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一堂逻辑思维课
内容
试读章节

唱反调的非逻辑思维

关键词提示:非逻辑思维、直觉、想象、灵感

人类的有些思维活动是无法用正常的逻辑程序来解释或说明的,这类思维活动被称为非逻辑思维。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非逻辑思维都是无规律或与逻辑不符的,有的非逻辑思维同样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说,灵感、想象、直觉等都属于非逻辑思维的范畴,在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它们常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科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即在科学或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有些创造性的理论或方案是难以通过正常逻辑思维来实现的,只能借助灵感、想象力、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来解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关非逻辑思维的小故事。

贝尔纳是法国知名生理学家,在生理学领域内展开了一系列实验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846年,贝尔纳发现在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胰液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贝尔纳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呢?有一次,他从集市买回几只兔子,用来做实验。他对兔子的尿液进行了观察,他发现,比起其他的食草动物,没有进食的兔子的尿液明显要清澈许多,还带有碱性。这个现象让他困惑不已,根本无法用传统的逻辑思维来解释。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贝尔纳最终提出一种假设:那些没有进食的兔子从自己体内汲取养分,并通过尿液排出来。接着,他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实验,最终,他成功发现胰液在脂肪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贝尔纳提出的“那些没有进食的兔子从自己体内汲取养分,并通过尿液排出来”这一说法完全是他的想象,因为遵循传统的逻辑思维,食草动物的尿液并没有类似的现象。正是在直觉和想象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促使之下,他才灵光一现,提出了这个假设。接着,他又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最终在本领域内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人类的非逻辑思维有着多种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形式包括偷换概念、循环论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简化推理、博取同情、混淆视听等。

偷换概念。在表述的过程中,借助多义词等模糊不清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引发歧义或谬误。以经典的三段论为例,如果论证过程中的某一项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那么,人们就很难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

循环论证。循环论证又被称为恶行论证,指的是把尚且有待证明的观点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试图避免整个论证过程。比如说,因为小明在撒谎,所以,小明是个撒谎成性的人。

否定前件。这是条件论证的一种无效形式,比如说,如果小明在走路,那么他在移动;小明没走路,因此,他没在移动。

肯定后件。这也是条件论证的一种无效形式,比如说,如果小明在走路,那么他在移动;小明在移动,因此,他在走路。

简化推理。有时候,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简单扭曲而达到简化的目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当结果过于简化时,现实也往往被扭曲了。

博取同情。通过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情感轰炸来模糊论题,比如博取同情,把焦点聚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完全无关的问题上面,直接影响他人的情绪。

混淆视听。故意提出一些与论证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注意力。具体形式包括所提供的信息与正在进行的论题毫无关联;直接诉诸情感,而非推理等。

P3-4

目录

第一章 非逻辑思维:合情合理,却不合逻辑

 1.唱反调的非逻辑思维

 2.不可知论: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3.追溯真相,本体与逻辑的差异

 4.弯道超车,感觉经验靠不住

 5.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

 6.求同本能,一场“传染”病

 7.停一停,别一厢情愿

 8.英雄论不论出身

 9.不妨让答案更简单

 10.先明确观念,再有效沟通

 11.理性不是万能的

 12.你永远无法感知的逻辑思维

第二章 逻辑思维:突破思维的瓶颈

 1.思维有逻辑,论证才清晰

 2.符合“逻辑”,也未必是真理

 3.思维的壁垒:逻辑的局限性

 4.小逻辑,大作用

 5.逻辑学,生活中也适用的科学

 6.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突破常规

 7.发散思维:事物都是多面体

 8.超前思维:总比别人快一步

 9.U形思维:迂回前进,曲径通幽

 10.收敛思维:一步步逼近真相

 11.组合思维:打造思维的“百宝箱”

 12.类比思维:创新源于比较

 13.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14.侧向思维:条条大路通罗马

 15.追踪思维:“为什么”背后的答案

 16.系统思维:从全局着眼

 17.假设思维:假设是论证的基石,

 18.归纳思维:回归本质,从特殊到普遍

 19.求易思维:由繁入简,返璞归真

第三章 逻辑定律:逻辑的理性运转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违反同一律,别样的幽默

 3.偷梁换柱,别忘了同一律

 4.排中律:明确的“是”与“非”

 5.究竟是谁违反了排中律

 6.排中律的守则:含含糊糊可不行

 7.矛盾律:唯一的事实

 8.自圆其说,矛盾律的法则

 9.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的理由

第四章 逻辑概念:思维大厦如何建成

 1.概念,逻辑思维的细胞分子

 2.偷换概念,诡辩者的把戏

 3.明确概念,给事物贴上标签

 4.“鸡同鸭讲话”:共用概念的缺失

 5.混淆概念,思维上的混战

 6.没有清晰概念,就没有逻辑思维,

 7.词语的歧义,逻辑的乱象

 8.“天地一指”不成立:逻辑并不是逻辑学

 9.加工概念,让逻辑浮出水面

 10.概念,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11.“苦恼的蝙蝠”:概念归类的逻辑问题

第五章 逻辑推理:由已知演绎未知

 1.逻辑推理:有理有据,言之凿凿

 2.不符事实的推理,再“完美”也有逻辑漏洞

 3.表述含糊,推理的“绊脚石”

 4.模态逻辑的模态判断和性质判断

 5.省略推理:我以为你知道

 6.不要将自己的逻辑强加于人

 7.厘清事物变化的逻辑,正确推理的前提

 8.直接推理:抽丝剥茧,发掘真相

 9.联言推理:林肯演讲

 10.假言推理:酋长遇刺

 11.二难推理:进退两难的囚徒困境

第六章 逻辑命题:不假设,无逻辑

 1.命题,逻辑推理的奠基石

 2.命题,一门恰当判断的艺术

 3.错综复杂的命题与语句,

 4.立论的严密性,逻辑推理的生命

 5.直言命题:是金子就会发光

 6.假言命题: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

 7.选言命题: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8.隐含命题:隐形的巨大能量

 9.关系命题:避免一厢情愿

 10.用对命题,严密推理的基础

第七章 归纳逻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1.有逻辑地归纳信息

 2.妙用逻辑归类,让知识化零为整

 3.归纳逻辑:先总结事实,再推出结论

 4.归纳推理,还原事实真相

 5.巧用归纳推理,让逻辑更有条理

 6.归纳思维,预测未来

 7.归纳逻辑,让故事环环相扣

第八章 类比逻辑:同中取异,异中求同

 1.寻找相似点,有逻辑的创新

 2.“卡壳”的思维:相同病症,不同药方

 3.类比推理:把握层层递进的节奏

 4.类比逻辑,如何求同求异

 5.类比逻辑,让表述更委婉

 6.触类旁通,类比的内在逻辑

 7.错误类比,一种思考上的错误

 8.科学家有时也说蠢话

第九章 因果逻辑:原因未必指向结果

 1.是推理的结论,还是因果的结果

 2.化繁为简,神奇的因果逻辑

 3.连续发生的事件也未必是因果关系

 4.祭祀,强扭的因果关系

 5.所谓奇迹,因果逻辑的诡辩

 6.前提错了,结论未必错,

 7.事物的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第十章 语言逻辑:逻辑成就语言大师

 1.人际沟通,一种语言行为

 2.语境中的逻辑奥秘

 3.妙语解围,逻辑是关键

 4.巧用幽默语言,逻辑高手的聪明作答

 5.正话反说,意味深长

 6.活用认知悖论,掌握话语权

 7.语言逻辑,巧妙的推销艺术

 8.反语广告,“吸睛”的法宝

 9.话里有话,一个词的两个意思

 10.诱导性语言,都是“纸老虎”

 11.博弈,有策略地讨价还价

第十一章 逻辑悖论:识破哲学家的小把戏

 1.美诺悖论:向理性思维发起挑战

 2.赌徒悖论:总有人心存侥幸

 3.罗素悖论:谁来为理发师服务

 4.分散投资悖论:别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5.学费悖论:应不应该交学费

 6.循环论证:换一种方式表达

 7.白马非马:事物的内涵与外延

 8.老虎悖论:话里有话的玄机

第十二章 逻辑陷阱:看诡辩者歪曲逻辑

 1.逻辑陷阱,诡辩者的“逻辑”

 2.不相干论证,阿Q的神逻辑

 3.怜悯陷阱,同情心泛滥

 4.加入假设,暗中操作,

 5.不充分谬误:闻到菜香味不等于吃到菜

 6.诉诸人身:不对事,只对人

 7.广告偏见,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8.权威的藩篱,逻辑的枷锁

序言

我相信,每个人脑海中都曾浮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思维符合逻辑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逻辑思维乍听之下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汇。在潜意识里,我们总是将逻辑思维与“真相”“合理”“睿智”等名词画上等号。然而,逻辑思维其实没有这么玄乎,它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有时,逻辑思维又被称为抽象思维,人们认为这是一种“闭上眼睛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精确性、严谨性、规范性和可重复性。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

在生活中遇见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人,我们往往会肃然起敬,希望有朝一日也如他一般睿智。那么,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究竟从何而来呢?其实,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来获得。

客观世界里,万事万物瞬息万变,虽然不同事物之间有着各种差别,但就其本质而言,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遵循逻辑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运用概念、推理、判断、归纳、类比等方式构建一套完整的逻辑认知体系,同时促使思维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有效克服思维定式。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有关经济、教育、医疗、投资等领域内的信息,很多言论貌似合理,然而,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内容模棱两可,有的利用语句歧义,有的偷换概念,更有甚者本身就是谎言。置身于信息的茫茫大海里,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才能甄别真假,从中过滤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古代的中国、希腊和印度,很多睿智的先哲早就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对语言或思维中那些机巧、环节、过程稍加利用,就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些先哲不断反省与思辨,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逻辑故事,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如今,我们更不能忽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人,持久的财富并不是暂时的月入斗金,而是拥有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驰骋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思维是我们手中永远的砝码。希望这本《每天一堂逻辑思维课》能帮助你开启逻辑那片神奇天地的大门,对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所助益。

内容推荐

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在遵循一些逻辑学原理,有逻辑地表达,有逻辑地做事,有逻辑地判断?

小黑著的《每天一堂逻辑思维课》是一本理解和运用逻辑学原理的入门指南,通俗易懂的阐述与生动有趣的案例,让你领悟逻辑学的真意和妙用,培养辨别真伪的慧眼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编辑推荐

逻辑思维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驰骋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思维是我们手中永远的砝码。希望这本小黑著的《每天一堂逻辑思维课》能帮助你开启逻辑那片神奇天地的大门,对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所助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一堂逻辑思维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76176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8
CIP核字 2018044429
中图分类号 B81-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