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体形式论/文体与跨文体研究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赵宪章的《文体形式论》是我国部基于形式美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此类问题的学术著作。本研究认定文体是语言的小筑,因此也是文学的形式存在,将其作为形式展开美学研究属于题中之意。于是,本研究针对晚近以来出现的新文类、新现象与新问题,阐发了文体作为形式存在的美学表征。 作者简介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历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主要从事形式美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西方形式美学》《文体与图像》等。 目录 导论 一、文体与形式 二、历史体性 三、当代先锋 四、媒体新变 章 新文体的符号转换 一、两种符号 二、符号转换观念之一:工具论 三、符号转换观念之二:认识论 四、符号转换观念之三:审美本体论 五、本体与文本 第二章 新文体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与人 二、阶级斗争与人的和谐 三、现代文明之向往 四、精神家园之回归 第三章 理论批评之文体新变 一、方法论及其科学精神 二、从“批判”向“建设”的逆转 第四章 《美食家》文本调查 一、形式与文本 二、“美食”与“好吃” 三、“我”说“他” 第五章 词典体小说形式分析 一、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 二、“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 三、消解“虚构本体”,建构“零距离真实” 四、撩拨神秘往事,制造现代魔幻 五、语词战争:本体或工具 第六章 网络写作及其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一、网络写作及其载体 二、网络文学超文本 第七章 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第八章 日记文体及其私语言说 一、记忆与时间:日记的文体本质 二、孤寂与倾诉:日记的言说语体 三、听者与文饰:日记文体的消解 四、形式的诱惑:人称权威 第九章 民问书信及其对话艺术 一、作为“艺文之末品”的民间书信 二、“千里面语”及其“笏艺术” 三、“文本礼制”及其修辞艺术 第十章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 一、一代有一代之“新学” 二、“文学图像论”的命名理据 三、“文学图像论”的文学观 四、“文学图像论”的范畴和方法 五、“文学图像论”之不可能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体形式论/文体与跨文体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赵宪章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163843 |
| 开本 | |
| 页数 | 22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0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