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秘脱险--秘密营救香港沦陷后困港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翔实记述了1942年春,日军侵占香港后,数百名被困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处于危险境地,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指挥下,各级地方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与日伪斗智斗勇,出奇制胜地将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营救、护送到抗日大后方。这场秘密营救行动的成功,被矛盾先生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内容推荐

1942年春,在沦陷后的香港,发生一件引起中外注目的大事: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突然从日军的封锁下神秘地“失踪”了。几个月后,他们却安然地出现在抗日大后方和根据地。使敌人为之目瞪口呆。

当时,这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从日军刺刀下的孤伪军、国民党顽军、土匪设置的重重关卡,他们是怎样从中脱险,远走高飞的?本书真实、生动地揭示了这个奥秘,再现了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情景。 

这场规模宏大的营救行动,是在中共中央和在重庆的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挥下,迅速而秘密地展开的。参加营救的广大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将困难踏于足下,奋不顾身地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履险蹈危,历时近二百天,行程逾万里,遍及十余省市,出奇制胜地将8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及其家属和近百名国际友人和数十名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家属营救,护送到抗日大后方。

这场秘密营救行动的成功。被矛盾先生称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目录

一、危难临头

二、紧急号令

三、临危受命

四、打通香港——九龙——西贡交通线

五、“指挥部”先行

六、秘密寻找

七、海上漂泊七昼夜

八、香港——长洲——澳门——内地

九、深夜偷渡

十、手枪队护卫

十一、枪战大鹏湾

十二、迫虎离山

十三、白石龙村迎贵客

十四、打通坪山交通线

十五、文化沟里的战斗生活

十六、化装商贾走大路

十七、住到顽军的鼻子底下

十八、坐着汽车过关卡

十九、小山村隐蔽大作家

二十、下水道救出国际友人

二十一、营救“国军”司令夫人

二十二、胜利的低价

附录:永不磨灭的记忆

后记

试读章节

希特勒为了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后,终于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突然袭击。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3时许,德军约2000架飞机突然飞临苏联西部上空,对66个机场和其他军事设施、交通枢纽以及重要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并以数千门火炮轰击苏联西部地区,从而揭开了苏德战争的帷幕。4时30分,德军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52个师又3个旅的庞大兵力,以装甲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在空降部队配合下,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北中南3路,向苏联排山倒海般地推压过来。1个小时后,德国驻苏大使才向苏联递交战书,诡称:苏联未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准备进攻德国,德国被迫发动“防御性”战争。德国的同盟国或“保护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芬兰、匈牙利、西班牙也陆续对苏宣战,并以部分兵力加入侵苏战争。在德军优势兵力的突击下,苏军被迫全线退却。战争第一天,苏军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余架被击毁在机场上,德国空军成功夺得了制空权。德军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也迅速突破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五六十公里,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之手。从6月22日至7月9日的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损失巨大,有近30个师不复存在,约70个师的人员、装备损失50%以上,3500架飞机和一半以上的燃料、弹药仓库被毁。①苏军从西部边境向东和东北方向退却300~600公里。德军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境、白俄罗斯大部、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②的部分领土,并进入俄罗斯联邦西部,进抵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威胁到斯摩棱斯克和基辅。闪击苏联得手,德国统治集团兴高采烈,纷纷做出乐观的预测。早在7月3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哈尔德大将就宣称:“歼灭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前方俄军主力的任务业已完成,……14天内对俄战局便可打赢”③。次日,希特勒甚至断言:苏军“已输掉这场战争”④7月8日,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冯·布劳希奇元帅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向希特勒报告:已知苏军步兵兵团有164个,其中89个被歼,46个尚能作战,18个部署在芬兰等次要战场,其余11个情况不明。并由此断定,由于军事指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缺编,苏军在短期内不可能重建一批合格的战斗部队。基于这样的判断,德军紧接着向基辅、斯摩棱斯克和列宁格勒3个方向发动全面进攻,大有一举灭亡苏联之势。 P2-3

序言

1942年春,日军侵占香港后,发生了一件引起中外注目的大事: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突然从日军严密的封锁下神秘地“失踪”了。几个月后,他们却安然地出现在抗日大后方和根据地。使敌人为之目瞪口呆。

当时,这样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要从日军刺刀下的孤岛香港,回到千里之遥的大后方,不仅山险水恶,更有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土匪设置的重重关卡,他们是怎样脱离危险,远走高飞的?为了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三年前特地组织广州军区的李佑军同志撰写此书,以便真实生动地揭示这个奥秘,再现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情景。

这场规模宏大的秘密营救行动,是在中共中央和在重庆的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挥下,迅速而秘密地展开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就在当天,党中央、周恩来先后两次电示我党驻香港负责人廖承志等人迅速做好应变准备,将遭受国民党当局政治迫害而聚居在香港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营救出来,经广州湾(现湛江)或东江转入后方安全地区。

次日凌晨,日军突然向香港九龙进攻。12月9日,周恩来又急电廖承志等人,对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撤离香港的路线作出明确指示。转息,周恩来又去电急切地询问:“港中文化界朋友如何处置?尤其九龙朋友已否退出?”“能否有一部分人隐蔽?”“与曾生部及海南岛能否联系?”此时此刻,党中央、南方局对身陷香港危境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同志和朋友,是何等牵挂和焦虑!

根据党中央、南方局的紧急指示,战斗在港九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领导人廖承志、张文彬、刘少文、连贯、尹林平、梁广等,立即分头组织港九地区及地下交通线上各级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全力投入秘密大营救的斗争。

面对日军海陆封锁和交通工具奇缺的严重情况,营救工作主要从两路进行:一路从香港偷渡到九龙,再转移到东江游击区;另一路从香港经长洲岛偷渡到澳门或广州湾,再分别从广东境内进人桂林。此外,还有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人,则从其他路线脱险。

2月中旬,当党中央得知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已安全转移到东江游击区时,即发电慰问,并同意在东江游击区设立电台与中央直接联络。与此同时,周恩来从重庆派人去桂林,接济经广州湾已到那里的夏衍等人,并请中央转告华东地下党负责人刘晓,“准备疏散—批文化人经浙江去沪转苏北”,务将“此路沿途交通情况速查告”。

为使营救工作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南方局设法筹集了20万元营救费,分别汇给东江和桂林方面。并告知下一步“我们另拨款接待”。

当时,位于广九铁路两侧的东江游击区,范围窄小,粮少物缺,生活供给非常困难。东江游击队人不逾千,枪不过五百,又面临日伪和蒋顽的夹击,进入游击区的脱险人士,不宜在这里久留。对此,党中央、南方局和南委、东江游击队之间,在频繁的密电磋商之后,中央书记处将周恩来的意见电告张文彬。周恩来指出:一,自香港撤退的人士,大多数是统一战线的文化人,过去在渝、港均已很红了,若久住,不仅国民党特务,就是广东当局也要注意。无论如何不能停留。二,已去电方方同志,告其处理方法是:一些去浙江,经沪到苏北;一些去桂林;一些来渝。十一天后,周恩来又电示张文彬,因去沪路线情况未明,到上海的人数要减少,知名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仍暂留游击区或梅县候电。并告知“桂林已派人去接济,可找夏衍,如夏衍已离去,可找廖沫沙(可经田汉找他)帮助”。周恩来还专门对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张友渔、韩幽桐、胡绳、吴全衡、于伶夫妇、章泯、戈宝权、沈志远、刘清扬等数十人的去向,分别作了具体安排。鉴于国民党特务对柳亚子、邹韬奋的缉捕很紧,周恩来倍加关注,曾专门去电嘱咐南委书记方方,要他指定专人负责接待和护送,确保邹韬奋、柳亚子等人的安全。

在党中央的号令和周恩来的周密部署下,投入营救的各方面党的领导人、广大党员和游击队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将困难踏于足下,奋不顾身地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履险蹈危,出奇制胜地将大批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抢救、护送到抗日大后方,受到党中央的来电表扬。

这场秘密大营救,历时近二百天,行程逾万里,遍及十余省市,共营救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及其家属八百余人,无一失误。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张铁生、张明养、羊枣、千家驹、黎澍、戈宝权、胡仲持、韩幽桐、吴全衡、叶籁士、恽逸群、廖沫沙、金仲华、杨刚、徐伯听、胡耐秋、梁若尘、黄药眠、胡风、沙千里、周钢鸣、高士其、叶以群、袁水柏、华嘉、端木蕻良、蔡楚生、司徒慧敏、司马文森、杨东尊、张文、沙蒙、金山、王莹、章泯、宋之的、于伶、许幸之、赵树泰、李枫、蓝马、凤子、盛家伦、郁风、叶浅予、特伟、胡考、丁聪、成庆生、叶方、梁漱溟、孔德浊、沈粹镇、殷国秀、俞颂华、胡蝶等等。还有李伯球、萨空了、邓文田、邓文钊、陈汝棠等。我党还营救出一批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其家属,如国民党驻香港代表海军少将陈策,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贤德、南京市长马俊超夫人等。此外,被驱入日军集中营的英国官兵和英、印、荷、比等国际友人,有近百名也在我党和游击队的帮助和救援下脱离险境。

这场闻名中外的秘密大营救取得完全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历史奇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肝胆相照、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因而被茅盾先生称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纪念抗日战争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加深理解党中央爱护知识分子、加强多党合作、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无疑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者

2005年7月

后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中国、全世界都在举行各种纪念和庆典活动,目的是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同样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本人应解放军出版社倪齐生编审之约,撰写了《神秘脱险——秘密营救香港沦陷后困港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纪实》一书,现与读者见面。

以营救困港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为主要对象的秘密大营救,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1942年春,在中共中央及其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廖承志、张文彬、刘少文、尹林平、梁广等分头组织港九地区及交通线上各级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一场规模宏大的秘密大营救斗争,历时近200天,行程约万里,遍及十余省市,将800余名进步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救出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安全护送到抗日大后方和根据地。并从统一战线和人道主义原则出发,救出了一批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其家属。参加营救斗争的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不仅将自然界的艰难险阻踩于脚下,而且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一切,无疑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传统。但又远远不限于此,其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人文价值超越了政治,甚至超越了历史,穿越时间的隧道连结和通向未来。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和主题的今天,重温那段传奇的历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去解读,相信都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营救工作是分海、陆两线进行的。海上营救又分坐船直达国统区和坐船到澳门再转陆路回内地;陆路营救又分东西两线,东线即从九龙步行至西贡坐船到鲨鱼涌,西线即从九龙经荃湾、元朗一路步行至宝安。整个营救工作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时展开或穿插进行的,营救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显得有点“乱”,这给谋篇布局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既客观真实又不繁杂琐碎地表现那段历史呢?我想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大胆舍弃那些比较一般的、重复的过程,并按照历史逻辑和思维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加以排序。同时,考虑到事件本身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本书不用那种时空忽近忽远、回忆穿插其中的“纪实手法”,而取集中叙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历史小说式”写作方法,另以“附录”的形式摘录部分脱险者的回忆和感受作为印证和补充。其利弊优劣,有待读者评判。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主要参阅了解放军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回忆文集《秘密大营救》和《胜利大营救》等书籍以及有关档案资料,得到了解放军出版社的倪齐生编审热情帮助。在此,谨向上述书籍的有关作者和编辑、有关档案工作者和倪齐生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二00五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秘脱险--秘密营救香港沦陷后困港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佑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49714
开本 32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