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学堂
内容
试读章节

无我是人生最丽境界

【引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第十三章

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专访】

老子所说的“无身”,也就是“无我”。老子认为,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道家一向呼吁“无我”的最高境界,老子以及后来的庄子都是如此。道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庄子》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打柴回来,很累,就躺在自己的茅屋旁睡着了。恍惚中,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他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庄子很惊诧,掐了掐自己的大腿,方知原来是自己。

这是《庄子》里一个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一般称为“庄周梦蝶”。在这个故事里,庄子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子。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同的;庄子是庄子,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同的。

但这不是庄子的感受。李白《古风》云:“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也就是说庄周与蝴蝶已经“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这就是“无我”。

对此,可以作以下推理:如果“我”一会儿可以是庄周,一会儿可以是蝴蝶。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就成了不确定的了。所以说,“我”之所在是始终处于变幻不定之中,庄子称之为“物化”。

庄子认为:世上万物,尽管干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这叫“齐物”。“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也就是“无我”。庄子的这种“物”“我”两忘,其实是对老子“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继承和发展。

老子的“无我”,不仅是指四肢肉体会“无我”,连精神也要“无我”。按照老子的“无我”哲学,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间的其他动物或植物本身并不卑贱,人自身也并不高贵。大家都是平等无二,合二为一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达到“无我”的人生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将老子的这种“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智慧予以总结,至少有以下两点:

(1)通过瞑目存神,屏息万缘,而忘掉自己的四肢五体,从而使灵魂逍遥自在。人类的身体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不得不去每天为它谋衣糊口,去奋斗,去抗争,这样自然会惹出许多的烦恼和痛苦来。等到我们物我两忘,就不受时空的限制,心中没有牵挂障碍时,就可以光灼灼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了,自然也就不会为了那些衣食住行而操心烦恼了。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什么灾难和不快呢!

(2)将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放在心上是愚人的悲哀,这样的人还在“有我”的境界里苦苦挣扎。在老子看来,既然人间的生死寿天、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没有什么区别,是虚幻不实的,是梦,人们就应该把它们看淡,身处其中而心处其外,不去辨识,不去执着,来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来好了,去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去好了。可是人们却往往做不到,结果是自寻烦恼,等到事情过去了,才醒悟过来,悔不当初。

烦恼的根源就在于考虑自己太多了,心有所求,患得患失间烦恼丛生。无我亦无烦恼,忘我亦为安然。无我无畏,无私无忧才是最高境界。烦恼的时候,试着放下一些东西。大干世界如过眼烟云,何必执着呢?既在人世,内心常想着为社会、为大众、为众生服务,又何惧烦恼呢?

【学堂总结】

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

P9-11

目录

课节一 道法自然:刚柔相济的生存智慧

 看淡,看轻,看远,看开

 依照自然规律办事

 无我是人生最高境界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道法自然,懂得行止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做趋势的追随者

课节二 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

 恒是成功的真谛

 做人不能以大自居

 柔弱胜刚强

 不亢不卑,不骄不谄

 把自己放在下位

 不敢为天下先

 守柔可以得长久

 生活中需要“柔道”功夫

 锻造一颗柔韧的心

课节三 自知者明:顺逆从容的人生选择

 言行举止见修行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没有贪欲就不会迷失

 许诺做事要考虑充分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行事要有主见

 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要大智慧不要小聪明

 知可为而为之

 甜言蜜语是毒药

课节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生活智慧

 大智若愚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适时藏起自己的锋芒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更聪明的人不说话

 学会看破不说破

课节五 见于末萌:安不忘危的生活状态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管好自己的嘴巴

 损益相生,学会取舍

 祸福相倚要看透

 消祸患于未萌之时

 最困难的时候要挺住

 做事要善始善终

 无争才能无祸

 安而不可忘危

 福往者福来

课节六 抱朴守真:莆辱不惊的名利取舍

 快乐源于心灵的富足

 大肚能容天下事

 随缘生活,随心自在

 生命之重,名利之轻

 养生贵在适度

 淡泊超然才是本真

 从淡泊中获得快乐

 守住纯和之气

 享受简单生活

 平淡平和过一生

课节七 与人为善:进退自如的因果效应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常怀一颗善心

 最好的行善没有功利心

 做人一定要厚道

 与人相处和为贵

 善言善行惠己及人

 用德行来回应怨恨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课节八 委曲求全: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

 像水一样活着

 静下心来转个弯

 花要半开,人要半醉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要知足更要知止

 结缘总比结怨好

课节九 清静无为:内省自胜的智者心态

 私心越小越好

 人不能贪图享受

 看得破,撇得开

 致虚守静,内心安详

 贪多则会迷惑

 冷静稳重不急躁

 清静心无敌

 安若止水,知足常乐

 战胜自己的脾气

课节十 玄同之妙:避免灾祸的生活准则

 才高自敛方是智慧之道

 恃才妄为者必成孤家寡人

 人生注定有缺陷

 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

 不把得失看得太重

 太过执着反不成功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来看是儒道互补,兼综他家。但是,道家思想特别是早期道家,绝非是作为儒家对立面存在的,也绝不仅仅是以道家之长去补儒家之短,它是一种独立的、深刻的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着华夏文化,规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诸如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思想家。如同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老子》,如同一眼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当然,老子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素质的养成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以古为镜,反思老子学说,超越传统,更新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可获得现代智慧。

《老子学堂》这本书,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即使经过两干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对于我们而言,依然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和启迪。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能享受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又是疲惫的,因为竞争始终存在,容不得你做停歇。无法停止的脚步和思维使我们的精神压力越发沉重,心情越发糟糕,为了“比别人多得到一点”,我们卷入了忙碌与勾斗之中,不断冲杀,伤痕累累。这种时候,我们真应该多向老子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

内容推荐

《老子学堂》由东篱子编著。

《老子学堂》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即使经过两干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对于我们而言,依然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和启迪。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能享受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又是疲惫的,因为竞争始终存在,容不得你做停歇。无法停止的脚步和思维使我们的精神压力越发沉重,心情越发糟糕,为了“比别人多得到一点”,我们卷入了忙碌与勾斗之中,不断冲杀,伤痕累累。这种时候,我们真应该多向老子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

编辑推荐

以博大深邃的思想指引心灵清修!

东篱子编著《老子学堂》这本书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仍旧可以对人产生影响与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学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篱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45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4065140
中图分类号 B223.1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