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学者易中天说“最牛的时代”是指的春秋战国,“最牛的人”是先秦诸子。政治上的纷纷扰扰遮蔽不了这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精华。这是一个高产经典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产思想巨子的时代。该书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说开去,以这篇为源头,并把其精神贯串全书,让道家——“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公开、公平、公正”;儒家——“仁爱、正义、自强”的思想在本书中一一体现,让我们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图书 | 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学者易中天说“最牛的时代”是指的春秋战国,“最牛的人”是先秦诸子。政治上的纷纷扰扰遮蔽不了这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精华。这是一个高产经典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产思想巨子的时代。该书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说开去,以这篇为源头,并把其精神贯串全书,让道家——“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公开、公平、公正”;儒家——“仁爱、正义、自强”的思想在本书中一一体现,让我们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内容推荐 以易中天教授论先秦诸子的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开篇;继而王立群先生对刘邦、项羽这两个风云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剖析;俞敏洪的《用智慧、勤奋、激情赢得精彩人生》,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如何用外国人的钱办自己国家的教育的创业历程与心态;孙家洲评说汉武帝即位时面对老祖宗留下的政策,怎样改革,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历史上的牛人,和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朝代在几位名家的解读下给我们不一样的历史。 目录 易中天 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 王立群 楚汉战争启示录 俞敏洪 用智慧、勤奋、激情赢得精彩人生 秦晖 大国、强国、现代国——关于[崛起]的讨论 孙家洲 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徐城北 文化的梅兰芳 叶永烈 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人生 周国平 善良、丰富、高贵——人文精神与人的心灵品质 试读章节 在我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发表两点感想: 首先祝贺武汉市“名家论坛”成功举办一百期。武汉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历来这里就是我国各种地域文化的聚集地。它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汉剧、楚剧,武汉是最好的;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歌剧、话剧、交响乐。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武汉有着众多的高等学府。其院校数量、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在这样的城市举办“名家论坛”。我觉得是明智之举。 第二,我向武汉的父老乡亲表示感谢。 回到武汉以后,处处都能感觉到父老乡亲对我的关怀和支持。 昨天下飞机以后,到酒店我就发现床上放着酒店员工亲手叠的千纸鹤,它穿成了一个项链,然后做成了一个心的形状,放在一个荞麦皮枕头上面,还留了一张纸条:为了让您休息好,我们特地准备了一只荞麦枕,希望您在武汉过得愉快。 这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最喜欢荞麦枕头。我在生活上跟国际是接不了轨的,我不喜欢和国际接轨的软枕头。但是我昨天并没有向他们提出这个要求,可他们想到了,给我送来了,我真的非常感动。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我们武汉市的发展,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为什么呢? 细节决定成败。 有这样一个例子: 日本有一家企业,想和一个德国客户做生意,但合同一直谈不下来。德国客户就到日本来考察,从东京出发,到别的城市去。公司派了一位公关小姐为他购买火车票。几个来回以后,这个德国客户就决定和这家企业签约了。 公司的总裁很奇怪,因为德国人要求很严格,就问他:“你怎么就同意了呢?” 德国人回答:“因为你们有这位公关小姐。” 日本人说:“哦,你爱上她了?” 德国人回答道:“不是的,因为我发现我每次出门和回到东京,不管去哪里,或者从哪里回来,在火车上,总能看到富士山。这就说明买票的这位小姐,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每次都一定能让我看到富士山。你们做事如此用心,让我感觉到你们公司是可以信任的。” 细节决定成败,从这个荞麦枕头的细节,我感觉到,至少这个酒店,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 最牛的时代,指的是哪个时代呢? 春秋战国。 最牛的人,是指哪些人呢? 先秦诸子。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牛的时代呢?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或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呢?因为出现了先秦诸子。先秦诸子不但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只是我们有时候感觉不到。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但由于文化的不同也会发生冲突和误会。 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休息室休息的时候,有服务员过来问:“女士们、先生们,请问你们喝点什么?”我们中国代表团非常有礼貌地说:“谢谢,不客气。” 结果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除了我们中国代表团成员没有喝的,其他各国代表都有喝的。当时我们还是有点阶级斗争观念的,就说帝国主义是不是又搞歧视啊?于是代表团提出严重的抗议。接待方非常委屈地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已经说过‘NO’了。” 这就是文化的误会。 中国人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主人会问:喝点什么?“不客气”,它不等于不喝。你劝说,“还是喝点吧”。他说“随便”,却不等于随便。这就一种文化无意识。而人家说NO,那就是NO。所以文化它是会有误会的。 《刮痧》这部电影,有些朋友可能看过。它讲的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就是这样一种文化误会: 爷爷远渡重洋到美国去看孙子,正巧五岁的孙子闹肚发烧,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孩子治病,而治疗后留在孩子身上的淤痕却成了他们虐待儿童的证据,被告上了法庭。 控方雇佣的美国律师,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就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个中国孩子的爸爸,打过他的儿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次宴会上,这个中国孩子和他爸爸的美国老板的孩子打起来了,这位中国父亲不由分说就要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而孩子争辩是对方先动手的,自己是正当防卫。 这位中国父亲说到:“我数一、二、三,你必须道歉。一、二、二点五”。 “呸。”他儿子不从。 “啪!”父亲一耳光就打了过去。 控方律师就此事,说此人一贯虐待儿子,居然在公共场合打儿子,可见是个虐待狂,还请他的美国老板出庭作证。 他老板出庭作证,先宣誓“我在法庭上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然后这个律师就问他:“那个中国大人是不是打了他的儿子?”美国老板说“YES”,但他想说“不过…”。“没有什么不过,不要你解释,我只要你谈事实,他打了没有?”“打了,是的,打了。” 退庭以后,这位中国员工就去跟他老板说:“你也太不够哥们了,你怎么能说实话呢?你要知道当天晚上,我打我儿子,是为了给你面子。”这个美国老板听了一头雾水,“你打你的儿子,是给我面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他不能理解。 当然,这件事情最后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个美国老板,他觉得自己虽然遵守了法律,没有做伪证,但确实给他的中国员工带来了不利,所以他就亲自到中医诊所去做了一次刮痧,然后他再出庭作证。他当着法官的面,把衣服脱掉,说自己背上的淤痕是一种治疗,是刮痧,很舒服,不是虐待。这样才结了案。 也许大家会笑,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肯定都是教训自己的孩子,给别人面子。这个道理,中国人都懂,可美国人不懂啊。 这是受谁的影响?儒家! 首先。这位中国人对他美国老板说:“你不该在法庭上作证说我打了儿子。”这是谁的思想?孔子。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高官对孔子说:“我们那儿有一个人很直的,他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出庭作证真说他父亲偷了,这个人很耿直。” 孔子说:“我们那儿的耿直,和你们这儿的不一样。我们的直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父亲犯的罪,儿子要替他隐瞒,儿子犯的罪,父亲要替他隐瞒。” 一般我们说,“父为子隐”叫做“慈”,“子为父隐”叫做“孝”。父慈子孝,互相帮忙。但是孔子说是“直”,是真实,这个事情就是中国特色了。在孔子看来,人最真实的是感情,感情当中最真实的是亲亲之爱,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这是最真实的,由于这种爱,所以“子为父隐,父为子隐”。 这件事情,后来引起法学界的争议:我们出庭作证的时候,是忠于事实还是忠于感情? P3-7 序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赓续繁衍的脐带,也是一个民族显示自身魅力和张力的魂魄。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路走来,文化一直是支撑这个东方古国度尽劫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巨人,近代以来多少志士仁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也正在迎接一个富裕时代的到来。印第安人有句名言:请走慢点,等等灵魂。文明演进史说明,越是发达国家,越是注重坚守自己的文化个性,越是富裕国民,越是注意从自己文化里寻找精神皈依。正是基于此,我们从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文化讲座“武汉,名家论坛”掬其精华,以期与广大读者分享。 “武汉·名家论坛”自2007年创办迄今已历时两年,论坛已成功举办130多场,接待现场听众近9万人,网络、电视观众逾500万人次,周末到武汉图书馆听讲座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习惯。由“武汉·名家论坛”催生的其他讲座在江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老而又年轻的武汉让人嗅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武汉·名家论坛”以“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大众话题、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让学术成果大众化,专业知识通俗化,力图架起名家与百姓、专家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100多期讲座,可谓群英荟萃。用易中天教授的话来说,几乎把全国讲座名人一网打尽。这其中有走红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钱文忠、王立群、阎崇年,著名作家梁晓声、阿来、方方、毕淑敏,知名学者周国平、刘梦溪、郭齐勇、许纪霖,深耕民间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卢勤、俞敏洪、洪昭光、刘彦斌等,让求知若渴的市民享受一道道丰富免费文化盛宴。 100多期讲座,可谓期期撞出心灵火花。从大众关注的子女教育、婚姻家庭、理财规划、职场压力、和谐人居。到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素养的古典诗词、传统国学、历史人文等讲座,市民在其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思想的导向、信息的传播,也沐浴着精神的洗礼。 文化的传承和绵延从来不只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仅仅限于学术圈内的自我欣赏和把玩,传统文化对于大众的教化与浸润,使之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熔铸于大众血脉,这是中华文化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而历久弥新的遗传密码。“武汉·名家论坛”主题立足“关注民生,陶冶情趣”,但是寻找传统与现代、学术与大众、人文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我们追寻的一条主线。我们选取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向社会推出,既是对几十位专家学术贡献的珍视,也是对部分学者近年来致力于学术成果大众化努力的一种褒扬。 这套丛书以历史文化为主线,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中华传统经典赏析、武汉城市文化的独特个性等,三卷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自成书,浑然一体。 第一辑《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针对青少年朋友阅读传统经典有详尽的阐述。传统经典是对历史文化的理性表达和艺术展现,折射出历史和时代的精华。经典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发散个人思维,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公民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辑《最牛的时代 最牛的人》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学者易中天说“最牛的时代”是指的春秋战国,“最牛的人”是先秦诸子。政治上的纷纷扰扰遮蔽不了这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精华。这是一个高产经典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产思想巨子的时代。该书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说开去,以这篇为源头,并把其精神贯串全书,让道家——“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公开、公平、公正”;儒家——“仁爱、正义、自强”的思想在本书中一一体现,让我们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第三辑《那些城 那些事》以作家、艺术家、学者的独特视角描摹了武汉地域文化的色彩。其中包括了湖北著名作家方方作品中的武汉印象,名家对武汉风水文化的解读,楚文化影响下武汉人的性格记忆,舒乙谈名人老舍在武汉的历史,孔庆东品评金庸小说中武汉人身上的侠义等内容。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与热情,这是现代社会剧烈变动使然?是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的桥梁作用使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然?这些呈现给我们的或许是文化供给的外在表象,贯穿其中的一条变动不居的主线还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增长。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契机,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精神道德水平是一个契机,对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是一个契机。“武汉·名家论坛”将继续秉持高层次、小主题、公益性、大众化的原则,以期奉献给听众更精彩的讲座。我们将陆续结集这些讲座内容,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大群体的受众共同分享传统文化的精华,共同感悟历史文化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在更高层次和境界谱写美好人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易中天//王立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445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29 |
宽 | 16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