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全球视野下的余华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高玉,1964年生,湖北荆门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很好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七十多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四十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八部。其成果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各种政府奖项二十项。 目录 余华小传 余华及其创作 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 我的文学道路——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阅读的故事 余华研究综述 国内余华研究综述 当代文学诧异“风景”的美学统一:余华的海外接受 国内余华研究图书介绍 国内余华研究名篇 我对《兄弟》的解读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评余华《呼喊与细雨》 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 余华的疯言疯语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 鲁迅之于余华的“资源”意义 余华论 余华:一位哲学家 国外余华研究名篇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 伤痕即景暴力奇观 余华与中国先锋派文学运动 创伤主体的错乱叙事:论八十年代余华的先锋派小说 余华作品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余华和幽魂萦绕的空间 余华和琼·德鲁兹艺术风格的比较 余华文学观念自述 虚伪的作品 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 我的真实 语文和文学之间 我能否相信自己 卡夫卡和K 附录 余华创作年谱简编 编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主要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玉主编策划,主要对余华的创作进行探索和提升进行研究,是一本让全世界了解余华笔下的中国文化之著作。全书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余华小传,第二部分为余华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国内余华研究多年来佳作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全球视野下的余华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玉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高玉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213853 |
| 开本 | 26cm |
| 页数 | 4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38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小说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18 |
| CIP核字 | 201912979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5 |
| 丛书名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 |
| 印张 | 2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8 |
| 宽 | 178 |
| 高 | 2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135.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