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沙河流年(专题卷)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义奇,1958年生于成都。先后从事过工人、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有评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两百多万字问世,作品获得过全国及省、市多种奖励。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沙河春色成都平原的地理形势/003沙河的流经与支流/007沙河的前世/015沙河两岸鱼米乡/021沙河的农耕记忆/024沙河今生:“八景”变“九景”/030羊子浮云望乡台下的秘密/041从升仙山到凤凰山/049昭觉,水波中的佛影/067寺庙留下的地标/073槐轩学派与刘门放生池/082时空之桥沙河桥梁概览/088两座驷马桥/091四座三洞桥/099三座五桂桥/103观音桥/106名称各异的桥/107战争与和平成都的门户与制高点/113秦军南下金牛道/115东汉开国最后一战/118刘禅和平交接/120数百年烽烟不断/124前、后蜀升仙桥乞降/128升仙水狼烟再起/133晚明的战火/135黔军败退东大路/138马识途引军入城/140流淌的故事沙河的湖广人与客家人/145沙河沿岸的场镇/150沙河民俗一瞥/159抗战中的沙河/170空军的指挥中心沙河堡/176工业大布局沙河水是工厂的血液/181十万大军治沙河/184新兴的现代工业与新移民/187因工业而兴的道路桥梁/197火车东站从上游到下游/203青史留人间河畔的史与诗/209不该消失的文化风景/218沙河畔的民族实业家/221长眠在沙河的古人/226后记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是第一本写成都沙河自然人文历史的著作。从沙河的形成与演变,到沙河上的桥梁,再到沙河畔的历史遗存、战争硝烟、民俗民风、现代工业崛起以及生于斯葬于斯的历代名人等多侧面反映了沙河的人文面貌,对于读者认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积极参考价值。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沙河流年(专题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义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152207 |
| 开本 | 24cm |
| 页数 | 2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0000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一般读者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928.42-49 |
| 丛书名 | 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42.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