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毛健全口述,林家品撰写的《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毛氏家族百年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现代教育史的一个缩影。这个家族不仅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这个家族的窗口可以窥视大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细节。
图书 |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毛健全口述,林家品撰写的《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毛氏家族百年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现代教育史的一个缩影。这个家族不仅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这个家族的窗口可以窥视大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细节。 内容推荐 由毛健全口述,林家品撰写的《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内容简介: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是一部讲述毛氏家族百年历史的传记性作品,它记述了四代毛家人传奇的命运故事。四代毛家人历尽百年沧桑,在社会大时代动荡的背景F与命运抗争、恪守“喜实恶假,爱惜年华”的祖洲,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毛家几代教师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刚健中正、自强不息、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坚持真理的敬业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百年历史的变迁。 目录 自序 开篇 一 从兄弟“铁血军”说起 二 洗马塘与祖训 第一部 一 同为包办婚姻,一个惬意,一个懊丧 二 北京,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同学:合肥,“五四”战友 三 一张旧报纸,改变毛家命运 四 南京号邮轮,邂逅张闻天 五 底特律,初识程天放 六 掩护共产党亲戚;保释狂人刘文典 七 1929年,他便提出职业教育之重要;从中职校长到安徽水灾救济委员会视察员 八 昔日的孙中山少年营营长被裁员:患难中的友情 九 出任驻德国大使馆主事;至交蒋百里 十 邀请武术名家陈子正,开黑龙江学校武术教育之先河 十一 “江省”“五四运动”第一人 十二 状告督军省长“大飞喜帖、广收厚礼”,遭追杀亡命天津 十三 报国夙愿未竟,惨遭军阀毒手 十四 勘正溥仪的不实之词 第二部 一 天无绝人之路:得清寒优秀学生奖学金 二 欢迎孙中山,目睹宋庆龄芳姿:参加中山先生追悼会 三 和郭沫若、鲁迅通信,与曹禺同为校友:师从“桂冠诗人”陈逵 四 柳下池旁,月光如水 五 徐悲鸿赠画: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和五只小鸡 六 庐山婚礼:信奉基督教 七 “健”字辈的由来:与浙大校长刘丹 八 留美未成行,逃难大迁徙 九 战区教师服务团;贵阳团聚,几定“终身” 十 清镇,中山中学班创始人 十一 南明河畔,西河山庄 十二 中国四大“名中”之国立十四中 十三 打渔寨·异国婚恋 十四 桐梓-坟园·娄山关 十五 遇恩师,与贵阳师院结缘 十六 云贵高原上的“工合” 十七 兰州,谷正伦:高一涵 十八 青年军,青年中学,“上校”教师 十九 第一个未留洋的英文系主任,一个人打七份工 二十 三百万元买不起一个烧饼;教授停教闹饷 二十一 手榴弹丢进校园,TNT进了家门;师院“护卫队” 第三部 一 十二岁从军,冒名顶替 二 文工团长:“忠诚老实”运动;“纸老虎”和“真老虎”之争:英文系主任成了俄语系主任 三 照壁山·“老虎”:家庭开支流水账免难 四 九个月的牢狱之灾,换来“不是反革命”的结论 五 引蛇出洞;管住嘴巴,躲过一劫 六 庐山之恋,生死悲剧 七 靖本《红楼梦》:迟来的哭泣 八 长三奶奶、矮三奶奶和她们的女儿 九 进校先唱“跃进”歌,入园只闻“炼铁”声 十 “国际间谍”、“许毛黑帮” 十一 寥落悲前事,支离叹此身 十二 应喜溪边得小楼 十三 黄平十年;PC孔子学院 十四 清华结缘,人生至福 十五 大哥的热能,迟到的春天 十六 同学恋,崔先生 十七 秦天真、达昭、罗绳武、朱厚泽(贵州工学院之初建) 十八 图书阅读的差距 十九 “天下第一神石”;十九台水泵都抽不完的水:蔡家关请缨,“正合吾意” 二十 从“地主系”到“危机系”再到“吃香系” 二十一 温泉之都;“外交部长” 二十二 基金会义工 二十三 霍金那病 二十四 重回洗马塘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四南京号邮轮,邂逅张闻天 是年8月20日,上海外滩的邮轮码头,随着一声长呜的汽笛,南京号邮轮离开了码头,驶向吴淞口。已经三十三岁的二爹爹带着一家人的重托和期待,满怀对未来的希望,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程。复杂的心情难掩激动的情感,虽然前往送别的人群中没有一个自己的亲朋,因为他绝不同意在合肥的家人到上海来送他,但他仍忍不住挥手与码头上人流作别,泪花已打湿了镜片,眼前一片模糊。 南京号邮轮一进入太平洋,风浪一起,船就颠簸得十分厉害,第一次出洋的二爹爹被弄得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几天后才逐渐适应。 说起这邮轮,“文革”中曾有过我国制造出万吨远洋轮的声势无比浩大的宣传报道,当时被打倒的邓小平已复出,他说过一句话,说这个时候造出一艘万吨轮来有什么好夸的,他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坐的就是几万吨的邮轮(大意)。邓小平说的是实话,我二爹爹坐的南京号邮轮就是一万五千吨。 邮轮上坐的主要是一些回国的美国人和返美的华侨,此外就是留学生。他是所有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其他人中没有一个是工作了上十年,才去留学的。而就在这条船上,他认识了张闻天。 张闻天是江苏南汇人,小二爹爹十一岁。 海上的航程开始时新鲜,时间一长,天天看着那海,新鲜感衰退,代之的是寂寞,是想和人说话,特别是和有共同兴趣、共同志向的人说话。 二爹爹和张闻天是从谈“五四”运动而越谈越拢的。 “五四”运动时,张闻天十九岁,而我二爹爹已经三十岁;张闻天是学生,其时在上海;二爹爹是老师,在合肥。如果不是在海上漫长而又枯燥的航程中,如果不是因为“五四”这个大话题,两人恐怕很难结成旅程之友。 张闻天是天生的书生相,文质彬彬,当他在甲板上独自凭栏远眺时,那副凝神所思之态,立即让我二爹爹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 “你好!”二爹爹走到他身旁。 “呵,你好!”张闻天从凝思中回过神来,看了看我二爹爹。 “没打扰你吧。”二爹爹笑着说。 “没有,没有。”张闻天又打量了我二爹爹一眼,说,“先生,你是去美国……” “去留学。” 一听说我二爹爹是去美国留学,张闻天有点惊讶,因为他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原本以为是个去美国做生意什么的人。 二爹爹看出了他的疑惑,略带幽默地说: “三十三岁的大龄留学生。但若此时还不去,以后就是老龄留学生了。老龄留学生若想赶超你们这些年轻人,可就难喽!” 二爹爹以为他肯定是去留学的。 “先生志存远大,可我,不是去留学的。” 听说他不是去留学,反让我二爹爹疑惑了。 张闻天说,他是应在美国的“少年中国学会”邀请,去美国旧金山担任《大同报》的编辑。 “‘少年中国学会’,在旧金山,你去担任报纸编辑,好啊,好啊!”二爹爹来了激情。 他立时列举了国内数家颇有名气的报纸、杂志,并坦言他喜欢某报某刊,喜欢某种风格,特别是副刊,他竟随口吟起了他喜欢的一些文章段落。他的记忆力特好,可说是过目不忘。他吟诵时,完全忘了面对的是一个还不知道姓名的青年,更没去管这青年喜不喜欢。因为他当学生时喜欢文学,所以一听这青年是去当编辑,就来了激情。 二爹爹一来激情,感染了张闻天。张闻天在“五四”运动中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两人自然就有了共同话题。 他们从报纸谈起,这一谈报纸,必谈报人,一谈报人,必谈到“五四”前后的名人、新文学运动……“五四”学生运动·…·· 当张闻天听到我二爹爹说他在合肥组织“全省学校学生会”声援北京被捕的学生,被捕的学生中有八个是他在北京高等师范的校友时,对这位大龄留学生已经刮目相看。 “先生,我们谈了这么久,还没互报姓名呢!我姓张,名应皋,字闻天。” “大龄学生姓毛,名北屏,字保恒。” 这话,说得张闻天大笑起来。 “毛兄,你早就是老师,是我们的老师,你哪有三十多岁,比我这个后生活力更足。” 我二爹爹说: “《诗经》中有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天弟当是取的这个意思吧!” 张闻天说: “持之以恒,保而不弃,终当大成。保恒兄应如是。” 两人相视而笑,年龄的界限全被打破。 自此,两人时常在甲板上、船上的图书室里交谈,就连吃饭时也要交谈一番,谈得最多的还是对中国现状及未来的看法、对世界大势的预判。其时张闻天尚不是共产党人,二爹爹发现,他对英美西方国家颇有独到见解,他虽然钟情于文学、翻译,但也涉猎西方国家的经济。西方舆情(二爹爹还没把舆情和政治联想到一起)、文学、经济,似乎全为他眷顾。 二爹爹想,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日后恐怕真的会“声闻于天”。 他又想,这个闻天,对外国文学,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已是根底匪浅,若专门从事研究,绝对能自成一家,外国文学专家、文艺理论专家·…-·若是专攻经济,定是经济学家;若专门研究外国舆情,可成为外交公使,乃至外交家…… 二爹爹为自己“慧跟”所识的闻天想了很多“家”,唯独没有想到他会成为革命家。但那外交公使、外交家倒是被“想”中了。只是二爹爹所想到的外交家,纯粹是职业外交,就如同他自己后来当驻德使馆主事一样。 经过二十一天的海上航行,船终于抵达目的地——美国旧金山。办妥入境手续后,二爹爹和张闻天握手告别,说自己到了底特律后,有时间一定来旧金 然而,二爹爹到了底特律后,由于留学公费的变化,他陷入了靠打工维持学业的境地,假期哪里也无法去。张闻天在旧金山只呆了一年多,于1924年初便回到中国。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当二爹爹回国时,张闻天已去了苏联。 二爹爹虽然自旧金山和张闻天告别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但那个才华横溢的“声闻于天”,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令他经常念着,总是不忘。尽管他没有料到张闻天日后会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中共重要领导人,却断定此人前程远大。只是三十年后,他却不能不大跌眼镜。 张闻天的经历,凡喜欢看点有关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资料的都知道,他去苏联是进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去苏联学习是为共产国际东方部与联共(布)中央选送,同被选送的还有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等人。他与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被旅莫(莫斯科)中国学生称为“四大教授”。就是因为在苏联之故,他回国后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尔后是遵义会议力助毛泽东,在延安将自己担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让贤于毛泽东……江山打下来后,他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二爹爹的大跌眼镜就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从报纸上看到“彭、张、黄、周反党集团”,张闻天竟然成了彭德怀反党集团的主要头目。 庐山曾是我二爹爹安家的地方,他从美国回国后,在庐山买了两栋别墅。至于他这别墅是怎么买的,后面有叙。我父母亲的婚礼,就是在庐山别墅举行的。解放后,二爹爹将这两栋别墅捐赠给了国家。张闻天参加庐山会议住在庐山河东路175号,离我二爹爹原来的别墅仅有一百来米。 当时我二爹爹想不清的是,这位在遵义会议力助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主动让位于毛泽东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怎么会成了反党集团呢? 五十年代初,二爹爹也曾想过和张闻天联系,看他还记不记得自己这个“持之以恒,保而不弃”的毛保恒,可再一想,人家已是居庙堂之高,而自己是处江湖之远,更何况那“持之以恒,保而不弃”后面还有“终当大成”一词,自己大成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成,几近“天涯沦落人”了,罢,罢!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使他断绝了联系的念头。但他始终关注着这位老弟的动态。故而当张闻天一被打成反党集团,他惊讶得无所适从。倒是有知道他和张闻天早年相识的人说,毛老同志啊,你幸亏没有和他联系,否则,你也脱不了干系。 紧接着,批判以张闻天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外交路线,说张闻天的外交路线是与帝、修、反和平共处的外交路线,专与毛主席的世界革命外交路线对抗…… 这批来批去,本来已对政治唯恐避之不及的二爹爹,从各种各样火力十足的批判文章中,看出了张闻天和平共处外交路线的实质内容,那就是张闻天强调首先应当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即大力发展经济,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对外同所有国家和平共处,搞好关系;推动国际形势缓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不搞革命输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在外援上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长处;同西方国家建交,不完全对苏联“一边倒”。 这位在苏联多年,可以说是由苏共培养起来的中共领导人,又怎么会强调不对苏联“一边倒”呢? 二爹爹想起了在邮轮上张闻天对英美西方国家的独到见解,想起了他那时就瞩目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学……这个人在苏联进过修,受过苏共的严格教育、培训,却不惟苏联马首是瞻,是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学问家啊!他若是单攻专业,譬如文艺理论,绝对能成大师:一想到这单攻专业,他又想到了自己早年和杨武之的谈话,他说自己是“万金油”,说杨武之学业专一,必当“金榜题名”。杨武之不但自己成了数学大师,儿子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可惜,可惜!二爹爹叹息起来,不知是为张闻天,还是为他自己。 张闻天那“不完全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很快就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庐山会议后不久,“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说的“过苦日子”到来,苏联将援助中国的专家全部撤走,撕毁援助合同,逼迫还债……此后,中苏成为势不两立的对手,“老大哥”成为头号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两国不仅相互口诛笔伐,还兵戎相见,打起了珍宝岛之战…… 后来还知道,张闻天在五十年代初曾专门给中央写报告,建议同英联邦国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发展经贸关系,推进文化交流,引进外国的资金特别是技术。现在看来,他是有何等的“先见之明”! 张闻天在任驻苏联大使时,还特别节俭,不愿多交际,更少同外国人交朋友。这当大使特别节俭,和我二爹爹在三十年代中期任驻德大使馆主事时一样。至于不愿多交际,更少同外国人交朋友,和他这个驻苏联大使的职位确乎有点不符,其实他是为了避人口舌,说他有“里通外国”之嫌。大使,大使,悲乎! 张闻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残酷迫害,1976年7月1日死于江苏无锡。 张闻天在“文革”初期挨斗挨打的悲惨,我二爹爹知道,红卫兵的各种战报和大字报上多的是批斗消息。他躲在家里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他庆幸自己还没挨打。但张闻天之死他不知道,因为他比张闻天早四年去世。 二爹爹自己没有专攻学业,他对我父亲要求的就是专攻学业。我父亲也确实做到了专攻学业,并且一辈子教书,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躲过挨打挨批进“班房”。这都是后话。 与张闻天相遇我只是听父亲说过,后来我想委托我女婿去档案馆查有关资料想印证一下,但未能如愿。P26-31 序言 自序 毛健全 2004年10月,在我父亲去世二十周年、母亲去世三十周年之际,他们的学生聚集蔡家关,在我父母亲的墓前用黑色花岗岩立下了“墓志铭”、“怀念”两块纪念碑。“怀念”中有“磊落一生辞世去,阴阳两界思绵绵”句,“墓志铭”的结尾则是:“大哉吾师,巍巍昆仑。” 2007年9月在我父亲诞生一百年之际,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其举办“追忆历史,弘扬师德”纪念大会。学生们为其出了《纪念毛国琦教授诞生一百周年文集》。 我的父母既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不是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英雄;既非出生名门望族,也不是达官贵人,更非院士大家。他们仅是一辈子执教的普通老师。当我听到、看到我父母的这些学生(大都已是八十开外的老人了呵).还对数十年前教授过他们的老师那样地热爱、那样地崇敬,将我那一生从教的父母喻为巍巍昆仑,我感到无比震撼。“阴阳两界思绵绵”之情义,令我涕下不能自禁。 2008年11月我的学生为我举办了“从事地质环境工作五十周年”大会,编辑了我的学术论文集,介绍我的学术成就,特别盛赞我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师德,使我深受感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师才能兴国。 百年来,我们毛家四代教师经历了三朝五代,历尽沧桑。我的曾祖父毛少远是清朝的私塾先生.祖父毛东屏也是清末的私塾先生;二爹爹毛北屏是中学老师,后留美归国后也任过中学教师、校长、大学兼职教授,外祖父刘凤池当过中学老师、师范学校校长;我的父亲毛国琦和母亲刘毓芳天津南开大学同学,1933年大学毕业。一辈子从事教育.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大哥毛健雄系清华大学教授.大嫂吕维是清华大学副教授,五弟毛健林贵州大学教授.弟媳李毅贵州大学副教授,我是贵州工业大学教授,爱人崔淑萍与我同校为副研究员。我的大女儿毛映岚也曾在大学任教。我们毛家几代教师的亲身经历,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曲折人生、爱恨情怀、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折射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 在这百年变迁中,我们毛家又不乏传奇的命运和故事,如我二爹爹一介教书先生却当过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主事,三爹爹毛西屏曾是孙中山少年营营长,外祖父当过黑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在“中东路事件”中为军阀万福麟杀害;我父亲创办抗战时期有名的中山中学班,与我母亲同学恋而结为伉俪、一辈子相濡以沫,大哥大嫂和我夫妇及五弟夫妇亦为同学恋、有情人终成眷属且风雨同舟;大嫂吕维的父亲曾是贵州大学教授和教务长,后为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文革”初被迫害而死。二哥毛健为自幼参军,后为外科医生。妹毛健能为贵州女排队员、教练…… 2008年底,我发现右臂抬举困难,经到数家医院多方检查,名医诊断,2009年7月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如晴天霹雳。我想趁我还能行动时,抓紧时间撰写“百年沧桑”,得到爱妻崔淑萍的全力支持,我们共同拟订写作提纲,联系亲友汇集资料,进行调研,并于11月写出部分初稿,发送兄弟妹听取意见。女儿们对此事大力支持。当年底,邀请兄弟妹全家到深圳聚会,热议此事,大家一致赞同,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家族史、教育史,而且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轰轰烈烈、变幻莫测的百年历史。因为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乃至鲜为人知的事件,不但能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教育、学校、老师、学生,不同时代的人生,还能让历史爱好者、写作者得到在正史上所不能得到的一些史料,知晓昔日的一些规例、民俗风情、平民人士的生存、奋斗状况、机遇的之所以偶得、时势的必然造就等等。鉴于我病情发展,虽积极治疗,但医学界对该病尚未找到根治的办法。我的四肢功能逐渐减退,写作实难完成,我的夫人在后期帮助我回忆、打字、撰写相关部分,大女婿吴舒主动请缨,先后奔赴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江苏、安徽、甘肃、黑龙江、贵州省档案馆、图书馆及庐山、合肥、南京、贵阳、清镇档案馆,查找到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写了大事记和年表等。承得林家品先生的最后撰写,完成此书,了我心愿! 在编写过程中,我的大哥毛健雄、妹毛健能、弟毛健林均撰写相关部分;表叔李广涛、堂妹毛巽、表弟魏特、表妹魏敏、陈惠敏、侄女毛映阳等提供相关资料;父母同学的女儿谷启南、三爹爹同事的儿子万先俊等提供资料:父母的学生谭绍凯、黄威廉、丁廷模、龙永图、杨龙、李崇智、丁章、杨谨、唐绍禹、庄培德、郑会岳、徐国定、高莲东、杨瑞芝……等撰写回忆文章;父母同事许先华、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清镇一中等提供相关资料。一并致谢! 此书能得以完成出版,还得感谢我的女儿毛映岚、毛安琪、崔晶晶的鼎力支持! 烟云历史,逝者斯夫。大哉吾师,巍巍昆仑。 2012年7月22日于深圳寓所轮椅之上口述贤妻淑萍操笔记录 后记 今年五一节期间,我的大女儿一家回到我们的祖籍地——洗马塘。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曾经有过的地名,地理上也难准确查到,只大约能记得它在现今省政府大院围墙外的某一部分,但洗马塘却永远留在毛家人的心里。大女儿一家此次去看望了我的表叔、已99岁高龄的、1938年入党的老前辈李广涛老人,以及毛家唯一还留在合肥的毛家后人、我的堂妹魏敏。她们还专程去了我父母曾经工作生活多年的安庆培媛四号、圣保罗中学和同仁医院的故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家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1838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4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5 |
宽 | 171 |
高 | 25 |
整理 | 吴舒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