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启示与理性第7辑)
内容
试读章节

人生就像悬崖边的树

孙周兴①(①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萌萌离开我们七年了,七年还差一个多月。时间真快,我们生者的生命在流逝,我们不断流逝的生命在这里纪念萌萌。想当年,在广州的萌萌追悼会上,我记得张志林教授是主持,我代表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和哲学界朋友们致悼词,这是我平生所作唯一的悼词,此前没有过,此后也不曾。而在此之前,在萌萌和志扬的张罗下,“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对话会在海南大学举行,在座几位“概帮”同志(做分析哲学的几位教授)都参加了那个会议,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萌萌。我一直算不清楚时间,直到收到这次纪念会的会议通知,才知道这一晃,已经七年过去了。

昨天张志扬教授要我在今天的会议上先讲话,我想他的意思是,在座人物当中,要数我跟海南大学“三剑客”关联最早,渊源最深。想当年,1992年,我博士毕业,在杭州大学后门的电话厅里给萌萌打电话,说要到海南大学工作。但志扬、家琪都劝我打消这个念头,萌萌呢,竟然给我写了六七页的长信,力劝我不要来海南。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说是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后来的事实表明,我并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呀。

昨天我一直在想,今天要我先讲话,是不是应该率先给会议定个调子才好?纪念我们亲爱的萌萌,我们当然要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我们这些朋友是这样,我们的同学们更是这样。但我们不能一味停留在哀思上面。记得几年前我来海南时见到萧帆兄,感觉他比较颓唐,仍然沉浸在对萌萌的不尽怀念中,我当时对萧帆兄很是敬佩,男人真性情,但我同时也批评了萧帆兄,我说,萌萌地下有知,看到你这种状况,是不一定会开心的。这次不一样,这次见到萧帆兄,我感觉他状态好多了,我感到很高兴。萌萌在世时更多地给大家带来笑声,虽然她也忧郁,她也流泪,她也哭泣,但总归是快乐多于忧伤。所以在此我很愿意提一个建议,希望这次会议,除了表达对萌萌的纪念之外,更多的是对生之欢愉的赞美。当然,我希望这种赞美要通过对萌萌学术思想的研讨来完成。我特别高兴的是,萌萌的弟子们为本次会议提交了这么多论文来讨论萌萌的思想。

我想,萌萌若听到我的这个建议,一定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是我们每个人记忆犹新的。萌萌温暖地看着我们呢。

我刚才说了跟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关系,我跟萌萌的交情,实际上渊源更加深远。大约30年前,1984年初,大学毕业前夕,我当时学的是地质学,却是一名诗歌爱好者,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诗歌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的考卷中最后一道题是论述题,要考生解析和论述诗人曾卓的一首诗《悬崖边的树》。二十几年以后,我才知道曾卓先生是萌萌的父亲。我当时外语太差,所以没考上北大,没成为一名诗歌研究者,不然也不一定研究什么哲学了。我认为这都是“命”。

悬崖边的树!——多好的诗意想象啊!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了,但这个标题我一直没有忘掉。也许曾卓先生是因为历尽磨难、劫后余生写的这首诗。但这位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诗人在这首诗中道出了人生真相——人不就是悬崖边的树吗?人不就是边界上的行者吗?人生脆弱无比,说折就折了;人生太过短暂,说没就没了。人生总归虚无,但生命之花依然坚强地绽放——因为人是有灵魂的。

人不就是悬崖边的树吗?然而,人又不是树。因为人被赋灵了。刚才视频上有个标题,叫:“萌萌灵在”。太对了!有了魂灵,我们才会思念,才会回忆。思想和回忆都是一种“通灵”。正因为“通灵”,我们今天才聚在一起,纪念我们亲爱的萌萌。

【附】

没有花我们怎么办?

那天归途,我

在城市的铁灰色中穿行,(P4-6)

书评(媒体评论)

我知道,个人遭遇的痛苦再大,也只是“切肤之痛”。

而有一种痛苦,几乎是你感觉不到的,例如它隐藏到“知识”中,只要是西方的“知识”都当“真理”拿来掩盖自己的傀儡:连跟班、买办与臣服也变成了光荣:对于自己的文化。民族,土地与血遗忘了.却自诩为进步:学习总是尾随在西方遗留的思想中,永远摸不到原创的边际,居然也成为学问的楷模。所有这些都因“知识”的增长而掩盖了知识的羞愧。它使我有一种永远爬不起来的感觉在灵魂深处悲鸣!——萌萌

目录

编者前言:”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孙周兴 人生就像悬崖边的树

 【附】没有花我们怎么办?

张志扬“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前萌式的”自由承担责任”

 【附】阿姆斯特丹凋零的沉醉

陈家琪 什么是萌萌所关心的理论问题?

萧帆 我和萌萌

张志林 《情绪与语式》对哲学问题的开掘

租炼 身后功名慰寂寞

郑文龙 从《创世记》看犹太教的羞愧感与神法的关系

张文涛 回忆和感悟:纪念萌萌

 【附】对商蒋问题的一点理解

娄林 斯文不丧——简论汉语之为思考的语言

曹聪 通往“存在”的想象与回忆——献给素未谋面的萌萌

周洁 坚持守望那片隐秘的空白——萌萌在文学艺术中“临界倾听”的指向

郭熙明 如何“拯救复仇”?——一次亲近萌萌的尝试

张凯迪 苦月亮之谜——萌萌祭、时光祭

王凌云温暖的现象学——一个以萌萌思想为线索的考察

徐飞认识“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得天独厚者的一阙长歌

贾冬阳 中国现代哲学的土地品格——读萌萌的《汉语作为民族语言表达如何可能》

张芳宁 女人:“是渊薮,也是希望”——从萌萌《女人是什么,能是什么?》而来

柯常咏 只与自己的灵魂相厮守——读萌萌《人是无意指的指号》

李安琴 薇依、她和我

杨晓强 谁来拯救不幸的人生——论个体的意义和语言问题

田一坡 萌萌的兴与言

郝春鹏 语词的索引——从萌萌的进路贴近本雅明的历史哲学

高琪 无语中的期待——萌萌的“基本情绪”

唐俊峰 理想的坠落与升腾——从萌萌问题意识的转换看理想的可能性

牟琦 萌萌的哲学问题——以“做人为学的一致”进入

魏春雷 “情绪—水墨”:转换与哀悼——从萌萌思考而来的语言问题一则

郑一萌 给我一个想象

朱赢 “中国”人的德性——有感于“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龙卓婷 “幸存者之幸与不幸”——萌萌的苦难记忆与个体言说

肖训能 断裂的缺口:人生的残缺与人性的残缺——萌萌老师的悲剧意识

陈辉 世界的光荣就这样消逝了——读萌萌的《为浪漫的宫廷色彩送葬》

刘婵 静默中的独自:在幽隐处开显与盘旋——读萌萌《情绪与语式》

序言

编者前言:“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2013年7月7日,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外国哲学学科点”即“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与“萌萌学术工作室”在海南尖峰岭雨林谷举行了萌萌逝世七周年纪念活动暨萌萌学术思想研讨会。与会者有中心负责人、萌萌亲属、几位老朋友、“概帮”同仁以及萌萌的学生和学生辈等80人。

纪念活动的主题除了追思萌萌的“为人”,更着重由她的学生和学生辈们“见字如面”地缅怀萌萌老师的“为学”。其中,特别落脚到萌萌生前未发表的最后未完成稿——《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原本是一部电影中的台词。一经落到萌萌的文字中,却变成了令人惊悚的问题:如果你不麻木,如果你不习以为常,如果你不知识技术化到牙齿,如果你对百年来的中国思想现实稍有反省,惊悚过后的深思岂能安稳!

请看:

  “在西方学术面前‘死于羞愧’”。

请听:

  我知道,个人遭遇的痛苦再大,也只是“切肤之痛”。而有一种痛苦,几乎是你感觉不到的,例如它隐藏到“知识”中,只要是西方的“知识”都当“真理”拿来掩盖自己的傀儡:连跟班、买办与臣服也变成了光荣;对于自己的文化、民族、土地与血遗忘了,却自诩为进步;学习总是尾随在西方遗留的思想中,永远摸不到原创的边际,居然也成为学问的楷模。所有这些都因“知识”的增长而掩盖了知识的羞愧。它使我有一种永远爬不起来的感觉在灵魂深处悲鸣!400年来,西方的“技术知识”已有两种趋势显露于世:长远的一种是“宇宙论物义论”的“非人属”趋向,即愈来愈“单子化”的“个人”亦步亦趋地走向“人是机器”;

现实的一种是一切来自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种性”全都消解到唯“力”是图,唯“利”是图的知识性的“无德无义无耻”之中。

前一种背叛“神性”引起犹太人羞愧。

后一种背叛“德性”引起中国人羞愧。

萌萌一生可说是中国近百年经验的化身。她本能地拒绝拿西方的知识学套制中国的经验。尽管她面对学术体制不得不借用西方的思想范畴揭示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她始终恪守“回到经验本身”的敏感与忠诚,因而她总能保留经验“例外”的“问难”形式。“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便是萌萌生命的“最后一问”。

这里记录的,还不是纪念者安慰萌萌在天之灵的“去羞愧感”,而是纪念者感受羞愧之羞愧的领悟:如苦难中生成的意志是“他性”的复仇还是归根结底启“他性”于“自性”中的双重救赎;同样,苦难的灵魂意向“他者”生成的质感与取义如何能是光明而温暖的;由此伸展的两个“维度”恰恰呼应并支撑起萌萌的问题意识,那就是基于“德性”的中国式羞愧和基于“神性”的犹太式羞愧。

——萌萌之思,“薪尽火传”!

张志扬

2013年7月27日 海甸岛

内容推荐

由萌萌学术工作室主编的本辑《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启示与理性第7辑)》是2013年召开的纪念萌萌逝世七周年研讨会的论文合集,共收纪念文章32篇,篇末附萌萌的一篇未完成遗稿《“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所收纪念文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者回忆与萌萌的交往,最重要也是最感人的一篇当是萌萌丈夫萧帆所撰《我和萌萌》一文,该文章是萧帆所写回忆录的第一章,记述了自己与萌萌的相识;第二类,是由萌萌的著作、观点生发而来的论文;第三类,则是作者的专业论文。在所收文章中,大都对萌萌“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回应。

编辑推荐

2006年8月12日萌萌去世后,在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外国哲学学科点"建立了"萌萌学术工作室",作为海南大学应有的一种学术精神形式传承下来,并已事实性地体现于外国哲学学科点暨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活动中,由萌萌学术工作室主编的本辑《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启示与理性第7辑)》的继续正是萌萌精神的体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启示与理性第7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萌萌学术工作室主编
译者
编者 萌萌学术工作室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8003
开本 32开
页数 5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9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6
CIP核字 2016212607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