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北京学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目录 领导与嘉宾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打造中国地方学品牌促进地方学广泛交流——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理论探讨 北京学研究所2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论首都研究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 北京学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可以发挥智库作用 论北京学在中国地方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学与新疆塔城学 专题研究之一:北京历史文化研究 北京古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明清笔记中的北京名人遗迹书写及其价值 清代园林建造中的历史地理因素考察——以颐和园与圆明园为例 北京朝阳门及关厢地区的历史地理考察 北京市门头沟区长城文化带历史地理研究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历史地理研究 基于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北京大兴南海子研究 专题研究之二:北京城市发展研究 关于大运河文化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北京核心区疏解空间再利用模式研究 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北京会展业发展路径 从微信中的北京街块说起 地方案例 和风、韩韵与中华魂:传统公共文化庆典的东亚景观 基于游客感知度的北京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以798艺术区为例 学术综述 扩展颐和园民国研究之浅见 “北京学研究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 综述 “我与北京学” 京学缘 北京学是我们的好老师 我和北京学之缘 北京学,学北京 在这里工作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和成长——我与北京学研究所 用知识触摸北京,用脚步丈量北京 北京学人 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助推北京学提升发展——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研究员访谈录 内容推荐 该书是每年一期有关北京学研究的论文集,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编。该书文章分别从文化学、历史学、比较研究等角度和方法来展开北京学的相关研究。该辑共为四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探讨,其中一篇探讨中国地方学发展历程、特征及其前景,另一篇为厦门学的研究和思考。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共十三篇文章,分别就长城、运河、西山文化带与北京城的关系,从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角度加以细致分析。第三部分为地方案列,分别就三家店村落文化、高碑店民俗文化、怀柔段文化遗产展开讨论。第四部分为学术综述,就京津冀运河发展演变及运河文化遗产,以及第二十次次北京学学术年会的相关内容加以综合考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主编张宝秀 |
译者 | |
编者 | 张宝秀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460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6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6 |
CIP核字 | 2019122346 |
中图分类号 | C91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9.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