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大家学术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冯汉骥(1899―1977年),我国有名考古学家。1931年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人类学,1936年获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受聘干四川大学历史系,从此历四十载春秋,辛勤治学,培育人才。他是运用现代人类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兄弟民族的先驱、人类学西南学派的开创者、西南地区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莫基人。 目录 序 关于资阳人的几个问题 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 四川彭县出土的铜器 关于“楚公”戈的真伪并略论四川“巴蜀”时期的兵器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记唐印本陀罗尼经咒的发现 前蜀王建墓内石刻伎乐考 前蜀王建墓出土的平脱漆器及银铅胎漆器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 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 内容推荐 冯汉骥(1899—197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1931年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人类学,1936年获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受聘干四川大学历史系,从此历四十载春秋,辛勤治学,培育人才。他是运用现代人类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兄弟民族的先驱、人类学西南学派的开创者、西南地区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莫基人。《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收录冯汉骥教授的考古学论文十一篇,涉及20世纪50—70年代西南地区的诸多重大考古发现。 编辑推荐 《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是“大家学术”丛书之一种,为西南地区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冯汉骥教授的论文集。本书共收录考古学论文十一篇,涉及20世纪50—70年代西南地区的诸多重大考古发现,对西南地区的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民族学都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大家学术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冯汉骥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054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9 |
| 出版时间 | 2018-05 |
| 首版时间 | 2018-05 |
| 印刷时间 | 2018-05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64 |
| CIP核字 | 2017196716 |
| 中图分类号 | K8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5 |
| 宽 | 152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