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毛健全口述,林家品撰写的《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毛氏家族百年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现代教育史的一个缩影。这个家族不仅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这个家族的窗口可以窥视大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细节。

内容推荐

由毛健全口述,林家品撰写的《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内容简介: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是一部讲述毛氏家族百年历史的传记性作品,它记述了四代毛家人传奇的命运故事。四代毛家人历尽百年沧桑,在社会大时代动荡的背景F与命运抗争、恪守“喜实恶假,爱惜年华”的祖洲,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毛家几代教师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刚健中正、自强不息、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坚持真理的敬业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百年历史的变迁。

目录

自序

开篇

 一 从兄弟“铁血军”说起

 二 洗马塘与祖训

第一部

 一 同为包办婚姻,一个惬意,一个懊丧

 二 北京,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同学:合肥,“五四”战友

 三 一张旧报纸,改变毛家命运

 四 南京号邮轮,邂逅张闻天

 五 底特律,初识程天放

 六 掩护共产党亲戚;保释狂人刘文典

 七 1929年,他便提出职业教育之重要;从中职校长到安徽水灾救济委员会视察员

 八 昔日的孙中山少年营营长被裁员:患难中的友情

 九 出任驻德国大使馆主事;至交蒋百里

 十 邀请武术名家陈子正,开黑龙江学校武术教育之先河

 十一 “江省”“五四运动”第一人

 十二 状告督军省长“大飞喜帖、广收厚礼”,遭追杀亡命天津

 十三 报国夙愿未竟,惨遭军阀毒手

 十四 勘正溥仪的不实之词

第二部

 一 天无绝人之路:得清寒优秀学生奖学金

 二 欢迎孙中山,目睹宋庆龄芳姿:参加中山先生追悼会

 三 和郭沫若、鲁迅通信,与曹禺同为校友:师从“桂冠诗人”陈逵

 四 柳下池旁,月光如水

 五 徐悲鸿赠画: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和五只小鸡

 六 庐山婚礼:信奉基督教

 七 “健”字辈的由来:与浙大校长刘丹

 八 留美未成行,逃难大迁徙

 九 战区教师服务团;贵阳团聚,几定“终身”

 十 清镇,中山中学班创始人

 十一 南明河畔,西河山庄

 十二 中国四大“名中”之国立十四中

 十三 打渔寨·异国婚恋

 十四 桐梓-坟园·娄山关

 十五 遇恩师,与贵阳师院结缘

 十六 云贵高原上的“工合”

 十七 兰州,谷正伦:高一涵

 十八 青年军,青年中学,“上校”教师

 十九 第一个未留洋的英文系主任,一个人打七份工

 二十 三百万元买不起一个烧饼;教授停教闹饷

 二十一 手榴弹丢进校园,TNT进了家门;师院“护卫队”

第三部

 一 十二岁从军,冒名顶替

 二 文工团长:“忠诚老实”运动;“纸老虎”和“真老虎”之争:英文系主任成了俄语系主任

 三 照壁山·“老虎”:家庭开支流水账免难

 四 九个月的牢狱之灾,换来“不是反革命”的结论

 五 引蛇出洞;管住嘴巴,躲过一劫

 六 庐山之恋,生死悲剧

 七 靖本《红楼梦》:迟来的哭泣

 八 长三奶奶、矮三奶奶和她们的女儿

 九 进校先唱“跃进”歌,入园只闻“炼铁”声

 十 “国际间谍”、“许毛黑帮”

 十一 寥落悲前事,支离叹此身

 十二 应喜溪边得小楼

 十三 黄平十年;PC孔子学院

 十四 清华结缘,人生至福

 十五 大哥的热能,迟到的春天

 十六 同学恋,崔先生

 十七 秦天真、达昭、罗绳武、朱厚泽(贵州工学院之初建)

 十八 图书阅读的差距

 十九 “天下第一神石”;十九台水泵都抽不完的水:蔡家关请缨,“正合吾意”

 二十 从“地主系”到“危机系”再到“吃香系”

 二十一 温泉之都;“外交部长”

 二十二 基金会义工

 二十三 霍金那病

 二十四 重回洗马塘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四南京号邮轮,邂逅张闻天

是年8月20日,上海外滩的邮轮码头,随着一声长呜的汽笛,南京号邮轮离开了码头,驶向吴淞口。已经三十三岁的二爹爹带着一家人的重托和期待,满怀对未来的希望,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程。复杂的心情难掩激动的情感,虽然前往送别的人群中没有一个自己的亲朋,因为他绝不同意在合肥的家人到上海来送他,但他仍忍不住挥手与码头上人流作别,泪花已打湿了镜片,眼前一片模糊。

南京号邮轮一进入太平洋,风浪一起,船就颠簸得十分厉害,第一次出洋的二爹爹被弄得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几天后才逐渐适应。

说起这邮轮,“文革”中曾有过我国制造出万吨远洋轮的声势无比浩大的宣传报道,当时被打倒的邓小平已复出,他说过一句话,说这个时候造出一艘万吨轮来有什么好夸的,他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坐的就是几万吨的邮轮(大意)。邓小平说的是实话,我二爹爹坐的南京号邮轮就是一万五千吨。

邮轮上坐的主要是一些回国的美国人和返美的华侨,此外就是留学生。他是所有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其他人中没有一个是工作了上十年,才去留学的。而就在这条船上,他认识了张闻天。

张闻天是江苏南汇人,小二爹爹十一岁。

海上的航程开始时新鲜,时间一长,天天看着那海,新鲜感衰退,代之的是寂寞,是想和人说话,特别是和有共同兴趣、共同志向的人说话。

二爹爹和张闻天是从谈“五四”运动而越谈越拢的。

“五四”运动时,张闻天十九岁,而我二爹爹已经三十岁;张闻天是学生,其时在上海;二爹爹是老师,在合肥。如果不是在海上漫长而又枯燥的航程中,如果不是因为“五四”这个大话题,两人恐怕很难结成旅程之友。

张闻天是天生的书生相,文质彬彬,当他在甲板上独自凭栏远眺时,那副凝神所思之态,立即让我二爹爹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

“你好!”二爹爹走到他身旁。

“呵,你好!”张闻天从凝思中回过神来,看了看我二爹爹。

“没打扰你吧。”二爹爹笑着说。  “没有,没有。”张闻天又打量了我二爹爹一眼,说,“先生,你是去美国……”

“去留学。”

 一听说我二爹爹是去美国留学,张闻天有点惊讶,因为他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原本以为是个去美国做生意什么的人。

二爹爹看出了他的疑惑,略带幽默地说:

“三十三岁的大龄留学生。但若此时还不去,以后就是老龄留学生了。老龄留学生若想赶超你们这些年轻人,可就难喽!”

二爹爹以为他肯定是去留学的。

“先生志存远大,可我,不是去留学的。”

听说他不是去留学,反让我二爹爹疑惑了。

  张闻天说,他是应在美国的“少年中国学会”邀请,去美国旧金山担任《大同报》的编辑。

“‘少年中国学会’,在旧金山,你去担任报纸编辑,好啊,好啊!”二爹爹来了激情。

他立时列举了国内数家颇有名气的报纸、杂志,并坦言他喜欢某报某刊,喜欢某种风格,特别是副刊,他竟随口吟起了他喜欢的一些文章段落。他的记忆力特好,可说是过目不忘。他吟诵时,完全忘了面对的是一个还不知道姓名的青年,更没去管这青年喜不喜欢。因为他当学生时喜欢文学,所以一听这青年是去当编辑,就来了激情。

二爹爹一来激情,感染了张闻天。张闻天在“五四”运动中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两人自然就有了共同话题。

他们从报纸谈起,这一谈报纸,必谈报人,一谈报人,必谈到“五四”前后的名人、新文学运动……“五四”学生运动·…··

当张闻天听到我二爹爹说他在合肥组织“全省学校学生会”声援北京被捕的学生,被捕的学生中有八个是他在北京高等师范的校友时,对这位大龄留学生已经刮目相看。

“先生,我们谈了这么久,还没互报姓名呢!我姓张,名应皋,字闻天。”

“大龄学生姓毛,名北屏,字保恒。”

这话,说得张闻天大笑起来。

“毛兄,你早就是老师,是我们的老师,你哪有三十多岁,比我这个后生活力更足。”

我二爹爹说:  “《诗经》中有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天弟当是取的这个意思吧!”

张闻天说:

“持之以恒,保而不弃,终当大成。保恒兄应如是。”

两人相视而笑,年龄的界限全被打破。

自此,两人时常在甲板上、船上的图书室里交谈,就连吃饭时也要交谈一番,谈得最多的还是对中国现状及未来的看法、对世界大势的预判。其时张闻天尚不是共产党人,二爹爹发现,他对英美西方国家颇有独到见解,他虽然钟情于文学、翻译,但也涉猎西方国家的经济。西方舆情(二爹爹还没把舆情和政治联想到一起)、文学、经济,似乎全为他眷顾。

二爹爹想,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日后恐怕真的会“声闻于天”。

他又想,这个闻天,对外国文学,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已是根底匪浅,若专门从事研究,绝对能自成一家,外国文学专家、文艺理论专家·…-·若是专攻经济,定是经济学家;若专门研究外国舆情,可成为外交公使,乃至外交家……

二爹爹为自己“慧跟”所识的闻天想了很多“家”,唯独没有想到他会成为革命家。但那外交公使、外交家倒是被“想”中了。只是二爹爹所想到的外交家,纯粹是职业外交,就如同他自己后来当驻德使馆主事一样。

经过二十一天的海上航行,船终于抵达目的地——美国旧金山。办妥入境手续后,二爹爹和张闻天握手告别,说自己到了底特律后,有时间一定来旧金

然而,二爹爹到了底特律后,由于留学公费的变化,他陷入了靠打工维持学业的境地,假期哪里也无法去。张闻天在旧金山只呆了一年多,于1924年初便回到中国。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当二爹爹回国时,张闻天已去了苏联。

二爹爹虽然自旧金山和张闻天告别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但那个才华横溢的“声闻于天”,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令他经常念着,总是不忘。尽管他没有料到张闻天日后会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中共重要领导人,却断定此人前程远大。只是三十年后,他却不能不大跌眼镜。

张闻天的经历,凡喜欢看点有关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资料的都知道,他去苏联是进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去苏联学习是为共产国际东方部与联共(布)中央选送,同被选送的还有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等人。他与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被旅莫(莫斯科)中国学生称为“四大教授”。就是因为在苏联之故,他回国后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尔后是遵义会议力助毛泽东,在延安将自己担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让贤于毛泽东……江山打下来后,他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二爹爹的大跌眼镜就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从报纸上看到“彭、张、黄、周反党集团”,张闻天竟然成了彭德怀反党集团的主要头目。

庐山曾是我二爹爹安家的地方,他从美国回国后,在庐山买了两栋别墅。至于他这别墅是怎么买的,后面有叙。我父母亲的婚礼,就是在庐山别墅举行的。解放后,二爹爹将这两栋别墅捐赠给了国家。张闻天参加庐山会议住在庐山河东路175号,离我二爹爹原来的别墅仅有一百来米。

当时我二爹爹想不清的是,这位在遵义会议力助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主动让位于毛泽东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怎么会成了反党集团呢?

五十年代初,二爹爹也曾想过和张闻天联系,看他还记不记得自己这个“持之以恒,保而不弃”的毛保恒,可再一想,人家已是居庙堂之高,而自己是处江湖之远,更何况那“持之以恒,保而不弃”后面还有“终当大成”一词,自己大成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成,几近“天涯沦落人”了,罢,罢!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使他断绝了联系的念头。但他始终关注着这位老弟的动态。故而当张闻天一被打成反党集团,他惊讶得无所适从。倒是有知道他和张闻天早年相识的人说,毛老同志啊,你幸亏没有和他联系,否则,你也脱不了干系。

紧接着,批判以张闻天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外交路线,说张闻天的外交路线是与帝、修、反和平共处的外交路线,专与毛主席的世界革命外交路线对抗……

这批来批去,本来已对政治唯恐避之不及的二爹爹,从各种各样火力十足的批判文章中,看出了张闻天和平共处外交路线的实质内容,那就是张闻天强调首先应当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即大力发展经济,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对外同所有国家和平共处,搞好关系;推动国际形势缓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不搞革命输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在外援上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长处;同西方国家建交,不完全对苏联“一边倒”。

这位在苏联多年,可以说是由苏共培养起来的中共领导人,又怎么会强调不对苏联“一边倒”呢?

二爹爹想起了在邮轮上张闻天对英美西方国家的独到见解,想起了他那时就瞩目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学……这个人在苏联进过修,受过苏共的严格教育、培训,却不惟苏联马首是瞻,是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学问家啊!他若是单攻专业,譬如文艺理论,绝对能成大师:一想到这单攻专业,他又想到了自己早年和杨武之的谈话,他说自己是“万金油”,说杨武之学业专一,必当“金榜题名”。杨武之不但自己成了数学大师,儿子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可惜,可惜!二爹爹叹息起来,不知是为张闻天,还是为他自己。

张闻天那“不完全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很快就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庐山会议后不久,“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说的“过苦日子”到来,苏联将援助中国的专家全部撤走,撕毁援助合同,逼迫还债……此后,中苏成为势不两立的对手,“老大哥”成为头号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两国不仅相互口诛笔伐,还兵戎相见,打起了珍宝岛之战……

后来还知道,张闻天在五十年代初曾专门给中央写报告,建议同英联邦国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发展经贸关系,推进文化交流,引进外国的资金特别是技术。现在看来,他是有何等的“先见之明”!

张闻天在任驻苏联大使时,还特别节俭,不愿多交际,更少同外国人交朋友。这当大使特别节俭,和我二爹爹在三十年代中期任驻德大使馆主事时一样。至于不愿多交际,更少同外国人交朋友,和他这个驻苏联大使的职位确乎有点不符,其实他是为了避人口舌,说他有“里通外国”之嫌。大使,大使,悲乎!

张闻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残酷迫害,1976年7月1日死于江苏无锡。

张闻天在“文革”初期挨斗挨打的悲惨,我二爹爹知道,红卫兵的各种战报和大字报上多的是批斗消息。他躲在家里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他庆幸自己还没挨打。但张闻天之死他不知道,因为他比张闻天早四年去世。

二爹爹自己没有专攻学业,他对我父亲要求的就是专攻学业。我父亲也确实做到了专攻学业,并且一辈子教书,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躲过挨打挨批进“班房”。这都是后话。

与张闻天相遇我只是听父亲说过,后来我想委托我女婿去档案馆查有关资料想印证一下,但未能如愿。P26-31

序言

自序

毛健全

2004年10月,在我父亲去世二十周年、母亲去世三十周年之际,他们的学生聚集蔡家关,在我父母亲的墓前用黑色花岗岩立下了“墓志铭”、“怀念”两块纪念碑。“怀念”中有“磊落一生辞世去,阴阳两界思绵绵”句,“墓志铭”的结尾则是:“大哉吾师,巍巍昆仑。”

2007年9月在我父亲诞生一百年之际,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其举办“追忆历史,弘扬师德”纪念大会。学生们为其出了《纪念毛国琦教授诞生一百周年文集》。

我的父母既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不是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英雄;既非出生名门望族,也不是达官贵人,更非院士大家。他们仅是一辈子执教的普通老师。当我听到、看到我父母的这些学生(大都已是八十开外的老人了呵).还对数十年前教授过他们的老师那样地热爱、那样地崇敬,将我那一生从教的父母喻为巍巍昆仑,我感到无比震撼。“阴阳两界思绵绵”之情义,令我涕下不能自禁。

2008年11月我的学生为我举办了“从事地质环境工作五十周年”大会,编辑了我的学术论文集,介绍我的学术成就,特别盛赞我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师德,使我深受感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师才能兴国。

百年来,我们毛家四代教师经历了三朝五代,历尽沧桑。我的曾祖父毛少远是清朝的私塾先生.祖父毛东屏也是清末的私塾先生;二爹爹毛北屏是中学老师,后留美归国后也任过中学教师、校长、大学兼职教授,外祖父刘凤池当过中学老师、师范学校校长;我的父亲毛国琦和母亲刘毓芳天津南开大学同学,1933年大学毕业。一辈子从事教育.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大哥毛健雄系清华大学教授.大嫂吕维是清华大学副教授,五弟毛健林贵州大学教授.弟媳李毅贵州大学副教授,我是贵州工业大学教授,爱人崔淑萍与我同校为副研究员。我的大女儿毛映岚也曾在大学任教。我们毛家几代教师的亲身经历,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曲折人生、爱恨情怀、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折射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  在这百年变迁中,我们毛家又不乏传奇的命运和故事,如我二爹爹一介教书先生却当过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主事,三爹爹毛西屏曾是孙中山少年营营长,外祖父当过黑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在“中东路事件”中为军阀万福麟杀害;我父亲创办抗战时期有名的中山中学班,与我母亲同学恋而结为伉俪、一辈子相濡以沫,大哥大嫂和我夫妇及五弟夫妇亦为同学恋、有情人终成眷属且风雨同舟;大嫂吕维的父亲曾是贵州大学教授和教务长,后为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文革”初被迫害而死。二哥毛健为自幼参军,后为外科医生。妹毛健能为贵州女排队员、教练……

2008年底,我发现右臂抬举困难,经到数家医院多方检查,名医诊断,2009年7月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如晴天霹雳。我想趁我还能行动时,抓紧时间撰写“百年沧桑”,得到爱妻崔淑萍的全力支持,我们共同拟订写作提纲,联系亲友汇集资料,进行调研,并于11月写出部分初稿,发送兄弟妹听取意见。女儿们对此事大力支持。当年底,邀请兄弟妹全家到深圳聚会,热议此事,大家一致赞同,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家族史、教育史,而且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轰轰烈烈、变幻莫测的百年历史。因为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乃至鲜为人知的事件,不但能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教育、学校、老师、学生,不同时代的人生,还能让历史爱好者、写作者得到在正史上所不能得到的一些史料,知晓昔日的一些规例、民俗风情、平民人士的生存、奋斗状况、机遇的之所以偶得、时势的必然造就等等。鉴于我病情发展,虽积极治疗,但医学界对该病尚未找到根治的办法。我的四肢功能逐渐减退,写作实难完成,我的夫人在后期帮助我回忆、打字、撰写相关部分,大女婿吴舒主动请缨,先后奔赴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江苏、安徽、甘肃、黑龙江、贵州省档案馆、图书馆及庐山、合肥、南京、贵阳、清镇档案馆,查找到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写了大事记和年表等。承得林家品先生的最后撰写,完成此书,了我心愿!

在编写过程中,我的大哥毛健雄、妹毛健能、弟毛健林均撰写相关部分;表叔李广涛、堂妹毛巽、表弟魏特、表妹魏敏、陈惠敏、侄女毛映阳等提供相关资料;父母同学的女儿谷启南、三爹爹同事的儿子万先俊等提供资料:父母的学生谭绍凯、黄威廉、丁廷模、龙永图、杨龙、李崇智、丁章、杨谨、唐绍禹、庄培德、郑会岳、徐国定、高莲东、杨瑞芝……等撰写回忆文章;父母同事许先华、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清镇一中等提供相关资料。一并致谢!

此书能得以完成出版,还得感谢我的女儿毛映岚、毛安琪、崔晶晶的鼎力支持!

烟云历史,逝者斯夫。大哉吾师,巍巍昆仑。

2012年7月22日于深圳寓所轮椅之上口述贤妻淑萍操笔记录

后记

今年五一节期间,我的大女儿一家回到我们的祖籍地——洗马塘。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曾经有过的地名,地理上也难准确查到,只大约能记得它在现今省政府大院围墙外的某一部分,但洗马塘却永远留在毛家人的心里。大女儿一家此次去看望了我的表叔、已99岁高龄的、1938年入党的老前辈李广涛老人,以及毛家唯一还留在合肥的毛家后人、我的堂妹魏敏。她们还专程去了我父母曾经工作生活多年的安庆培媛四号、圣保罗中学和同仁医院的故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洗马塘(毛家一百年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家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83879
开本 16开
页数 4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4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5
171
25
整理 吴舒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