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宋风尚(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技法来演绎,从书画、琴棋、趣称、箴言、奇异、玄机、为学、政事、游赏、颐养10个方面来点题,展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与思想情怀,或是凸现风雅情怀的闲情逸致,或是描摹士夫逡巡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困惑迷茫,当然,还有警醒世人的黄钟大吕之音……力争融知识、趣味、萃读、唯美于一体,给读者带来一场悦读的盛筵。

内容推荐

阅读本书,那些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便会一一活跃在我们眼前。其实何止是文人士大夫,那些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也一一浮出水面,如史料笔记的撰主、皇帝贵胄、中官宫嫔、妓女优伶等等都活跃在他们制造的感伤而又无奈的浮华世界里,这些都构成了唐宋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目录

壹 书画

阎立本学画

“五绝”永兴公

僧辩才被赚《兰亭序》

“小欧阳”矜书做派

王维“诗画一味”

“国珍”柳公权

胸中有马何惧“生”?

郭熙山水寄情

书画“米颠”以外

贰 琴棋

琵琶一曲降十国

羯鼓声中忆龟年

流年一局棋

由《锦瑟》诗谈古瑟

弹阮妙手安在哉?

琴僧净晖得古琴

象山观棋悟河图

棋品如人品

叁 奇异

未神·羊图腾

谁见王母鸟?

“金带围”与四相簪花

凌空绽放一盏花

一缕龙涎香

“抹丽”夜来香

寂寞荼縻缘底开

爱如蝶舞

肆 玄机

天下文士婉儿称

“猪龙”安禄山

芥子纳须弥

曹确梦“剃度”

既爱官爵,何不食肉?

苏门一脉禅佛缘

妙机露机锋

伍 趣称

天子妃

烧尾

薛涛笺

三头

钓鳌客

砚北身

醉妆

莫安排

居乙切

录事

考亭

蝶粉蜂黄

陆 箴言

杯有精粗,酒无别

不藏人善,逢人说项

不肖子弟有三变

半部<论语>辅君王?

嫁女娶妇之道

泪落,心未灰

文章岂能解荣辱

富者不仁,仁者不富

处事当简易

谗言谨莫听

柒 为学

藏书家的家训

发奋不在早晚

孙莘老的学问人生,

勤学如此

秦少游言赋

文章当有所法

朱熹论作诗

治学三要

捌 政事

良臣魏征多谏言

刘晏为国理财

谨守礼法的京兆尹

稀里糊涂的豆卢相

好相卢多逊的浮沉

张乖崖的大作为

王曾的良苦用心

坦荡明达的范忠文公

玖 游赏

崔护城南庄遇美

杨凝式游寺

高安“来苏渡”

陆游游鹤鸣山

嘉州方响洞

世间山水溶洞天

拾 颐养

由“张百忍”谈忍经

隐者逸情入诗画

饮茶品水弄风雅

“酒贤”东坡制蜜酒

乐食养生粥

退居南溪快活天

布衣刘过好醉吟

试读章节

“五绝”永兴公

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被太宗称其为“一人而有五绝”,即博闻、德行、书翰、辞藻、忠直。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出身于南朝陈虞氏望族。史载虞世南生性沉静,笃志勤学。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并受其亲传。因文章婉约绮丽.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陈灭亡后,与兄虞世基二人同人长安,名重当时。隋炀帝大业中,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虞世南因个性刚直,杨广虽爱其才,却并不重用他。直到秦王李世民消灭窦建德.引虞世南为知己,才被起用。

待到唐王朝建立时,虞世南已年届花甲,先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为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文翰,后迁为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虞世南授为员外散骑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年近古稀,请求告老还乡,太宗不许,迁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固辞不受。仍被任命为秘书少监。贞观六年(632)升秘书监,掌管图书著作等事,世称“虞监”。贞观八年(634)进封永兴县子,因而史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638)卒于长安,享年81岁。太宗“哭之甚恸”,赠礼部尚书,谥日文懿。还命画图像挂在宫中凌烟阁,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博学卓识,太宗常在政务之暇,同他谈论学问,共览经史。每当谈及古代帝王为政的得失时,虞世南常存规劝讽喻之义。

贞观八年(634)陇右发生山崩灾异,太宗惊问“天变”。虞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我听闻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不修德义,虽获得麒麟凤凰等祥瑞之物也于事无补;反之,设若政事无阙无失,虽有灾星又能损坏什么呢?所以说唯愿陛下不要以功高古人而长自矜之心.不要以太平渐久而生骄傲怠惰之情。应审慎明察,始终如一啊!”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不再惊悚担忧。自此后.太宗对虞世南感激与信任有加,时常对侍臣说:“朕因闲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只要有一言不当,他就要诚恳劝谏。实在是值得嘉奖啊。”

一次。太宗把虞世南召来说:“朕近日来,已命人将大明宫的巨幅屏风装饰一新。你才思敏捷,书法精妙,请把列女小传用工楷写在屏风之上。”虞世南听完圣意,来到大明宫,不用底本,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书写,竟然一字不漏。后来,太宗出行,掌管皇上出行的部门想派一个善写的副书跟随.太宗摆摆手说:“不用,这次就由虞世南当秘书。”

虞世南不仅广记博闻。且文采非凡,其诗作清丽中透着刚健,如咏《蝉》诗,显然就是其人格与精神的写照: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绥(rui),“绥”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诗人笔下人格化的“蝉”,饮清露,栖梧桐,因居高而声自远,绝非凭藉外力。这其实是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择善而栖则自能名响远播,何必受制凭藉于它物呢?与其说是咏蝉,还不如说就是诗人的自况。

虞世南书法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冠剑不可犯之势。用笔沉粹、典丽,以风骨逆劲著称书史。他创立的虞书流派,刚柔并济,方圆互用,人称“虞体”,与欧阳询“险劲”一路并称“欧虞”。与褚遂良、薛稷一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传世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

史载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但因为“戈”脚写不好,写“戬”字时,把“戈”旁留着不写,让虞世南给补上。尔后,他把这张“戬”字拿去给魏征看,魏征说:“今天看皇上书作,只有‘戬’字‘戈’法最像虞世南。”太宗赞叹魏征的好眼力,同时也更看重虞世南之书了。

虞世南和欧阳询都在弘文馆主持书学,在笔法传授上有着特殊的贡献。虞世南传授笔法给他外甥陆柬之。陆柬之及子陆彦远,还有外甥张旭均可见一脉相传的虞体之流韵。

虞世南虽文弱儒雅、沉静寡淡.却志性刚烈、坦诚忠直。他所创造的“虞体”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如老僧打坐参禅。难怪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

据说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请教笔意,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褚问:“某书何如智永?”

虞答:“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能若此者?”

褚又问:“何如欧阳询?”

虞答:“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君岂能若此?”

褚叹息一声,又问:“然则何如?”

虞答:“君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固可贵尚。”

褚、虞这一席谈,可谓学书的圭臬。此所谓向慕他人,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只有做到心到、手到、笔意到,如此三者相谐.久而久之,自成风骨,其书自然赶超智永、胜过欧阳率更。

或许,也正是虞世南“手笔调和”的开示,使得褚遂良终有所悟,使得其清灵温雅的书风,自成绝品,从而跻身初唐四大书家之一。

P4-7

序言

自拙作《中国格调》在读书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后,我一直在想,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阵地能否坚守?想归想,囿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想法几经动摇,我还是转向了其他领域的写作。经过几年的左>中右突后,蓦然回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痴迷的古文化阵地,早已显得热闹非凡了。我扪心自问:彦庆,你还能再次上路吗?其实,这就要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选题的视角与方向,看自己怎样推陈出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两本古代史料笔记,立刻被里面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住了。如文人行状、士夫命运、奇闻怪谈、逸闻趣事、诗酒风流等等的,有正史内容的详细拓展,又有野史内容的去芜存菁,还有撰主的道听途说,乃至一相情愿的排揎演义……总之不管何样内容,皆是一样的静谧优雅,令人回味无穷,远非今日附庸风雅者搔首弄姿的浮躁所为。

不妨随便举个例子,如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些条目:如“秦桧十客”,杜鹃谓“谢豹”,妓女称“录事”,什么“新蝉第一声”,张继的“夜半钟声”考,李后主的诗谶,等等。随便翻阅读过几则,爱不释手,不妨撷录一则:

唐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李长吉云:“琉璃钟,琥珀浓,小糟酒滴珍珠红。”白乐天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杜子美云:“不放香醪如蜜甜。”陆鲁望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初读这一段文字,顿然,一股清凉甘甜醇香遍溢全身。那是怎样一种通泰畅快,又是怎样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向往?我就想,诚如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陆游等人,设若不是爱酒嗜酒,怎能品出酒的妍姿美态?吟出诗酒的琥珀醇香呢?

读过一本这样的史料笔记,就还想读第二本,于是便到处搜罗,陆陆续续便发现了一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欣喜之余,自然悉数买来,一一品读。

一段时间,我整日沉浸在竖排繁体的古籍中,思维似乎也回到了撰主记载的那朝那年那月、那事那人那物,不由自主地与撰主共同品咂那一段段文字诞生的来龙去脉,感受其中的深沉蕴藉与无穷韵味。那一刻,仿佛撰主就在我的身边,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努力屏住的鼻息。读到一则兴奋事,一块儿弹指击节;遇到悲伤事,一样唉声叹气;读到儿女情长,艳羡之情流溢在啧啧声中:遇到沽酒论诗、吟风弄月的场面,又一样豪情满怀、激情勃发……总之浸淫其中,不能自拔,似乎那一个个方块字具有无穷的魔力,蕴含着无量的信息,令人敬畏,令人怡然,甚至流连忘返。

曾几何时,我梦回唐朝,回到了天子士庶曾经走过的长安通衢,看到了那些抱着酒瓮挥毫的诗人,看到了那些丰硕仕女的笑靥……

曾几何时,我梦回汴梁,看到了京都的繁华,看到清明时节的上河,看到了一个个词人的激越与哀伤……

曾几何时,我的思维回到了元明清的某一个朝代,流连在元代士子的文人画中,品味着明人的心情小品,领略着清人诲淫诲盗的虚幻世界……

曾几何时,我仿佛目睹了那个朝代的奇花虫草,听到了那个时代的乌儿鸣啭,嗅到了那些士子们向往的春天的气息……

梦是清凉的,但梦终有醒来的一天。梦中醒来面对的依然是充满铜臭和压力的现实人生,一点儿也不好玩。于是便想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方栖息的所在,哪怕暂时放松一会儿,沉浸在过往的一方世界里,一任思维自由自在地游弋,一任好风如扇,一任坐看云起,一任风花雪月,一任山高水长……

闲话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之“风雅中国”系列,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诞生的。

“风雅中国”系列,我构思是一个大制作,做三卷,皆为图文并茂,也就是说需要三册才能装载其全部内容。其中唐宋两卷,元明清一卷。体例形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但又不拘泥于此,力求推陈出新,新颖有趣,雅俗共赏。内容大致为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诗文、琴棋、书画、风月、趣称、奇异、玄机、箴言、为学、政事、游赏、颐养,共18个方面。

在第一本书《风雅——闲话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中,我主要从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风月、诗文8个方面,对唐宋人物行状进行描摹加工,对逸闻趣事渲染叙说,主要以塑人为主,力争使人物形象丰腴乃至立体化,以期让读者从中品咂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含量,以及人文精神。

第二本书叫什么?思来想去,就叫《唐宋风尚——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取自苏东坡的《行香子》词,不妨撷录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生如梦,与其苦闷烦忧,何妨自我解脱?归隐田园,做个闲人,抚琴醉吟一溪云,岂不妙哉?!

在这本书中,我依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技法来演绎,从书画、琴棋、趣称、箴言、奇异、玄机、为学、政事、游赏、颐养10个方面来点题,展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与思想情怀,或是凸现风雅情怀的闲情逸致,或是描摹士夫逡巡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困惑迷茫,当然,还有警醒世人的黄钟大吕之音……力争融知识、趣味、萃读、唯美于一体,给读者带来一场悦读的盛筵。

或许,透过一个个方块字,将一桩对于凡俗人等看来的平常务使,赋予诗情画意的生命力,陡然,这些物事便具有了几分优雅情调,有了几分不同寻常的魅力。这些有着深深烙印的方块字所要表达的内涵,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穿透力,她能使我们不费多少周折便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恣意随行,回到我们所向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回到那些满载着文化符号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里,静静地展读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欢和喜悦,品味他们的心灵吟唱,思索他们的沉淀与情思,同他们一道消遣风趣雅致的生活。

诗文入怀,君慕风雅。千百年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则则有趣的故事,一首诗一阙词,一句句精言妙语,蕴藉深沉,意味隽永。

人常说,食髓知味。在这部书中,我只需信手拈来,那些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便一一活跃在读者眼前。其实何止是文人士大夫,那些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也一一浮出水面,如史料笔记的撰主、皇帝贵胄、中官宫嫔、妓女优伶等等都活跃在他们制造的感伤而又无奈的浮华世界里,这些都构成了唐宋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故意忽略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这也构成了本书文字以外的另一亮色。

风雅是唐宋文化的精粹,是唐宋文人士大夫优雅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唐宋盛世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为它的背后永远矗立着几千年的中国古文化积淀。

风雅中国,不啻是一曲历史的乡愁,也是一曲灵魂的乡愁。因为这里面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更饱含着一个平民作者满腔的风雅情怀。

白猿髯客

丁亥年秋于京华髯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宋风尚(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彦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61326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