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朝十讲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朝的价值,就在于它处在一个“变局”之中,它的诞生如此,发展如此,衰亡也莫不如此。清朝的历史是被“演义”得最多的。无论你需要什么素材,它都能呈现给你,而且是琳琅满目,让你难以取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朝不但是古代的终结、近代的开始,更是凝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一个大变局。思考清朝,品味清朝的话题,就会从中找出变局中的玄机,吸取失败的教训,探寻成功的经验与人生的智慧。

内容推荐

说到清朝,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紫禁城(故宫)。紫禁城是分外廷和内宫的,但是,国事与家事在这座紫禁城中混合,掺杂不清,融为一体,这也是这座故宫里面独特的现象。

家与国混淆的做法,让清朝看起来就像一个家族企业,而清朝最优秀的皇帝康熙,则可被视为中国家族式管理的样板人物。清朝留下了许多是非功过,同样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这些疑案中,最充满玄机的,就是那些与政治有关的谜。再简单的事件,只要涉及到政治,都会变得复杂无比。

目录

第一讲 开国:六边形合力驱动的时代

三方角力的乱世局

决战岂止在中原:清初的人才攻略

攻身与攻心:“头发的故事”

第二讲 一个王朝的春夏秋冬

春日:开国三帝的耕耘

如日中天的盛世

萧瑟的多事之秋

残冬中的“年关”

第三讲 紫禁城内的国事和家事

权力核心中的畸形家庭

角色模糊的执政女性

无情最是帝王家

第四讲 康熙:中国家族式管理的样本

树立权威,控制决策

控股有方的集团管理

封闭与内耗的管理思维

完美的皇帝,不完美的父亲

第五讲 清宫疑案(一):波谲云诡的生死局

盛京的烛影斧声:皇太极驾崩之谜

疑云重重的遗诏:雍正继位之谜

卧榻边的小刀:嘉庆遇刺之谜

真假难辨的疑案:戊成政变之谜

第六讲 清宫疑案(二):宫闱秘闻与口水战

清誉尽毁:“太后下嫁之谜”

天花、遁世还是炮伤:顺治驾崩之谜

子虚乌有的刺客:雍正暴毙之谜

汉人坐龙廷:乾隆身世之谜

第七讲 大行其道的官场文化

绍兴师爷:官僚制度的润滑剂

和砷式腐败

红顶商人:变异的权力资本

第八讲 政坛游戏中的生存规则

官字两张口: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群体

“完人”修炼术:曾国藩的策略抉择

最容易的事:政坛“不倒翁”的箴言

第九讲 领导与执行:清代君臣的权力博弈

亲信养成方略:告密与奴化

清官的品牌意义

惩贪还是养廉:无奈的选择

谎言资本:君臣博弈的信息之争

第十讲 走不出的盛衰怪圈

无法打破的发展瓶颈

乾隆怪圈:历史的终结

当“龙种”变成“跳蚤”

后 记

试读章节

另外,袁崇焕在负责辽东防卫期间,杀掉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是第三个祸根。袁崇焕杀毛文龙属于冤杀,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毛文龙死后,从鸭绿江到旅顺的主要城镇、海港、海岛都先后被后金占领,其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后作乱、降清,辽东局势受到严重影响。崇祯对袁崇焕冤杀毛文龙一事十分意外,但木已成舟,也不能对袁崇焕随便问罪了。

更加严重的是袁崇焕曾与后金统治者议和。这可能是权宜之计,但崇祯对此十分反感,因此袁崇焕对崇祯也有些隐瞒。皇太极带兵攻到北京城外之时,袁崇焕议和之事也被曝光张扬,此为祸根四。

但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皇太极设下的圈套。皇太极先是绕过袁崇焕的防卫线,直逼北京城,然后引来袁崇焕,在北京城外和自己作战。

皇太极突破的那个关口,不在袁崇焕的职守之内,不过京都百姓和官员不懂这些,认为敌人大兵压境,当然是袁崇焕疏于防守,于是怨声载道。这是祸根五。

以上的几点原因,如果遇到一位理性的君主,根本不会将袁崇焕定罪,但狭隘的崇祯痛恨袁崇焕未能兑现“五年平辽”的承诺,对清军直逼北京之事更是十分恼怒。皇太极对明朝君臣的矛盾、崇祯皇帝的个性十分清楚,便施展反问计,激怒了本来就十分神经质的崇祯,将袁崇焕送上了刑场。

把袁崇焕除掉之后,皇太极就再也没有什么顾虑,可以随时随地调兵遣将骚扰明朝防线、掠夺明朝资源、增强自身实力了。

皇太极能够认识到如何除掉袁崇焕,而袁崇焕却只把精力放在军事对垒上,没有想过如何通过其他方式除掉皇太极。试想,如果明朝能够委托袁崇焕与蒙古可汗谈判,同时说服那些在皇太极当政之后失势的大贝勒,也许情况会完全不同。

实际上,皇太极和袁崇焕都存在内部的危机,不同的是,皇太极抓住了机会,袁崇焕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停留在军事攻防上。所以,多谋善断的皇太极,最终战胜了用兵如神的袁崇焕。

性格与命运:崇祯与李自成

崇祯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不坏。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干,只不过国家已经腐朽得不可收拾,官员们也无心报国,他独力支撑,无力回天。就连李自成都在讨伐明王朝的檄文中说“君非甚暗”。但是,明朝就在他手中亡国,他自己也落得一个在景山上吊的下场。

崇祯在位期间的确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他本身的素质也不差,但他的勤勉和执著换来的不是王朝的中兴,反而是王朝的覆亡。以崇祯的人生悲剧而言,这人生悲剧来源于他的性格悲剧。

崇祯名朱由检,生于1610年正月,系太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之子。当时太子地位并不稳定,因而他的童年也充满灰暗。他的父亲后来虽然登基,但却因纵欲过度骤然暴毙,明末的宫廷三大案,他也基本都耳闻目睹。

这种政治阴谋的刺激,造就了他的偏激性格:一方面,他严急而刻薄,既对手下人薄情寡义而又白以为是;另一方面,他敏感、多疑,极度自尊,一意孤行。

P5-6

序言

不应忘记的往事

被“演义”的清朝

只要打开电视,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被影视作品“演义”次数最多的是清朝,而被“演义”版本最多的也是清朝。

而且就连武侠小说作家都十分眷顾清朝,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两位大家金庸和梁羽生最著名的作品,都是以清朝为背景的。

清朝,就像一个宝库,无论你需要什么素材,只要在它的门前高喊一声“芝麻开门”,你所需要的东西就会呈现在面前,而且琳琅满目,让你难以取舍。

清朝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或者说,清朝被“演义”的价值何在?

清朝的价值,就在于它处在一个“变局”之中,它的诞生如此,发展如此,衰亡也莫不如此。

清朝诞生于一个天崩地裂的大时代,陈腐的明朝已经难以维持统治,新兴的起义军又没有能够把握住历史的机会。但是,历史不会等待任何人,在新旧交替的关头,只有善于把握机会的能者才会成为历史的宠儿。就在这样的当口,清朝诞生了,并且迅速扭转了局势,将天下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清朝发展于一个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之下,尽管官僚系统、生产方式、文化艺术已经积淀了几千年,成为烂熟的文明,但清朝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有所变通,在百年之间就出现了全盛的景象。

清朝衰落于一个世界大局之中,西方以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闯进了中国,而此时的清朝,已经千疮百孔,完全经受不起如此强烈的撞击,但清朝却靠着修修补补的办法,靠着低声下气的态度,为自己争取了片刻的发展机会。虽然这个机会最后被昏庸的清朝统治者自己断送,但其在列强环伺之下支撑了半个多世纪,已经是衰世中的奇迹。

它有着号称最强大的文治武功,也有着最令人难忘的国耻。

众说纷纭的“盛世”

清朝有一个盛世,一个中国古代最后的盛世。作家余秋雨曾经为这个朝代写过一篇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另一位作家二月河更是直接以清朝全盛时期的三位皇帝为原型,创作了他的名作“帝王三部曲”。

清朝的盛世,究竟有多繁荣?清朝的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这是一个学术界和民间都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的人认为清朝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几千年发展的最高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认为,清朝的所谓盛世,只不过是在之前近百年衰败之后出现的恢复与发展,是一种内部危机四伏、毫无发展持久性的虚假繁荣。

无论怎样的观点,都承认清朝全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当然,他们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是进步还是落后,也是清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话题。而这个时代是否可以称为“盛世”,很大程度上就从对他们三个人的评价上决定。

事实上,民间对清朝“盛世”的看法和印象,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对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位皇帝个人的功过评价。

康熙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他在位的时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复兴。但他统治时期还是出现了明珠、索额图这样的权相和贪官,而且内部的政治斗争此起彼伏。

雍正即位之后,着手整顿吏治、完善制度,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君主集权的统治,保证了国家政令的顺利下达。但他本人的刻薄与冷酷,给这个王朝带来了白色恐怖的气息。

乾隆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清朝入关后百余年的发展在乾隆时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个十分善于营造“盛世”氛围的太平天子。但也就是乾隆,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和坤。

这个朝代的盛与衰,这三位帝王的功与过,就如一面镜子的两面,永不可分,也永远都分不清楚。

清朝是一面镜子

清朝是古代的终结,是近代的开始,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的最后发展阶段,更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

它就像一面镜子,会时刻提醒我们,过去的中国走过什么样的道路,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有过什么样的经验,尝过什么样的教训,又在哪里绕了弯路。

既然解剖猴脑对解剖人脑有着借鉴作用,那么分析清朝,解读清朝,对于思索我们今天的问题,也同样具有借鉴的作用。

尽管今天和清朝的时代环境不同,但在面对类似的发展问题,包括个人发展的道路时,应该如何去处理,怎样去权衡,我们尽可以从清朝寻找经验和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如果时常以清朝为思索的对象,那么就会从中找出变局中的玄机,就会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就会从中探寻成功的经验。

它会提醒我们不要走那些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更会提示我们如何避免那些导致失败的乱局。

这就是清朝的价值,就是清朝能够被人们不时提起的意义。

把这面镜子带在身边,它会带给你感受历史的乐趣;把这面镜子放在心里,它会带给你解读历史的哲理。

后记

清朝的历史,并不止是上面的十个话题,相反,历史上的清朝,话题之丰富,写出千百讲都绰绰有余。然而,如果要寻找这个朝代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意义的十个话题,大概都绕不开上面这十个。

清朝自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跨越了中国历史上发展的几个时代,而1840年之后,因为战争多、外交多、灾祸多,一旦谈起,就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为了理清这个朝代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话题,故而对1840年后的情况没有太多的涉及。

清朝是最被历史学家关注的朝代之一,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新的文章与著作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尽最大限度地吸收学术界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而融会贯通,但因眼界所限,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失。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只要将清朝历史上最能引起思考的话题提出,与读者一起以清朝作为我们反观今天的镜子,品味历史,回顾往事,便是笔者最大的喜悦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朝十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华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5402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6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