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释名 |
| 内容 |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并称为汉代语言文字学“四大名著”。 2,集汉代“声训”之大成,推求事物或概念命名的来由,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右文说”和段玉裁、王念孙等人的“因声求义”学说。 3,名物众多,涵盖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饮食、建筑、工艺、军事、文学、音乐、中医等诸多领域,相当于一部记录汉代生活日常的小型百科全书。 4,书末设有词语笔画索引,便于检索一千七百多个被释名的词语。 内容简介 东汉刘熙的《释名》,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中取材选词,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条目,训释词语一千七百多个,以事类为经,义类为纬,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二十七篇,大类之下又有小类,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广泛采用“声训”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研究著作。它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堪称汉语言文字学的“四大名著”。本版以专研《释名》三十多年的任继昉先生《释名汇校》为基础,以明嘉靖三年储良材、程鸿刊翻宋本《释名》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依三全本体例进行简要题解、简明注释和全文翻译,是一部易读易用的适合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 精彩书评 其书参校方俗,考合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洵为《尔雅》《说文》以后不可少之书。 ——毕沅《释名疏证·序》 逮刘成国之《释名》出,以声为书,遂为经说之归墟,实亦儒门之奥键已。 ——王先谦《〈释名疏證补〉序》 一切学问皆必求其根本,小学亦何独不然?《释名》之作,体本《尔雅》,而其解说,正在推求语根。以《释名》之法驾驭《说文》《尔雅》,即为推求语根之法。 ——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释名》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字源专书,是一部有意识地证明名必有源、源循音推的理论证实之作。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之学尚矣,《尔雅》为小学之祖,《说文》乃六书之宗。其能兼摄二义,卓然不朽者,惟刘成国《释名》足以当之。 ——徐复《〈释名音证〉自叙》 刘熙的方法与Yāska完全相同,他的《释名》,可以说是中国的Nirukta。这两部书在远东可以说像是二颗训诂学的牟尼珠,在不同的地方先后互相辉映。 ——饶宗颐《〈尼卢致论〉(Nirukta)与刘熙的〈释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释名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任继昉 刘江涛译 【东汉】刘熙 |
| 译者 | 译者:任继昉//刘江涛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5128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30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74 |
| CIP核字 | 2021049950 |
| 中图分类号 | H131.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8 |
| 宽 | 155 |
| 高 | 3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