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1从燕昭王远征辽东到高句丽强势崛起)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全景展示东北亚千年战争史的力作;龙兴之地,得东北而逐天下;虎狼辈出,揽猛士而定山河!

这是一个历史发烧友的全景解读,带你领略东北亚充满杀伐的前世今生,重温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荣与梦想。多角度呈现群雄争霸的东北亚,深层次解读持续千年的战争史。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1)》为中国边疆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二部,也是作者方俞历时两年的呕心之作。

内容推荐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1)》以丰富的史料、雄浑的笔调、新颖的观点,生动再现了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与高句丽、鲜卑、乌桓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东北亚地区争夺霸权的宏伟画卷,讲述了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尘封往事。这是一部能够让人热血沸腾、血脉赍张的东北亚争霸史,本书从战国一直讲到南北朝,故事跌宕起伏,战争残酷激烈,是每一个关心东北亚的人都不容错过的经典。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1)》为中国边疆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二部,也是作者方俞历时两年的呕心之作。

目录

[第一章] 长城万里今何在

 从卧底到将军

 白马雄风尽蹉跎

 公孙度当上了土皇帝

[第二章] 白狼山之殇

 长缨直指向燕幽

 奇人田畴

 乌桓,大患也!

[第三章] 三足鼎立背后的一刀

 东吴大帝的海上纵横

 公孙氏辽海图霸

 有使自倭国来

[第四章] 古国高句丽

 高句丽起源

 高句丽建国

[第五章] 白虏传奇

 鲜卑起源

 慕容部崛起

 乱世到来

 一统辽东

[第六章] 慕容雄风

 燕赵争雄

 问鼎中原

 名将的悲哀

 命中注定的冤家

[第七章] 百年恩仇

 乐浪风云

 做人不能太单纯

 艰难的复国之路

[第八章] 双城记

 江山代有才人出

 魂归参合陂

 后慕容垂时代

 向南,征服半岛!

试读章节

战国七雄中,燕国和韩国实力最弱。燕国是周王朝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资格很老,但国力有限,仅仅靠着地处偏远,才没有被其他大国所吞并。韩国曾经有过著名的申不害变法,加之国民剽悍,又盛产强弓劲弩,所以有“劲韩”之称。而燕国,在战国初年,除了摆摆资格,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了。别说超级大国秦国和齐国,就连新兴的赵国也没把燕国放在眼里。当时燕国的国都蓟城(今北京),完全不像现在的北京这般繁华拥堵,就是一座稍大一点的边陲城池罢了。

一个人,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实力,但不能没有尊严。

为了富国强兵,燕王哙主动学习尧舜,把王位禅让给了聪明能干的相国子之。子之这个人能力很强,也很能表现。上位之前,他忠心耿耿,事事替君王谋划;王位到手,就开始暴露本质,变得独断专行。他的上位,直接引起了以太子姬平为首的燕国旧贵族的不满。很快,两拨人拉开架势,大打出手。结果,燕王哙、姬平、子之,统统死于内乱。

邻居有难,岂能袖手旁观!

燕国最大的邻居是谁?齐国。当时的赵国虽然新锐,但还没有吞并燕国的实力。野心勃勃的齐宣王看准机会,派大军趁火打劫,一举攻下蓟城,然后赖着不走,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燕国的新主人。

燕国再窝囊,那也是几百年的老诸侯,一大块肥肉,岂容你齐国独吞!其他国家看不下去了,可齐国已经占领了燕国,只好软硬兼施,外交斡旋和军事威胁一起上:你齐国要么把燕国平分给大家,要么退出燕国,如果不干,我们就联合起来弄死你!

好汉不敌人多,齐宣王没办法,只好下令撤兵,临走前把燕国财货扫荡一空,狠狠地捞了一票。齐国和燕国就此结下世仇。可齐国强,燕国弱。怎么办?

唯有富国强兵。

但谈何容易!

卧底东胡

可燕国确确实实在齐国和赵国的威胁下强大起来了。燕国的强大,离不开四个人——燕昭王、苏秦、乐毅、秦开。

正是这四个人,定下了开发辽东的大计。燕国开发辽东有三个目的:驱逐东胡、开荒屯田、秘密练兵。

驱逐东胡,是为了解除北方东胡对燕国侧后方的威胁;开荒屯田,是为了让燕国获取军粮和木材,储备战略物资;秘密练兵,是为了避开诸侯的耳目,为一举打败齐国做准备。

燕昭王、苏秦、乐毅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里说的是秦开,开发辽东的真正执行者。

在成为燕国名将之前,秦开的身份是一名人质;准确地说,是卧底。

战国中期,生活在现在山西、河北北部的东胡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更多的东胡部落被赶到了东边的燕国边境。他们见燕国不怎么强大,就得寸进尺,不断侵扰燕国北部边界,对燕国本土造成了极大威胁,也极大地牵制了燕国的兵力。

打不过人家,只好求和。求和,需要表示诚意。于是,燕国就在名门望族中开始挑人。请注意,燕国挑的不是少女,而是少男。自诩周礼正统的燕国王室觉得,用女人来解决国家的外交问题,实在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做派(看起来似乎比后来的汉朝更有男人气概)。当然,燕国也不像后来的高丽那样把漂亮男人送去元朝当娈童和宦官,而是挑选了一些年轻、有志向、有节气的名门子弟去东胡做人质。

所谓人质,实际上有三层用意:

第一,当然就是去当人质,向东胡人表示诚意;

第二,让年轻人去草原苦寒之地锻炼几年,等他们回来,就是合格的战士和将领;

第三,就是刺探情报,去敌人那儿摸底,为将来收拾东胡做准备。

就这样,带着国家的使命,秦开来到了东胡。

万事开头难,刚来到东胡的时候,秦开饱受歧视,生活得十分艰苦。但他坚持了下来,并且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气,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地在大草原上生存了下来,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并且逐渐得到了东胡人的认可,获得了勇士头衔。

但这只是他卧底生涯的第一步,接下来,他需要完成更大的使命,那就是熟悉东胡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从东胡人身上学习游牧作战的要领,牢记东胡人的生活规律和兵力部署。

此后,燕昭王即位,变法革新,锐意进取,燕国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东胡的外交政策也变得强硬起来。东胡见燕国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对付了,军队也变得能打仗了,愤懑之余,就拿那些在部族中的燕国人质出气,削去了秦开的勇士头衔,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

秦开在东胡生活多年,结交了很多好友,他们不愿看到秦开成为两国交战的牺牲品,所以就帮助秦开逃离东胡营地,护送他返回燕国。

序言

我爱读史,但很少读史书。总是看到某个好玩的故事,有趣的人,再回过头去找资料来看。我爱写东西,从高中开始,不管是用笔还是用键盘,不管是在考卷底下偷偷写,还是被人约稿,我总能在写作中找到一种快乐,和小小的满足感。

曾有人问,为什么我写的历史故事,总是有很重的地理味道?

因为,历史与地理,总是密不可分的。

老爸年轻时曾是一位测绘工作者,曾骑着马、别着枪,在没有标注的大西北走过一大圈,遭遇过土匪,留下过伤疤。我没有如此拉风刺激的经历,偏偏遗传了他对历史、地理的敏感,小时候翻看他的书架,在辞海中找到一本“历史地理”卷,如获至宝。古代的地名,大到省路府、州郡县,山川关隘,小到集镇、湖泊,古代叫什么,现在叫什么,都有详细的注释。长大之后,看的书杂了,多了,慢慢有了一个认识——历史,是基于地理之上的历史;每一个发生在历史中的故事,都能在相应地点找到蛛丝马迹。这个地点,往小了说,是真实存在的地理方位;往大了说,是其发生、发展的大环境。

还有人问,为什么要写东北亚?

所谓东北亚,大致就是古代的辽东,近代的关东,现代的远东。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战乱,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来龙去脉也不甚了解,这便是我想要去再现这个区域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原因。

现代中国的版图像是一只雄鸡,高高昂起的鸡冠指向东北,漂亮的尾羽便是西域;有人说,中国的版图像是一个张开双臂的武士,右手是东北,左手是西域,而连通两条臂膀的锁钥,便是辽东与河西走廊。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各族政权的角力史——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两条手臂和周围的领土便尽入囊中;中原战乱衰落之时,辽东与河西走廊就会为外族所占据;就像一个被砍掉了两条胳膊的男人,不但无法继续向外扩张,还会处处挨打,全面被动。

辽东与河西,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更迭与演进。拥有河西走廊,就等于打开了西域的大门;打通西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足迹,中国人开创了伟大的汉唐文明。当陆上丝绸之路被外族所控制,中原与西域的往来被阻隔时,海上丝绸之路则伴随着隋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和科技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辽东,更因其特殊的海陆战略位置而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辽东,自古就是关外苦寒之地。辽东西接蒙古草原,东连朝鲜半岛,北望白山黑水,南眺辽海登莱,西南经由辽西走廊与燕赵大地相通,山海环抱。独特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辽东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在中国古代,辽东曾是汉族移民地,其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也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为了避免北方胡族直接骚扰中原腹地,自秦汉起,中原政权就开始了对辽东地区的开发与控制;而崛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也需要通过辽东来争取生存空间。一场位于该区域的角力赛就此拉开,延续千年。在争斗的同时,民族融合也在或悄然或明显地进行,完成了这一地区的历史进化。

辽东,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隋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从关中一路东移,北移,最终落在了北京。北京地处燕山腹地,东临渤海,南接华北大平原,西北望蒙古草原,东北通关外辽海之地,长城环抱、襟带山河,既保留了定都北方的“雄健”之气,又兼顾水陆交通之便,更重要的是,它与大海更近,与辽东更近。也正因为此,定都北京的各个政权受辽东以及周围各种地方势力的影响就变得更大了。

东北亚地区民族众多,从纵向看,有四股势力始终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政权更迭——中原汉族势力,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朝鲜半岛势力,日本势力。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半岛各种势力和日本都是通过东海丝绸之路与古中国进行交往,东胡、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等强盛一时的少数民族莫不是在白山黑水之间发展壮大,继而以辽东为踏板,一步步与中原王朝争夺霸权。

关外苦寒,却是龙兴之地。

千里长白山,就像一条横卧在东北亚腹地的巨龙。这片山水相间、烽火不断的黑土地,恰好处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从陆地到海上,在以辽河流域和朝鲜半岛为轴心的整个东北亚范围内,各个民族的崛起,各个国家的壮大,都与这个区域密不可分。

东北亚各种势力间的角力、争霸,既是一部持续千年的战争史,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全方位的竞争。为了争夺辽东的霸权,从战国时代到明清,东北亚范围的各个势力此消彼长,你方唱罢我登场:陆地和海上,白山黑水和汪洋大海,汉族和少数民族,历史中的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共同演绎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诉说着一段段令人难以忘却的悲歌往事。

而东北亚的各个民族、各种势力在厮杀角力的同时,也在分裂与统一的反复交替中不停演变。而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不仅加剧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也间接促进了中华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历史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大融合。地处中原的汉民族,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疆域,社会制度先进、文化博大、经济发达,加之包容性强,因此不断接受并融合其他民族及其文化,反过来又对东北亚地区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服饰、习俗,尤其是古代朝鲜半岛和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镜可以知形,往事可以知今。

我要写的,就是这一段波澜壮阔、有争斗有融合的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1从燕昭王远征辽东到高句丽强势崛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56708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0.0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