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社会思潮极端化的预防与消解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社会思潮的极端化及其预防与消解 上篇 社会思潮极端化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思潮的形成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林建成 社会思潮传播“三重”律:借力、借势、借需传播 王永友 耿春晓 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发展方式研究——基于思潮网站的分析 方付建 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思潮传播与价值形塑 陈伟军 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 陈尧 中篇 应对社会思潮极端化的国际经验 保守主义时代美国公共教育中的五类控制模式分析 陈露茜 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 郭小香 试析“反恐怖主义激进化”的三个关键维度——基于英国“预防战略”的案例分析 沈晓晨 杨恕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为什么必然失败? 陈平 王军 下篇 消解社会思潮极端化的中国经验:价值引领与防范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 张耀灿 杨静 论社会心理沟通机制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张骥 吴智育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意识形态创新过程中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张骥 申文杰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特征及引领路径——基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视角 毕红梅 李婉玉 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赵勇 陈锡喜 香港社会思潮分析及有效引导的机制和途径 徐海波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山大学“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系列丛书之一,是针对如何预防社会思潮走向特别化这一问题,将已发表的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编纂而成的论文集。本论文集以探究社会思潮特别化的形成与传播机制为逻辑起点,参照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应对社会思潮特别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应对这一问题的路径和方略,收录了18篇论文,基本涵盖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对于各类社会思潮的态度和应对方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周延性。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社会思潮极端化的预防与消解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章冲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章冲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23026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3000 |
| 出版时间 | 2019-9 |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14 |
| CIP核字 | 2019151914 |
| 中图分类号 | D092.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50 |
| 高 | 23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62.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