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如驿道吾本旅人(杨绛传)
内容
试读章节

“问春风哪里是长相思的地方,太湖似翡翠,二泉流韵长,梅花开罢桃李香啊桃李香,花海里走来谁的新娘,山美水美人更美,无锡是个好地方好地方,诗中的诗,画中的画画中的画,碧水家园胜天堂胜天堂……”

无锡是个好地方,画中画,胜天堂。

如诗中所言:“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杨绛就是无锡人。杨氏家族,世居无锡,是杨绛口里的“寒素人家”。杨绛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丝丝缕缕延续着一脉书香。

这个“寒素人家”,不是食不饱饭,着不暖衣,而是君子固穷的意思——肚皮学问和一身的资质见识,换不来红绿的四人抬和八人抬的呢子大轿,也换不来戴红黑帽子的役夫喝道。能做官的时候不好好做官,能安稳的时候不肯好好安稳,这就是杨绛的父亲,当时大名鼎鼎的“疯骑士”杨荫杭。

1878年,侵华战犯、日本外交官广田弘毅出生,南京大屠杀首犯松井石根出生,“疯骑士”杨荫杭出生。

世上事千丝万缕,看似不可能,却又于遥远的时空中往一处相凑编织。

国仇带来家恨,若无日寇侵华,杨家不会败落不堪,杨荫杭的妻子不会早死,杨荫杭也不会怨怒伤身,于新中国成立前夜一病归天。

世上事就是这样,世人如蚁,只看得见眼前的一丝半线,看不见因缘际遇的整匹绸缎。

1895年,杨荫杭考入天津中西学堂。

一次,有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出来镇压,开除了带头的一个广东人。洋人说,谁跟着闹风潮就一起开除,那参与了的一伙人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杨荫杭并没有参与,却冒了火,挺身而出说:“还有我!”于是,他就陪着一起被开除了——这副骨头是有多硬。

此后留日求学,之后回国,做编辑,做撰稿人,授课,和别人组建励志会,办杂志,“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

暑假回无锡,他在中学公开鼓吹革命,又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叩头,得罪族人。无锡乡绅——驻意大利钦差许珏曾愤然说:“此人该枪毙。”

保守派就是这样。他们不肯接纳新的理论、新的行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他们在他们的舒适圈里沉迷,哪怕这个圈已经越来越窄,束缚得他们行不敢行、动不敢动、说不敢说、想不敢想。他们身上缠着一圈圈的麻绳,却还自以为是地在这些麻绳上寻找安全感。

此后杨荫杭再次出国,留日获法学学士学位,留美出版硕士论文《日本商法》。

唐须婪与杨荫杭同岁,二人于1898年结婚。

据说唐须嫈曾在上海的务本女中读书,这样时间就有了交错点:1902年10月24日,务本女塾开张,这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那么,唐须嫈应当是在和杨荫杭结婚后去读的书,她和自己的三小姑子杨荫榆曾经是同学。

唐女士大约是在旧式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旧式女子,温婉和悦如同寂静夜晚的星空,如今学得了新知识,好比天角斜斜地又出了一弯眉月。

论学问她于杨荫杭是不及万一的,但如今识文断字,和杨荫杭有了对话的平台。她不倔强,夫唱妇随,夫说革命就革命,夫说出国就出国,夫说回来就回来,这样的夫妻搭配,羡煞多少娶了不识字的小脚太太的民国才子。

据杨绛回忆,她的父母好像老朋友,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她的父母却无话不谈。他们谈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

杨荫杭辞官后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详细向妻子叙述:为什么事,牵涉什么人等。他们俩一起分析,一起议论。

这个做丈夫的了不起,他就是这样一个天性自由而追慕平等的人,觉得天底下人人就应当是你与我平平而坐、平平而起、平平而话、平平而视。因此当他把这样的想法用到社会上去,和当时那种尊卑分明的氛围不合,于是他就成了革命党、少数派,要被人围而剿之,不得已逃国离家。

杨绛是幸运的,父亲磊磊如山中石,母亲温婉如花下苔。

杨绛的万千花叶,以无锡为根,在北京生发、蓬勃。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其时,杨荫杭在北京一所政法学校教书。

杨绛原名季康,小名阿季,排行第四。和前面的三个女儿相比,她个头最矮。杨荫杭爱猫,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见过小短腿的猫吗?短短的小腿,软软的小爪,白白的皮毛,大大的眼,走路摇摇摆摆,好可爱。

小阿季就有这般可爱。

小阿季出生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旧王朝如破城堡,一朝被疾风骤雨吹打,倾倒坍塌。不久杨荫杭辞职南归,在上海中报馆担任编辑并做律师,并发起创立了上海律师公会。

P9-12

作者简介
凉月满天,美文、美食、传记作家。正定作协副,中国作协会员,“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读者原创版》《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家,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出版有《红楼的草根儿们》《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又到西风扑鬓时:纳兰性德传》等作品数十部。
目录

序 半生红颜,一世先生

第一章 家世故里,童年记趣

第二章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第三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四章 异国他乡,相濡以沫

第五章 回到祖国,孤岛生活

第六章 苦乐之境,我心从容

第七章 山雨已来,傲雪凌霜

第八章 历尽千帆,仍是先生

第九章 尘嚣散去,洗尽铅华

终章 火萎人走,优雅离去

杨绛生平大事记

序言

惊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有一种说法:受宠若惊。

如果谁一旦受到命运的宠爱,或是得了官,或是发了财,或是收获爱情。于是便诚惶诚恐,受了惊动,觉得不配得到的怎么却得到了,惶惶然害怕失去。

像是塞翁得了马,怕坏的事来冲,又想着最好有坏的事来抵冲。等到儿子骑马摔折了腿,塞翁心想:“这才对嘛!”于是踏踏实实安下心来。

有的人很富贵,也很踏实,觉得自己受享得起;有的人一夜暴富,会觉得这样的生活自己好像不配,像是偷来抢来的,必须要还回去才能安稳;也有的人享得了富贵,却安不了贫贱,一朝跌落云端,为人便失格失品,心中惊动。如同山岳摇晃,屋宇崩塌。

回想杨绛一生,做大小姐的时候她安稳;当教书匠的时候她也安稳;被批斗时也扬声大叫,但一颗心很快安稳;被下放的时候日坐愁城,但一颗心也很快安稳;被平反了也安稳;被抬得八丈高,她也安稳。

女儿死去,丈夫死去,自己的心上被划出一道又一道痕迹,可是她还是咬着牙把日子一点点挨过去,此后长长的孤独寂寞,读书、思考、写作,仍旧重归安稳。

黛玉灵透,却如溪涧的流水易惊动,所以总是活得累,很辛苦;宝钗也灵透,却如玉石的温润不惊。家道从容的时候她是穿金戴银的大小姐,但不骄奢;家道中落的时候她把无用的闲妆都卸下来,住雪洞一般的屋子,穿半新不旧的衣裳,也不哀叹。所以贾母说她好,大家都说她好,因为近傍着她,自己的心也安稳不易被惊动。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粲。”哪有什么除苦的神明,靠的是你把自己的心修炼得冷暖不惊,于是涅槃。

涅槃了的人,是怎样的?

不惊呼,不哭泣,哭泣也可以,却不诅咒,明白世界就是如此。

一池寒塘,几株烟柳,坐在石上,看看水光云色。若是有人趋近,你拍拍手边石,说:“坐。”若是有人离开,你就说:“噢。”

杨绛就是这样的人,哀而不怨,怒而不争,冷暖不惊。

杨绛不是三毛,她不叛逆、不慌张、不热衷流浪;也不是林徽因,她不袅娜、不心机、不稍许自恋;也不是陆小曼,她不豪奢、不任性、不乱花钱。杨绛就是杨绛,弯眉细眼,颧骨有点高,眼角有些锋利,看起来颇不好惹,又好像颇有心计的样子。

可是回顾一生,她又做了哪些让人不好惹、惹不起和不敢惹的事?她只是想安静读书,宁帖度日,但事情总是找到她的头上来,生死离别的黑纱,一次次系在她的身上。

将她定义成悲剧人物吗?好像不是。

她年过期颐,百岁人瑞;她著述等身,举国尊敬;她和大学者钱锺书一生恩爱,伉俪深情。  将她定义成成功人士吗?我想她会笑。

她这辈子不曾钻洞觅缝追求过成功,她只是埋下头,做自己的事;她这辈子不曾仰天长啸,亦没有壮怀激烈。她不是美女,不是名媛,不是壮士,不是烈士,不是浪子。她没有绯闻,没有纠葛,没有传奇。她是红颜,但“红颜”这两个字轻薄,和她匹配不起。

她是先生。

这是世人能想得起来给予她的最恰当的称谓。

丈夫有德行,她有德行吗?

当然。国难不弃国,家难不弃家,夫难不弃夫,自己有难,不弃心。

丈夫有学问,她有学问吗?

当然。举国上下,你去问,去看,去想,去比,谁不佩服她的学问?

教书的人亦称先生,她教书吗?

当然。后来她虽不再课徒授业,但自身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先生不虚张声势,先生不炒作声名,先生言行有节,先生德行贵重。这么多被称“先生”的当不起“先生”这二字,她却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杨绛先生。

称得上半生红颜,一世先生。

内容推荐

去芜存菁,打造杨绛女士一生与众不同的精华录;

淬炼琢磨,追思已故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闪光点。

《生如驿道吾本旅人(杨绛传)》中,作家凉月满天执笔致敬时代隐士,拭亮历尽105载光阴洗练的高贵灵魂——不矜不伐,和光同尘。铮骨可敲,犹带铜声。

岁过期颐,一位跨世纪的老人就这样走出了时间。

她是举世公认的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是钱锺书身旁仅有的“妻子、情人、朋友”,是被时代所景仰推崇的杨绛先生。

杨绛一生,不曾八面玲珑,也不屑滥竽充数;不浪费福分,也不浪掷聪明。若非时事倒逼,绝不会那般壮怀激烈。她始终将自己与世俗拉开来,好腾出一只眼睛,宠辱不惊地看着现实外的天空。

淡泊名利,不问世事,落花无言自成文人风骨;才情斐然,笔耕不辍,业精于勤皆是治学态度;身居陋室,心怀天下,求志达道实属社会担当。

承得起名门闺秀的出身,耐得住深居简出的晚年,不为浮名虚誉所牵,胸中自有丘壑。如此品行修养燃烧的温度,足以令人抵挡百年的孤独。

正如那句平凡而又不凡的话——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编辑推荐

《生如驿道吾本旅人(杨绛传)》为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所作,文笔细腻入微,情感丰沛饱满,以客观视角及得当的分寸感,细致记叙了这位当世女先生的百岁传奇。文本汲取了杨绛生平最精华的部分,与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我们仨”岁月,与章太炎、钱穆、费孝通、林徽因等名人的交往趣事,以及只属于她的文人风骨、治学态度和社会担当等,值得后人品味学习。

作者凉月满天迄今为止已著多本名人传记,其中包括《又到西风扑鬓时:纳兰性德传》《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等畅销书册。擅于撰写各类历史时期的文化名流生平,在传记作家中自成风格,备受欢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如驿道吾本旅人(杨绛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凉月满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21944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8-07
首版时间 2018-07
印刷时间 2018-07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80
CIP核字 2018113343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46.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