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的经典,少不了四大名著,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何祚欢新解《水浒》,钱文忠从玄奘这一全新起点阐释《西游记》。

经典的中国,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萧功秦《从历史看儒家文明的生命力》,王余光谈《中国传统经典的选择与阅读》,刘梦溪辨析《国学与儒学》,李敬一讲述《古典诗词与市民人文素养》。

内容推荐

《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针对青少年朋友阅读传统经典有详尽的阐述。传统经典是对历史文化的理性表达和艺术展现,折射出历史和时代的精华。经典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发散个人思维,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公民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具有积极意义。

目录

从玄奘西游说起

趣话《红楼梦》

我看《水浒》

中国传统经典的选择与阅读

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

国学与儒学

从历史看儒家文明的生命力

古典诗词与市民人文素养

试读章节

从玄奘西游说起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基本上被认为是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

《西游记》不能称为现实主义小说。所以,给它一个定位评价,叫浪漫主义小说。但是,《西游记》的浪漫在哪里?这个也不好说,所以称它为积极浪漫主义小说。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很奇怪的事,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消极浪漫主义。

奇怪在哪里呢?

这部小说基本以想象为主,展现了我们汉民族一种非常独特的想象力量,因为我们汉民族有很多优点,当然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民族,但富于想象力恐怕不是汉民族的优点,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汉族形成于公元前三世纪。

当屈原赋《离骚》的时候,他是在楚文化的背景之下,来写作品的。而《西游记》,恰恰是一部凭空虚构的小说。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红楼梦》已经成了“红学”;有很多人在研究《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对比研究,也成了一门“显学”;也有很多人在研究《水浒传》,因为早就考证出来,比如《水浒传》里宋江这个人的确是有的。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地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西游记》。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西游记》通俗易懂,可是问题就来了。

《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

也许很多朋友会讲,这当然是一部佛教小说。

恐怕不是,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说明它不是佛教小说。

第一,《西游记》里有一个枉当虚名的男主角唐僧,实际上《西游记》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当然,表面上师傅比较重要,也长得非常漂亮,长了一身又白又嫩的肉。而《西游记》里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怀着一种非常美丽而庄严的理想,吃“唐僧肉”。吃了“唐僧肉”有什么用呢?因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而正是这一点,揭示了《西游记》不是一部佛教小说。

因为,佛教讲什么?讲“苦”。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生老病死,生下来当然是苦的,你自己不苦,妈妈总会苦。所以,欧洲有一种传统把自己的生日称作“母难日”,那说明妈妈是苦的。即使你不苦,如果你被产钳夹了一下,你可能也觉得苦。生下来是苦的;老了当然是苦的;“病”,你再怎么吃补品,怎么保健,人总难逃一病,也是苦的;“死”,当然是苦的。

佛家讲生老病死,当然佛家还讲别的苦。佛家讲的“苦”有八苦。

比如,第五苦叫“爱别离”。你经常要和自己所爱的人、所喜爱的东西、所喜爱的事业分开,这是一苦。

第六苦叫“怨憎会”。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经常被迫要和你看着很不顺眼的人、你很烦的人共事,你要被迫跟他相处,你不愿意干的活领导经常要让你干,叫“怨憎会”第六苦。

第七苦叫“求不得”。这也是比较惨的。拿现在举例子,大家炒股票,你指望它涨,它却偏跌给你看,这叫“求不得苦”。你求的东西你得不到,佛教把这都归结为“五取蕴”。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佛学理论问题,我们不谈,因此,佛家讲人一生是苦的。

所以,佛家追求什么?追求一种涅槃。涅槃叫“Niiwana”。

“Nirvana”的意思在佛教理论中有很多解释,但真正的解释叫“跳出轮回”。用白话讲,我不和你们玩了,你们玩你们的,反正你们都很苦、我不玩了,因为轮回是无休无止的。这一生你也许修得好一点,下一生你还是修成一个人;如果你修得不好,下一生你可能修成一只蟑螂或者一只老鼠;再惨一点,可能连动物都修不到。所以,佛家讲跳出轮回,我要涅槃。佛家最厌倦的是在尘世间的肉体和这段生命。

可见,佛家怎么会追求长生不老呢?这完全跟佛家的根本理论抵触。

所以,《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之所以要吃唐僧肉。实际上他们是想通过吃和尚的肉而达到道家的目的,因为道家是求仙的、是求长生不老的。

这些例子说明,《西游记》不是佛教小说。当然,更不要说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二郎神、哮天犬……没有一个是跟佛教有关的。

第二,《西游记》对佛教是不尊重的。

大家可以看到,唐僧在《西游记》里是什么人物?他在《西游记》里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哭”,第二件事情“被抓”,第三件事情“念紧箍咒”。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唐僧到达求经目的地大雷音寺后,他们去求经,见到了如来佛的两个大弟子,一个叫阿南,一个叫迦叶。

而这两位大弟子先问,唐僧你来干什么?

唐僧说,我来求经。

求经?你带人事来了没有啊?也就是带点好处来没有啊?

唐僧说,我这一路苦不堪言,哪有空给你带礼物啊。

阿南和迦叶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你这人太不懂事,到这里求经也不意思意思?你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你长途跋涉十多万里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不是问我求经吗?拿好处来!

唐僧没办法,唐僧有个钵,因为僧人是必须用钵吃饭和乞讨的,于是他把自己的紫金钵献出去。献出去以后这两位还不太满意。勉勉强强把经书就给了他们。

然后,他们就走了,路上一阵风把经给吹开了,大家一看这经上一个字都没有,是无字经!也就是阿南和迦叶觉得好处没拿够,那么容易给你经文?给你们的全是白纸!

孙悟空很恼火,这不是戏弄我们吗?就直接找如来佛。

孙悟空说,我和师傅万里迢迢前来求经,阿南和迦叶要索贿,索贿不成居然给我们无字经。

如来佛是怎么说的?

如来佛说,这很正常,前两天我叫人给山底下的赵长老家做了一堂法事,念一部经就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骂他们收得太少了。这子子孙孙如何活得下去啊?当然你要给点东西了。

这就完全是拿佛教开玩笑了。

P3-6

序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赓续繁衍的脐带,也是一个民族显示自身魅力和张力的魂魄。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路走来,文化一直是支撑这个东方古国度尽劫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巨人,近代以来多少志士仁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也正在迎接一个富裕时代的到来。印第安人有句名言:请走慢点,等等灵魂。文明演进史说明,越是发达国家。越是注重坚守自己的文化个性,越是富裕国民,越是注意从自己文化里寻找精神皈依。正是基于此,我们从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文化讲座“武汉·名家论坛”掬其精华,以期与广大读者分享。

“武汉·名家论坛”自2007年创办迄今已历时两年。论坛已成功举办130多场,接待现场听众近9万人。网络、电视观众逾500万人次,周末到武汉图书馆听讲座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习惯。由“武汉·名家论坛”催生的其他讲座在江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老而又年轻的武汉让人嗅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武汉·名家论坛”以“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大众话题、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让学术成果大众化,专业知识通俗化,力图架起名家与百姓、专家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100多期讲座,可谓群英荟萃。用易中天教授的话来说,几乎把全国讲座名人一网打尽。这其中有走红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钱文忠、王立群、阎崇年,著名作家梁晓声、阿来、方方、毕淑敏,知名学者周国平、刘梦溪、郭齐勇、许纪霖,深耕民间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卢勤、俞敏洪、洪昭光、刘彦斌等,让求知若渴的市民享受一道道丰富免费文化盛宴。

100多期讲座,可谓期期撞出心灵火花。从大众关注的子女教育、婚姻家庭、理财规划、职场压力、和谐人居,到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素养的古典诗词、传统国学、历史人文等讲座,市民在其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思想的导向、信息的传播。也沐浴着精神的洗礼。

文化的传承和绵延从来不只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仅仅限于学术圈内的自我欣赏和把玩,传统文化对于大众的教化与浸润,使之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熔铸于大众血脉,这是中华文化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而历久弥新的遗传密码。“武汉,名家论坛”主题立足“关注民生,陶冶情趣”,但是寻找传统与现代、学术与大众、人文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我们追寻的一条主线。我们选取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向社会推出,既是对几十位专家学术贡献的珍视,也是对部分学者近年来致力于学术成果大众化努力的一种褒扬。

这套丛书以历史文化为主线,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中华传统经典赏析、武汉城市文化的独特个性等,三卷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自成书,浑然一体。

第一辑《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针对青少年朋友阅读传统经典有详尽的阐述。传统经典是对历史文化的理性表达和艺术展现,折射出历史和时代的精华。经典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发散个人思维,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公民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辑《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学者易中天说“最牛的时代”是指的春秋战国, “最牛的人”是先秦诸子。政治上的纷纷扰扰遮蔽不了这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精华,这是一个高产经典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产思想巨子的时代。该书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说开去,以这篇为源头,并把其精神贯串全书,让道家——“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公开、公平、公正”;儒家——“仁爱、正义、自强”的思想在本书中一一体现,让我们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第三辑《那些城那些事》以作家、艺术家、学者的独特视角描摹了武汉地域文化的色彩。其中包括了湖北著名作家方方作品中的武汉印象,名家对武汉风水文化的解读,楚文化影响下武汉人的性格记忆,舒乙谈名人老舍在武汉的历史,孔庆东品评金庸小说中武汉人身上的侠义等内容。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与热情,这是现代社会剧烈变动使然?是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的桥梁作用使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然?这些呈现给我们的或许是文化供给的外在表象,贯穿其中的一条变动不居的主线还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增长。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契机,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精神道德水平是一个契机,对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是一个契机。“武汉·名家论坛”将继续秉持高层次、小主题、公益性、大众化的原则,以期奉献给听众更精彩的讲座。我们将陆续结集这些讲座内容,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大群体的受众共同分享传统文化的精华,共同感悟历史文化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在更高层次和境界谱写美好人生。

朱毅

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2009年9月10日于汉口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唐朝的一位伟大僧人,法号玄奘。他徒步十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天竺取经。他的西行之路,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赞誉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将为我们展示一部传奇而真实的玄奘西游!

——钱文忠·《从玄奘西游说起》

《红楼梦》是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闺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按一个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我们在阅读中国的传统经典,它是围绕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我们读这些书就是对这个文化传承的一种努力,读这些书对我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有帮助,对我们的时间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帮助;读这些书是你成为这个民族精英的一个工具。你可能赚了很多钱或者你可能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没读过这些书,在这个民族里,你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你不可能成为这个民族的精英。这些书是成为精英素质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王余光·《中国传统经典的选择与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文忠//马瑞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44555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