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医的足音--记录中医前行的时代之声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记者所撰文章13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人民日报》,深刻分析了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探讨了未来的趋势。文章立意深刻、视角独特,影响较大。对群众正确认识中医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淑军,1971年生,山东五莲人,传播学博士,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91年至1998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新闻学院,1998年至2008年先后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和教科文部任记者、编辑,2008年起在中国中医药报社工作。2003年获中宣部、中国记协授予的“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很好记者”荣誉称号,2005年、2008年连续获得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好新闻奖专享的特等奖。 目录 时代声音 文化评 中医困境与文化之忧 中医不是古董 让中医药成为国家优势 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 重塑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 从“取消中医”看媒体失真 构建和谐医患的中医视角 中医是树,文化是土壤 “辨证”看中药注射剂 让中医药血脉生生不息 从扁鹊三兄弟看病谈起 文化建设确保中医院姓“中” 假如人人都学点中医 中医药文化的“心、手、脸” 构筑起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新坐标 传统医学,世界瞩目中国经验 中医药走向世界正当时 “祛邪”莫忘“扶正” 国医大师是旗帜,是标杆 赶紧行动起来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 慢病威胁给中医发展机遇 别丢了民间中医的“宝” 喜闻中医又坐堂 下到基层去走进群众中 让民族医药下山进城 学术流派:推动继承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何要深入推进“治未病” 科技创新推进“治未病” 医改的中医药贡献 找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位置 让中医之声更响亮 基药倒逼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 形势评 树起中医药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为何要坚持“六位一体”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走向复兴 十八大报告重申“扶持”的深意 以管理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 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 在参与医改中做强自身 坚持中西医并重 莫忘“责任”二字 中医药的民生关怀 中医药当属战略性新兴产业 带着群众感情抓好“落实” 从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医的足音--记录中医前行的时代之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淑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6413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3 |
| 出版时间 | 2018-06 |
| 首版时间 | 2018-06 |
| 印刷时间 | 2018-06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66 |
| CIP核字 | 2018073124 |
| 中图分类号 | R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