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全球视野下的马新华人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吴小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前言 吴小安 黄子坚 导论 吴小安 黄子坚 部分 从“华人性”到“后华人性”――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札记 石之瑜 李慧易 方法、地方知识、书评之必要:当前马新华人研究的几个重要议题 何启良 近百年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史书写刍议 廖文辉 婆罗洲华人研究途径探析:在地史料、跨域议题和理论创新 陈琮渊 新马印社会下的“多元”概念演变及当地华人历史处境 张碧君 第二部分 人民行动党的族群管治策略:新加坡建国初期的“华文官化事件”与族群政治 李淑飞 太平洋战争前中国跨国企业在东南亚: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为例(1915-1941年) 庄仁杰 殖民档案视角下的二战前新柔廖华人经济网络 徐晓东 富绅商与穷苦力:李季濂和高州华工 陈妙恩 马新客家族群产业发展与网络创造过程 张翰璧 吉隆坡华人文化枢纽的形成与演变 吴益婷 第三部分 马来西亚客家人迁徙史 曹云华 曹雨 神庙的典藏:马来西亚客家华人的仙师爷庙考察 张维安 失控与控制之间:马来联邦华人新客的期望与艰辛(1908-1910年) 吴龙云 华教精神:林连玉古体诗的自我形象 潘碧华 成茉莉 左派文人视野中的英殖历史再现――汉素音与《餐风饮露》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金进 论新马华文文学中的“南洋大学”书写 朱崇科 图像南洋与空间生产:以南洋艺术学院为例 薛莉清 论文集作者简介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一直是中国国家发展、现代化事业与对外开放倚重的宝贵战略资源、重要管道平台、积极推手力量和密切联系的民间使者。北京大学与马来西亚大学共同举办的“海外华人华侨研究:历史、政治、文化”的会议成果。本书为北京大学与马来西亚大学2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全球视野下的马新华人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小安,黄子坚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编者:吴小安//黄子坚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619167 |
| 开本 | 24cm |
| 页数 | 3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4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华人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50 |
| CIP核字 | 2019149323 |
| 中图分类号 | D634.333.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9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