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凤凰的山谷/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凤凰的山谷/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著名大奖作家金曾豪最新力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第十二届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通过生动活泼,情节起伏的动物奇幻故事,提出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深刻问题,震撼心灵。让更多家长了解到生态文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寻找类似“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热点话题,配合图书中的契合点进行转发;以生态教育为契机带领图书进入校园,带动其内容分享与销售。

内容推荐

金曾豪所著的《凤凰的山谷/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通过反映开发建造“凤凰潭度假山庄”前后动物们的命运变化、自然环境和人们心理的变化,展现了美丽的山野风光,讴歌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朴实善良的美好品性,探寻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小说纯净、唯美,刻画生动,充满童趣。

目录

母鸡刘桂花

落汤鸡

牛屋夜生活

很小很小的鸡和很大很大的牛

自投罗网

银子下山

鸡飞狗跳

山野杀手

居高临下

乌龟岛的秘密

赳赳遇险

营救

黄蛇传说

空袭

湖上奇遇

精灵古怪的白萝卜

蓝眼睛的兔子

宾客如云

护送

春天开门

飞来的横财

格格巫

银子之死

凤凰飞去

试读章节

刘奔家的黄母鸡是有名字的,叫刘桂花。

去年秋天,刘家院子里的桂花树一开花,这只漂亮的黄母鸡就兴奋得不得了,老是侧着脑袋看树上的桂花,喉咙里发出表示快活的“咕咕”声。后来,桂花谢了,一些花朵撒落下来,黄母鸡就一朵一朵地捡着吃。那时节,黄母鸡一脸幸福,特别温柔,身上带着可爱的桂花儿香。

桂花朵儿是不是有点儿甜啊?刘奔的奶奶掐一朵桂花嚼嚼,果然有点儿甜,当然还很香。黄母鸡就得了个名字:刘桂花。

又是秋天,桂花树又开花了,可刘桂花对桂花不感兴趣了,它正专心抱窝孵蛋呢。刘桂花孵蛋真是全心全意,刘奶奶给它十枚蛋,它孵出来八只小鸡。另外两枚是鸭蛋,是刘奶奶混进去让刘桂花代孵的,结果很快被刘桂花识破。为这件事,刘桂花很气愤,把鸭蛋逐出,冲着主人大骂了一通。刘奶奶只能认错了,笑着为自己打圆场:“哎呀呀,我拿错蛋了,拿错了。”其实鸡蛋和鸭蛋是不可能弄错的,刘奶奶实在想养一对鸭子,以后好腌一甏(beng)咸鸭蛋。

八只小鸡雏就像八个小绒球,可爱得不得了。小绒球中有两个是白色的,另外六个都是黄色的。猜想两只白鸡雏长大了会是自鸡,其余的会长成母亲刘桂花一样的黄鸡。

小鸡出壳快十天了,鸡雏的翅尖开始有大羽萌动了。这些日子,母鸡刘桂花只让它的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不允许它们走出院子门一步。

刘家的前院是刘桂花的地盘,至少刘桂花是这样认定的。除了刘桂花,刘家还有一只芦花公鸡和两只白母鸡。这些鸡比刘桂花年轻,小时候就被刘桂花的尖喙镇服了,习惯性地一直服从刘桂花的管辖。

刘家的院墙是活的,是一道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荆棘。这种有棘剌的灌木叫枸橘李刺,入秋之后就结出枸橘李子。这种鸽蛋那么大的青果子躲在油绿的叶片后头,由尖锐的棘刺保护着,散发出一种带一点点酸的清香味,闻着挺开胃口的。刘桂花对这种果子挺满意,它就希望它的孩子们一天到晚胃口好,多吃多拉,快快长大。

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天空特别蓝、特别高。白色的秋云在高天里游动,像一大群羊和一大群白鸡在排练节目。风习习地吹,带着一丝薄荷的气味。不用说,这风是从山谷深处“淌”过来的。

刘桂花决定带孩子们出门去,去认识一下它们的山谷。对于鸡来说,山谷是一个缤纷丰饶的大世界哩!

“咯咯咯,咯咯……”刘桂花发出了集合令。·

小鸡们从凤仙花丛里,从井台旁的水泥台下面,从桂花树荫下,从草丛里,从各个旮旯跑出来了。小家伙们看到母鸡时都愣住了——它们看到母亲竟然走出了院子门!出生以来,母亲一直警告它们别走出院子门,可今天怎么啦?  刘桂花知道小家伙们在想什么,有点得意呢,用鸡的语言说:“嗨,愣着干吗呢,跟着我走啊!”

这时候,男孩刘奔在井台上磨刀子,问了一句:“嗨,刘桂花,要去哪里啊?”

刘桂花不睬,它认定它的上司是刘奶奶,不是这个走路很快的臭男孩。

“孩子们,咱们走!”刘桂花率领着它的队伍出了院门,向右拐,向它的山谷走。刘桂花认为山谷也是它的领地。

刘桂花说的是鸡的语言,可刘奔大概听懂了,就朝厨房里说:“奶奶,刘桂花出门了。”

刘奶奶在厨房里忙,说:“别管它,是该出门寻活食吃了。”

刘奔就不管了,举起刀来看刃。逆着阳光,刀刃上有一道白金似的光芒。

P1-P4

序言

那还是1981年,我第一次去拜访云南西双版纳。凌驾干热带雨林之上,探首蓝天白云之间七八十米高的望天树,如一面面旗帜。绿色树冠光芒耀目,飘扬在天字,飘扬在我的心间。热带雨林是陆地上的顶级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建了繁荣昌盛、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洋溢着生命之树常青的颂歌。望天树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

从此,望天树在我心间开花,结果,引领我离开了穿行于秀丽、壮美的黄山地区的五六年来的野生动物考察,走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

或许心有灵犀,我想晨光出版社为丛书职名“青青望天树”,肯定是意在引领孩子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知识、发展智慧,以培养生态道德和高尚的情操!

朋友相约写“序”,我总是婉言谢绝,因为“序”很难写,要说真话。但有这段缘由,晨光出版社相约,我就欣然应命了。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这是共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却陷入了误区。大自然是知识之源,这是事实;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需要正本清源。

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切必备的条件:阳光、空气、水、食物、资源……因而早期的人类对大自然视若母亲,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攫取,狂妄地任意改造自然……直到大自然严厉惩罚人类的愚蠢,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才惊呼:面临生态危机。生存危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审视的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即使是科技发展到今天,在茫茫的宇宙中仍然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只不过是大自然千万臣民中的一员;是大自然中的万物组成了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物圈;在这个生物圈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滋养人类的母亲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她需要人类的呵护、节制才能永葆青春的美丽……总之,应尽快走出“大自然属于人类”的误区,到达“人类属于大自然”的境界——崇敬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大自然是知识之源。人类是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中总结了知识,发展了智慧,上升为科学;科学的发达又引导、促进着人类的发展。无论是从物质的层面还是精神的层面都是如此。但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钢筋水泥切断了很多人与自然相连的血脉之后,人们常常忽略了大自然是知识之源这个最基本的事实。

2011年,我在西沙群岛第一次有机会仔细观察鹦鹉螺,那是在永兴岛上的南海海洋博物馆的展架上。它是四大名螺之首我是知道的,但它那如鹦鹉一般的奇特造型,白色螺壳上橙色的火焰花纹.还是闪耀着诱人的魅力。来到深航岛的一个傍晚,战士小高领我们到岛的北边去看对面的晋卿岛。走在退潮后露出的大片礁盘上,意外地拾到了一只鹦鹉螺;虽然壳已被风浪破损,但仍可清晰地看到壳内螺旋迂回,形成一个个隔舱,舱之间有带相串联……我们惊喜得屏声息气。

数年前读到的一篇短文说,世界上没有几位海洋生物学家见到过活体的鹦鹉螺,因为它生活在100米深的海底,只在夜间才浮上来觅食。原来它要上浮时,会制造气体充盈隔舱,下潜时却排除空气,吸入海水。这种生存技巧激发了仿生学家的灵感,制造了潜水艇。于是,世界上无论是用电池作动力的或用核能作动力的第一艘潜艇,都是用鹦鹉螺号来命名,以纪念它的功绩。

还有一说,鹦鹉螺是天体演变的忠实记录者。每当月色姣好的特殊时光,鹦鹉螺会与月相约,群集海面,与月“相看两不厌”,因为它与月球有着特殊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真的如此玄妙?天文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鹦鹉螺壳虽漂亮,但不光滑,而是布满细细的波状纹(在深航岛捡到的螺壳看得较清楚),波状纹就是它的年轮,每天长一条,一月有一隔,这种“波状生长线”的条数即是每月的天数。据化石考证:鹦鹉螺在距今4亿多年的古生代奥陶纪,每隔的纹数只有9条;到了距今3.5亿年的古生代石炭纪,每隔的纹数已有了15条;在距今1.9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每隔纹数是18条;在距今1.37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每隔纹数增为22条;在距今4000万年的新生代渐新世,每隔的纹数已达26条。也就是说在4亿多年之前,那时每月只有9天,随着斗转星移,每月达到了15天、18天、22天、26天。现今,我国的农历每月是二十九点几天——月大30天,月小29天。由此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月球仍是围绕地球运转,但离地球愈来愈远了。

鹦鹉螺居然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和智慧!即使是当今被认为科学三大尖端课题的生命起源、天体演变、物质结构,其深奥的科学,有哪一项不是隐藏在大自然的无限玄机之中呢?鹦鹉螺不就记载着天体演变的信息吗?

事实证明:我们每天看到的大自然,竟蕴含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认识,千万别漫不经心地忽略!

自古以来,经典的教育总是以认识自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来启蒙孩子的智慧和情操。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名日“提高教育质量”,将大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下放到高中,高中教材的一部分下放到初中,初中教材的一部分下放到小学。层层下放的结果却挤掉了经典教育的内容: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后工业化时期,高楼林立,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兴起,一座座大坝截断江河……其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对大自然的破坏,使自然失去了自然;另一方面是钢筋水泥活生生地切断了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使人们失去了自然,尤其是使孩子失去了自然。

近几年,我常在天南海北给中小学的老师、学生讲人与自然。但每当我问起有谁认识水稻、麦子、玉米……别说小朋友了,连很多年轻的老师也无人回答。那种沉默,使我陡然涌起揪心的疼痛与忧虑!

更别说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每年有多少天是在大自然中?统计数字肯定是触目惊心的!朋友对我说,有的小朋友居然不知道“东方”在哪里,我不信。但想到有人竟在深夜走了几十里路,只是为了去看天宇中的银河……我惶惑,甚至感到不寒而栗。

自然失去自然,人们失去自然——多可怕!

“青青望天树”继承了启蒙的经典教育。

“青青望天树”所选的作品是书写自然的文学,这无疑是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为孩子们启蒙、培养和树立生态道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一词,早在古汉语中已出现,南朝有诗《筝赋》:“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杜甫诗中也有:“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在这里生态意为美丽、生动,作为形容词。“生态”作为生物学的名词,是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的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可说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我们现在日常中所说的“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等词多由古汉语中“生态”一词引申为美好、良好之意。

书写大自然的文学是当今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么可否这样简单地来理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维关系中,文学即是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故事。但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学多是描写入与人、人与社会的故事,却很少有专门描写人与自然的故事,歌颂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呼唤,书写大自然或大自然文学应运而生。

当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态。

之所以称之为书写大自然的文学,意在突出人与自然的故事。第一位将西方自然文学介绍到我国的,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程虹博士。那还是20世纪90年代,《文艺报》曾连续整版刊载了她写的评论。她满怀热爱大自然的激情,以明晰的思辨,用优美、灵动、充满诗意的文字,解析、阐述着自然文学的丰富内涵。其难以企及的境界,曾感染了很多读者。她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宁静无价》中,依然以自然文学为题论述。

其实大自然文学自古有之。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就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孔夫子评价读《诗经》可以多识鸟兽虫鱼。李白、王维、杜甫、自居易……大诗人们都留有众多描写自然壮美的诗篇。只是到了20世纪,有了新的时代使命,大自然文学有了质的变化,不再是单纯地赞美自然或以自然风景作为介质抒发作者的情感;作家有了融入自然的审美视角,进行着人与自然的对话……这使大自然文学不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同时也为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空间。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试想如果失去了生态文明——人类的生存都岌岌可危——其他的文明还有基础吗?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施科学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泽被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态法律和生态道德的保证。几千年来,人们已制定了多种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法律和道德,但却没有制定、规范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当人们认识到正是缺失了生态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导致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生态危机的凸显,才重视了生态法律的制定,但是较为滞后,需要不断完善。而且生态道德的树立仍然难有较为科学和完整的规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大自然属于人类”的误区中走得太久;原因之二是:相比较而言,生态道德的树立比起生态法律的制定,有着更艰难的一面。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执行的行为准则;道德却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自觉的行为,需要终生的努力。

生态道德即是人与自然相处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可借以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其实质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而这正是大自然文学的主旨,这是文学的社会功能,这是时代赋予书写自然文学的任务。

大自然文学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孩子们认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从发现生命形态的千变万化、构造的无穷奥妙……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开始,进而感悟生命的伟大,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必须严格遵守在自然中的行为规范——培养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感和重要的意识,因为生态道德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纵观我们当代儿童文学,有些作品中不仅没有了原野、森林、河流、大海……即使是城市中的草地、绿化带也踪影消失,而只有人造的建筑空间……连儿童文学也失去了自然,这还不令人感到可怕吗?

我特别希望作家们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建设物质文明的基础,其实她也为人们提供了建设精神家园的基础。我们在自然中寻找风景,其实是要将自然的风景移植到我们的精神家园——培养高尚的情操。  这或许就是晨光出版社编辑出版这套“青青望天树”的初衷。他们远大的目光、睿智的决策,无疑是要奉献给孩子们丰盛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喜悦和快乐,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凤凰的山谷/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曾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468070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4310526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