拉图主义 一、阿凯西劳斯 (一)生平与著作 (二)怀疑主义:方法还是教义? (三)对斯多亚派认识论的批评 二、拉居德斯及其后的掌门 三、卡尔涅阿德斯 (一)生平与著作 (二)认识论思想 (三)伦理学思想 四、从克里托马库斯到拉瑞萨的菲洛 五、西塞罗的学园怀疑主义 中篇 中期柏拉图主义 第三章 中期柏拉图主义的发端与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复兴 一、安提库斯 …… 下篇 新柏拉图主义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梳理了从学园开始至晚期新柏拉图主义之间九百年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史,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其中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观点和彼此的思想联系,给出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全貌。全书采用哲学史脉络梳理加论题分述的方式,全面概括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其与其他同时代思想的关联。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古典柏拉图主义哲学导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中和编 |
| 译者 | |
| 编者 | 编者:梁中和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9027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5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28 |
| CIP核字 | 2019046671 |
| 中图分类号 | B502.23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21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8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