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中国文人(3)
内容
试读章节

l

曹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功与过,一千七百多年来人们争论不休,毁誉激烈。曹操又是个文学人物,自己是文学家,诗歌和散文引领着他的时代,并影响后世。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操成为数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小说角色、戏曲角色。

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复杂性源于何处?

先来看他的少年故事。

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他祖父曹腾是个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对曹操而言,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羞于对人讲,更担心别人讲。东汉末年的宦官势力大,与外戚(皇后、太后的亲戚)争权,闹得乌烟瘴气,在民间的名声极坏。曹操小时候心里有阴影。如果有人指出他父亲是太监的养子,在姓曹之前姓什么不得而知,又曾被“乞丐携养”……那么,他就会怒目而视,甚至冲上去挥拳厮拼。后来他功成名就了,作《家传》,把曹氏祖宗跟周文王封于曹的儿子扯上干系。

其实他可能姓夏侯,与武艺超群的夏侯悖、夏侯渊是本家。

曹操长得个头小,不英俊,和袁绍、袁术这些几代传下来的贵族子弟不能比。可他家里也是有钱有势的,在沛国的谯县(今安徽亳州市),没人敢于公开小视。他能与袁氏兄弟一起玩,说明他有家族的支撑。汉末,门第之风愈甚。

袁绍高大而白皙,一表人才,曹操瘦小而黑黄,其貌不扬。两人站一处,显露的不仅是个体差异,连祖上的尊卑也捎进来了。曹操为此,暗暗的愤愤不平,但表面上从不声张。当时风气,是既重门第又重相貌。曹操的门第是不能追究的,他家再有钱势也不好炫耀的,曹操的外表在贵族看来乏善可陈,容易叫人联想到他那出身微贱的父亲。凡此种种,带给曹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他的整个成长期,几种来自不同方向的自卑心理总是能够落到实处,有时还发生“交互作用”,弄得他郁闷伤心,愤恨切齿,蓄积着将来要喷发的能量。  阉人,太监,乞丐,遗丑,这类词曹操最不爱听了,一听就脸红筋胀,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袁绍、袁术这班世家子弟,说话口无遮拦,经常得罪曹操。他们故意说到自己的祖上,从父亲就说到高祖,四世三公,显赫百年。曹操听得直咬牙齿。他不得不与袁绍相反,绝口不提曹姓祖宗。父亲曹嵩是大太监的养子,这几乎天下皆知。而曹嵩对曹操闭口不谈本姓,把心中的阴影原封不动地传给儿子。

曹嵩的官本不小,后来又花一亿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暴露出严重的心理欠缺。

而曹操的心理欠缺,后来以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方式加以补偿和超越。

曹孟德和袁绍比,处处落下风。这使他暗中使劲,寻找机会要占上风。他与袁绍较劲较了几十年,直到发动著名的官渡之战,才把袁绍彻底击败,并看上袁绍美丽的儿媳妇甄氏,跃跃欲试想纳为己有……

发生在曹操身上的“自卑与超越”的故事,堪称典型。

曹操这种人,不干大事似乎是说不过去的。他提笔写诗,则通常是好诗。郁闷,压抑,向来是艺术才华的近邻。内心要有风暴,方能孕育词语的起伏跌宕。

曹操从小板眼儿多,方圆几十里很有些名头。他飞鹰走狗,游荡无度,领导着一群纨绔,吸引着谯县地面上的诸多混混、泼皮、二杆子。他的小名儿叫阿瞒,谯城少年尊称他为“瞒哥”。他有得是钱,出手阔绰,聚众狂饮,呼朋引类。他的叔父观测他一段时间后,认为这小子这么闹下去很危险,便向曹嵩告他的状。曹嵩免不了斥责儿子,骂儿子结交泼皮毫无出息。

曹操气愤叔父管闲事,却沉下心来,思得一计。

有一天,曹阿瞒把脸拉歪,作抽搐状,在叔父面前慢慢走过。叔父问他时,他发音模糊说:中、中风了。

此刻他的五官严重错位,哼哼唧唧,很痛苦的模样。叔父也着急,忙去告知曹嵩。可是等到曹嵩把儿子唤到跟前时,却看见曹操的脸与平时无异。

曹嵩问:你叔父说你中风,脸扯歪了,怎么又无事?

曹操答:叔父的话如何信得?他是常和父亲大人开玩笑吧。

此后,叔父再告曹操的状,曹嵩就不大相信了。

曹嵩在京城洛阳做官,回谯城的时候有限。曹操乐得每天像个野孩子。他“收拾”叔父不过是小试锋芒。

游荡无度的少年,脑袋瓜子灵活。

少年曹操颇似少年刘邦,活动半径大,戏耍花样多,交游的对象形形色色。“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曹操此间领导一帮泼皮二杆子,为日后驾驭一群时代精英打下了某些基础。

二杆子并不好弄。当然,曹操这个人更不好弄。他也读书写字,弹琴下棋。同纯粹的二杆子相比,曹操生活在别处。他会些拳脚功夫,专门对付贵族子弟,动不动就去找袁绍练对打。可是小个头放倒大块头有些难度,于是他专攻下三路,头手并用,终于将袁绍拱翻在地。阿瞒打了胜仗,总是双手叉腰仰天大笑,然后四处吹嘘;吃了败仗却能寻思,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史料说,曹孟德十岁那年,曾于深潭中与蛟龙(鳄鱼)大战并取胜,多半是曹操自己编造的故事。

曹操是真真假假的曹操,虚虚实实的曹操。如此灵动多变,在天下未乱之时表现为鸡鸣狗盗,而天下大乱,这种以乱制乱的本事将派上大用场。P3-5

书评(媒体评论)

“品中国文人”不自刘小川始,刘的独创性在于现代性眼光与平民情怀,心理透视与笔墨才气之融会。

——著名评论家雷达

刘小川的风格兼有余秋雨和于丹两位老师的长处,以娓娓道来的笔触探究历史的奥秘,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

——著名评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小川的文字,融诗情、史识、哲思于一炉,表现出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与向慕,执着地追问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近年值得关注的文学收获。

——著名评论家、文学博士李建军

诗性是一个民族的核心隐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一种本能,还包含了更多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刘小川从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且看作者议论和记叙的竟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关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著名作家张炜

目录

曹操(三国155—220)建安诸子

蔡文姬(三国1777—2397)

王羲之(东晋303—361)

王献之(东晋344—386)

谢灵运(东晋385—433)

王维(盛唐6997—761)

怀素(盛唐7257—7857)

薛涛(中唐7677—8337)

鱼玄机(中唐844—8687)

岑参(中唐715—770)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

《品中国文人》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品中国文人》的作者(刘小川)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编辑推荐

刘小川编著的《品中国文人》选择了从战国时代以来2300年当中历朝历代的十八位大文人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再现他们当年生存的真实和局限,评点他们的文化创造带给中华民族的贡献和缺失。作家选择的十八位大文人是,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从这些大文人的名单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作者的用意。作者试图在梳理这些文人生命的历程中帮助读者看清楚,中国作为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大国,其历史、文明是怎样积淀起来的,成为民族情感、性情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著名作家张炜认为,诗性是一个民族的核心隐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一种本能,还包含了更多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刘小川从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且看作者议论和记叙的竟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中国文人(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小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8134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8: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