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台湾三十余年,获奖最多得历史读物:台湾金鼎奖推荐奖;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台湾中国文艺奖章;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第一名;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荣、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泳等一众名家倾力推荐!吴涵碧女士编著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0册元1277年-1367年)》为第10册,讲述蒙、元的历史故事。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0册元1277年-1367年)》为台湾畅销时间最长、得奖次数最多的历史读物。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 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 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
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
全套书共分15册,《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0册元1277年-1367年)》为第10册,讲述蒙、元的历史故事。
文天祥被困元营
上一篇我们说到,状元宰相文天祥到元朝大营议和,与大帅伯颜言语不合,被扣留下来。
文天祥初到元营,便与吕文焕同座。文天祥知道他就是苦守襄阳的吕文焕,心中恼怒吕文焕不能坚持到底,最后还是投降了元朝,别过脸来不理他,懒得与他讲话。
过了两天,吕文焕见文天祥与伯颜起了冲突,忍不住劝道:“朝廷既已归降,丞相何不息怒?”
一听吕文焕为元朝帮腔,文天祥怒由心生,指责道:“你,你这个乱贼,你根本不配与我说话。”
吕文焕曾经苦撑五年,天天盼朝廷来援,盼得眼睛都要盼出血来了,要不是贾似道老贼误国,他今天也不会来侍奉夷人,因此,对文天祥的指责很不以为然道:“丞相,你凭什么骂我是乱贼?”
“你,身为大将,守土有责,竟然背离国家,叛君投敌,以致国家不幸至此,你这个罪魁祸首,连三尺童子都在骂你,何止我一人骂你?”
吕文焕觉得文天祥这个话太不公平,不自觉也提高了声音辩解道:“我困守襄阳达五年之久,朝廷不救,我不得已而投降,何乱之有?”
文天祥毫不留情地说:“城已破,你可以死啊,你贪生怕死,上负朝廷之望,下辱吕家之声,我恨不得杀了你和你卖国的侄儿!你们叔侄两人若要杀我,反倒是周全我,我也不怕。”
吕文焕被文天祥骂得拾不起头,一语不发,惭愧地离开了。若是换了别人指责吕文焕不忠,他会十二万分的不服气,嘲笑对方没有吃过贾似道的亏,不了解忠臣对朝廷由爱生恨的心理曲折。可是,面对着文天祥,文天祥也屡次受到贾似道的排挤,也了解朝廷的黑暗,现在大义凛然在等死,吕文焕只有汗颜。
在一旁的伯颜,看到了文天祥教训吕文焕这一幕,吐着舌头叹道:“文丞相心直口快,真是标准男子汉大丈夫。”
南宋既然已经投降了元朝,伯颜在临安设置了两浙大都督府,亡了国的太皇太后,以贾余庆等五个人为亡宋祈请使,赴北都朝见大元天子。
伯颜下令文天祥与祈请使一块儿前往北都,并且对文天祥说:“元朝也要兴办学校,创立科举,希望文丞相能够做大元宰相。”
文天祥真是不胜气愤之至,心想,这简直是开玩笑嘛,他也耻与贾余庆等人同往北都。但是,文天祥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却是个极有勇气与决心的人,他暗暗决定,趁这个机会逃跑,东山再起,重建宋室。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时还颇有道理,文天祥是个不怕死的血性汉子,他也交了不少与他有同样抱负的朋友。初抵临安时,文天祥就认识了杜浒,两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
杜浒是浙江天台人,是一位倜傥的世家子弟,却丝毫未沾上公子哥儿的恶习,很有几分才情。他眼见权臣误国,悲愤填膺,在天台召集了四千余人,满腔热血到了临安,却见到陈宜中等人忙着议和,朝廷上下病恹恹,没有一点儿生气,真是让有热血的年轻人看不下去。
杜浒幸亏遇到了文天祥,两个人都是热血沸腾,谈得相当投机。当文天祥告诉杜浒,他要匹马单枪赴元营,杜浒沉吟了一会儿说:“这太冒险了吧?”
文天祥慷慨激昂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陈宜中既已逃走,我不去谁去?”
“好,那我也跟着去!”杜浒一拍胸脯,便跟着文天祥当随行,除了杜浒,另有余元庆、李茂等十二个人,都是死心塌地愿意跟着文天祥闯元朝大营的志士。文天祥被扣留在元营,杜浒等也动弹不得。
文天祥既已决定趁着北上的机会,死中求生,逃出虎口,便悄悄与杜浒商量定计,见机行事。在文天祥遗留下来的《指南录》中,详详细细记载了这一段经过:
此番北上,走的是小路,从杭州出发,沿运河而行。第一天晚上停泊在谢村,元兵把他们移到岸上,借住在一个农户家里,文天祥差一点逃跑了。
次日开船,换了一个看守,戒备更加严厉。船抵平江府之时,许多百姓听说文丞相来了,都挤在岸上等着求见。文天祥此行,是与宋朝祈请使一块去见北朝大元天子,毕竟不能算是囚犯,还是有接见宾客的自由。
老百姓见到文丞相,都兴奋得不得了,文天祥又是感动,又是惭愧,更坚定了为国效命的决心。
文天祥是被迫与宋朝祈请使一同北上的,一路之上,贾余庆、刘岳等五位亡宋祈请使真是丢尽了宋人的脸,贾余庆外号疯子,果然疯言疯语,破口大骂宋朝大臣,他也许以为骂自己,表示是高等汉人,却让元人给看扁了。
刘岳更糟糕,最爱讲黄色笑话,蒙古人干脆找了一名村妇到船上,和他搂搂抱抱,刘岳就当场出丑,表演与村妇打情骂俏。吕文焕虽然投降了元朝,到底原是忠诚爱国之人,看到元人拿宋人当笑话,忍不住长叹:“国家将亡,才会生这种妖孽。”
元兵对刘岳说:“来啊,抱她坐到身上嘛。”这是要让刘岳出丑,不料刘岳就把村妇抱起,坐在膝盖上亲热,文天祥在一旁,如坐针毡,不断摇头道:“衣冠扫地。”刘岳不觉难为情,文天祥却气他丢尽了宋朝人的脸。
P1-4
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型态改变,以历史为内容的戏曲有逐渐式微的趋势。大家接受许多庞杂肤浅的娱乐,却缺少教育上的养分,难免使有心人觉得忧虑,唯恐自此失去了传递这份民族凝聚之力的文化遗产。而在这种情形之下,能读到吴涵碧小姐为大家写的这一系列的“历史故事”,就格外感到振奋与欣慰了。
——罗兰(台湾著名作家)
或许地道的历史学家会对这样的通俗读物不屑一顾,其实,“深入”而不能“浅出”未必就是好事。况且,二十午苦苦追求探索,吴姐姐的修行早非“戏说”者的功夫所能此拟。她对史学大师真知灼见的化用,她对当代名家学说的采撷,足以证明这是一部忠实可信的历史著作。
——张求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